钱梅蕾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00)
通过“互联网+”发展思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在一起,进而加速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对于“互联网+图书馆”这一发展模式而言,它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开拓一种跨界融合、连接的新型服务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服务、管理以及生产模式,给传统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可以为用户创造更佳的体验,进而带动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进程中,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引进,加强对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对图书馆进行重新的定位,为图书馆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所谓的“跨界融合”,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传统行业、领域与学科之间的边界,积极做好资源共享、流程重构以及信息直通。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资源收集、服务于管理。现阶段,由于受到互联网于其他信息机构的冲击,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但是,就资源的学术价值来说,图书馆所蕴藏的资源价值远高于搜索引擎所获得的资源。但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宁愿通过搜索引擎去查找信息,也不愿使用图书馆的资源系统。究其原因,还是图书馆没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使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鉴于此,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开展设计工作,加速跨界融合,加大与资源提供者以及服务提供者、用户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优质资源的融合水平,为图书馆发展开拓新的途径。
“互联网+”的根本特性就是开放性,也正是由于互联网有着较强的开放性,使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程度更高,互通互联性更强。基于开放性这一特点,互联网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流动,同时还能为资源的跨馆提供保障。虽然有了技术上的支撑,但图书馆不一定能实现开放共享,开放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理念,需要参与方达成共识,同时也要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保障。如果一方不愿进行数据的共享,或者不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去执行,那么开放共享效果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而,虽然开放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同样也是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图书馆应当逐步提高开放效果,推动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创新,要想建立起“互联网+图书馆”的全新发展模式,还应在创新方面多下功夫,积极普及创新理念,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水平,加速图书馆的发展速度。首先,应当对“固定工作模式”进行改进,逐步向“研究性工作”转型。尤其在业务工作层面上,要积极做好应用设计、参数设置、流程编排等工作,创新图书馆发展思路。其次,在技术层面上应当减轻常规的运维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揭示、应用开发以及系统互联等方面,为图书馆、用户、合作伙伴球提供开发、应用创新的空间。
一方面,图书馆应当对当前流行的投屏阅读方式引起重视。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电子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图书馆红阅读大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无论是直接阅读,亦或是扫码阅读,阅读过程中总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麻烦。为了提高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的阅读量,图书馆应当积极引进数字化阅读设备,在接通网络与电源之后,就能将所阅读的内容投放在台子、桌子或者墙壁之上。同时,可以通过触摸光影的方式,进而相应的翻页、下载等操作,进而为阅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强化资源建设。在以往的图书采购模式下,读者只能采购图书馆里现有的图书,当前应当对这一采购模式进行创新。读者想要借阅、采购什么类型的图书,图书馆应当帮助读者进行购置。在这种“读者荐购”模式下,读者可以事先在电商、书店等平台直接下单看书,而后由图书馆买单,如图1、2 所示。
图1 采购流程
图2 电商采购流程
当前,国际范围内已经就下一代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图书馆应当加快从门户到平台的转型。首先,平台不仅要快速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还应提升服务环节的价值。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使利益相关者能够融合其中,并创造出相应的价值,最终形成一个资源交互、整合的系统。加强图书馆平台化建设,使图书馆成为互联网时代知识与智慧的提供者。一些欧美国家的数字图书馆,它们在进行平台化建设工作时不仅具有了框架化的数据模型,并且在数据方面实现了开放、关联,这些图书馆有着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等。此外,平台化建设种还应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社交软件的应用,不断完善流程设计,注重数据挖掘。
就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而言,主要以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服务流程为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当加强对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借助于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一方面能够提升图书馆全媒体资源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水平。图书馆资源大部分是电子类资源,借助于新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资源的统一管理。此外,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要加强对MARC 数据以及ERM 数据的综合应用。新服务系统建设期间,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提高阅读服务水平。当前,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阅读模式之一,新系统应当提供移动阅读、多媒体阅读的功能,同时还应具有相应的社交功能与互动功能;②提供空间服务。新系统要加强对虚拟知识空间物化形态的管理,为读者提供知识交流的机会与平台;③新系统应加强知识服务。图书馆应重点改善自身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设立学科馆员以及主题馆员,为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随着传感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应当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情景感知服务。情景(Context)感知服务中需要包含实体所处状态的全部信息,比如位置、时间以及活动、偏好等信息。通过自动感知用户目前所处的情景,进而发现用户的各类需求,使信息服务和用户之间有着良好的自适应性。一般来说,情景感知服务囊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检索服务、提醒服务以及阅读服务、咨询服务。但是,由于受到隐私保护等因素的限制,图书馆情景信息的捕捉有待加强,对于用户需求的挖掘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情景感知必然是下一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
残疾人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虽然部分图书馆面向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了阅读服务,但仅限于建立盲文阅览室等方面,并没有加强对互联网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鉴于此,应当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帮助特殊群体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互联网+”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与平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人员应当不断研究、探索,积极创新服务思维与工作方式,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知识传播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