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凸显 文章亮丽光鲜

2021-05-12 16:22隋东菊
关键词:茴香豆神态孔乙己

隋东菊

经常听说两句话:“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描写是否传神在某种情况下,能体现一个人的写作功力与水平。抓住典型细节,更有利于刻画好人物形象,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从而能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体察神态见细节。我们描写人物神态时,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叙写,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正是要通过对人物细小处的放大扫描才能区别开来。比如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技法就令人叹为观止。如: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例句中的“罩”字,充分活画了孔乙己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神态,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在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这样的细节描写,充分显示了一个文学大家的写作功力,着实是大手笔!

2.扫视心理看细节。很多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的,我们现在就来看看细节对刻画人物心理的作用。如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舔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

这里,作家巧妙地通过细致入微的直觉感受来烘托人物心理,使人如见其“形”。“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舔去”,作家用“觉得”一词,很细腻地突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真巧妙!“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作家在这里竟然将心理描写搬至狼的身上。“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人格化的表现手法,双向的心理描摹,令人震撼。再看,“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这句话,就是通过人物的主观感受、外部刺激所形成的反应,来深入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实别具一格。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巧妙结合。令读者赞不绝口。

3.倾注真情绘细节。我们都知道,文章要以情动人,能感动人的地方往往会成为文章的精彩之处。因此要抓住最能撩动读者感情的地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里,作家将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放慢了,就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特写,用“走”“探”“穿”“爬”“攀”“缩”“倾”等展示细节的动作描写,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过程,完整细致地描写出来了,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4.精彩修辞彰细节。为了让细节描写更加真实、形象、生动,我们往往借助修辞来更好地彰显细节。如《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里,作家就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绘出一群麻木的、不覺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情景。形象的比喻活画了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群像。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炽烈的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文章锦上添花,没有细节可能使你的文章黯然无光,因此,我们应重视细节描写,让你的文章光鲜起来。

猜你喜欢
茴香豆神态孔乙己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的茴香豆和酒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孔乙己吃的茴香豆到底是哪样?
写给一群羊
绍兴名吃
品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