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介甫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求投降的照会。8月11日清晨,在山东莒南县大店村,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居住的院子里,来了一批客人,有山东军区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萧华,省参议会会长马宝山等。罗荣桓当众宣读了刚接到的朱德总司令的电报,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收缴所有日伪军武器。这一天,延安总部接连发布多道命令,命令各武装部队迅速向敌占区进军。当晚,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召开高干联席会议。会上,罗荣桓提出要迅速整编部队,向铁路线和大城市进军,逼迫敌伪军向我军缴械投降。
调兵遣将出征东北
日本终于投降了,罗荣桓高兴地对夫人说:“月琴,我的‘五年计划完成了。”
罗荣桓的“五年计划”,对外人是个秘密。
1942年冬天,罗荣桓飞马赶到前方,指挥甲子山战役,十天十夜没有好好休息。战役胜利后,他的肾病加剧,开始尿血,病情一天天严重。当时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邀请他到苏北,让奥地利泌尿专家罗生特大夫为他治疗。罗生特诊断罗荣桓的肾里长了肿瘤,但在当时战争环境中,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罗荣桓的肾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然而,他以顽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他曾对妻子说,坚持5年,打败日本鬼子,再去向马克思报到。当时他估计到1948年抗战能胜利,没想到提前3年完成了“五年计划”。
“现在看起来,我还可以再订一个‘五年计划。”罗荣桓笑着对夫人说。
“抗战胜利了,医疗条件好了,你的病是可以治好的,一定还可以订好多个‘五年计划。日本投降了,可以到大城市治病。”林月琴满怀希望。
“进大城市……”罗荣桓沉吟一下摇摇头,说:“日军不会轻易向我们缴械,蒋介石也会来争夺。进大城市,还得艰苦战斗啊!”
果然,不出罗荣桓所料,蒋介石勾结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阻拦日军向我军缴械。山东日军拒绝向我军投降。罗荣桓立即下令组织5路大军,向津浦、胶济和陇海路敌占区进军,准备攻取济南、青岛、徐州、连云港和烟台等大城市。
罗荣桓在组织部队大反攻的同时,还为进军东北而努力工作。他命令著名的东北抗日将领吕正操、张学思和万毅,率领所部奔赴东北,配合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和伪满部队。
1945年9月11日,罗荣桓接延安来电,指示山东分局抽调4个师,分散从海路进入东北,并派萧华统一指挥。
接到命令后,罗荣桓找来萧华,告诉他:“遵照中央指示,分局决定由你带一批干部,先头渡海到辽东, 有什么困难吗?”
“中央决定派我去东北,我很高兴,坚决执行!”萧华说,“什么时候出发?”
“形势变化很快,要马上出发。”
送走萧华,9月19日,罗荣桓也收到了中央调他去东北的命令。10月28日,中央又电示:山东部队除第四师、第八师留鲁外,尽量抽足5万人,限于11月底前到达东北。
安排大批部队和干部去东北,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工作。沿途设置兵站、海上船只调配、部队轻装、后勤供应、干部战士的思想动员……罗荣桓都亲自过问,用顽強的斗志,支撑着日益衰弱的病体。
在缺乏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要运送数万大军渡过渤海湾,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罗荣桓指示胶东军区为大军渡海做好准备。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部队消灭了烟台港外崆峒岛和内长山各岛屿的伪军,乘胜占领外长山列岛,控制了渤海湾。同时,组织海运指挥部,动员了30多艘汽船和140多只帆船,在龙口和栾家口两个港口运送部队。
面对运输方面的困难,罗荣桓和分局、军区领导同志研究,并征求参谋人员意见,决定改变部署,命令进军东北的部队,从9月下旬起,分三批起程,预计11月下旬全部走完。第一批由水陆两路进军,第一师、第七师和渤海新编师由陆路出山海关,第二师、第六师跟随东北挺进纵队由胶东渡海;第二批、第三批部队——山东军区领导机关部分干部、第五师、教导团、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全部海运至东北。
与陈毅临行话别
在去东北前,1945年10月初,罗荣桓和时任新四军军长陈毅,在临沂城举行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会见。
两人一见面,陈毅就紧握着罗荣桓的手,兴奋地喊道:“罗司令员,你好啊!”
罗荣桓满脸春风:“陈军长辛苦了!”
“身苦命不苦,哈哈哈……”陈毅爽朗大笑,关心地对罗荣桓说,“听说你近来病重,还是上床躺着吧!”
“不用,不用。”罗荣桓挺直腰板站着。
“你别装强,你的病情我很清楚。”陈毅说。
罗荣桓请陈毅坐下喝茶。陈毅问道:“罗大鼻子还在这里吗?”
“罗生特大夫还在,多亏他呀,不然我早见马克思了。”
“马克思不会收你的,你的担子更重了,什么时候去东北?”
“等着你来啊!交代完了就走。”
“你带走多少人马?”陈毅打哈哈地说,“可不要连根拔呀!”
“放心吧!”罗荣桓被逗笑了,“遵照中央指示,派遣7个主力师、1个警备旅、1个教导团、几个挺进纵队和4000名干部。”
“嘿!你把主力师都调走了,给我留下多少虾兵蟹将呀?”
“给你留下40个团,20万部队,不少吧?鲁中第四师、鲁南第八师、军区特务团、新编第五师,都是能征善战的老部队。还有10个警备旅和各分区基干团,战斗经验差一点,也是好兵好将啊!许世友、王建安、陈士榘、王麓水和孙继先,这些战将都给你留下了,还不满意呀?”
“好,好,好!”陈毅高兴地叫起来,“我知道你老兄不搞本位主义。”
两位将军相谈甚欢。一向严肃的罗荣桓,在谈笑风生的陈毅影响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晚上,罗荣桓来到陈毅的住处,两人又谈了大半宿。
陈毅介绍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的情况。谈到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有的同志不放心,怕蒋介石设“鸿门宴”,劝毛主席不要去,但毛主席最后还是去了。
“蒋介石搞的是反革命两手。”罗荣桓说,“整个形势看来,内战很难避免。”
以后几天,两位将军共同讨论了中共山东分局改组成华东局的问题,商谈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的干部配备、党政军工作的重点,讨论了堵击徐州国民党军队北上的作战方案。
10月15日,中央来电指示:“对于经平汉、津浦、同蒲、正太和平绥等铁路前进之国民党军队,必须坚决加以打击和阻止。”
陈毅看完电报,马上准备到津浦路前线上指挥作战。罗荣桓交代完工作,立即动身去东北。
渡海北上
1945年10月24日,秋高气爽。罗荣桓率轻便指挥机关,乘汽车离开临沂,沿台淮公路向东北行进。车队经莒县、诸城,在胶县以西过了胶济铁路,胶东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派汽车接罗荣桓进入莱阳城。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正在海上组织渡海工作,政委林浩赶来看望。罗荣桓不顾劳累,向林浩了解胶东调去东北的干部和部队的思想状况以及海运情况。
在莱阳,罗荣桓接到了中共中央10月31日发出的关于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命令,任命林彪为总司令,彭真、罗荣桓为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在莱阳休息几天后,罗荣桓乘车来到烟台,视察了港口和防御工事,听取当地领导干部汇报了10月4日美国军舰开到烟台近海并派人上岸,企图“接收”烟台,经当地军民坚决斗争和延安总部的抗议,美舰被迫撤离的情况。11月5日,罗荣桓一行到达龙口,并从龙口乘船渡海,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踏上了东北的土地。
11月13日,罗荣桓一行乘汽车到达沈阳,在三经街博物馆找到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彭真热情欢迎罗荣桓一行的到来,向他们介绍了东北形势和组织情况。罗荣桓了解到:从关内进入东北的部队,除少数调往北满、东满地区开辟根据地外,按照中央指示,主力主要分布在以沈阳、安东、锦州为中心的南满、西满各地。国民党的十三军和五十二军共约7万人,已海运到秦皇岛登陆,杜聿明亲赴前线,指挥这两个军向我控制的山海关进攻。当时国民党军队装备精良,还具有炮空优势,而我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枪械弹药缺乏,加之兵力严重不足,11月16日,我军遂主动放弃山海关,向绥中方向撤退。
11月19日,林彪赶到辽西前线时,国民党军已占领绥中。22日,国民党军进占兴城、锦西、葫芦岛。26日,国民党军队占领锦州。
11月26日,罗荣桓看到黄克诚给中央的电报中提到目前部队遇到极端困难,主要是“七无”:无地方党组织、无群众组织、无政权、无后方、无粮食、无经费、无鞋袜衣服。黄克诚提议以一部分主力占领中小城市,建立乡村根据地,做长期斗争的准备。
罗荣桓同意黄克诚的 “占领中小城市,建立乡村根据地”的建议。他打电报给各部队,要求他们抽调部分干部,建立后方基地,解决本部队的冬装。同时命令后勤人员,集中力量收购布匹赶制冬装,调查日伪军留下的被服仓库。
12月13日,罗荣桓给前方林彪等指挥员发电报,提出:东北已无我独占局面,我军应争取控制沿长春路两侧广大地区,使各大城市处于孤立之中,这样将会造成国民党处于劣势地位的可能。應争取在一个月内展开创建根据地工作,放手发动群众,整训并充实野战军,建设地方军,统一作战指挥与后方组织。
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毛泽东起草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强调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建立这种根据地的地区,是在跟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而不是在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及其附近地区。东北局详细讨论中央的指示,研究具体执行的措施。在东北,我军开始分散剿匪,收复了许多城镇,到第二年3月底,共消灭土匪7万余人。部队每到一地,配合地方干部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利用剿匪空隙整训,主力得到充实。
1946年2月初,国民党军队分三路向我军大举进攻。林彪调集一部分主力,在法库以西的秀水河子,包围歼敌第十三军1500人。又在盘山以东的沙岭子、辽中东南的徐家屯、台安东南的六间房等地,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但未能阻止国民党军进占沈阳。遵照中央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精神,我军撤出沈阳,指挥机关先到本溪,后迁抚顺。
冒着病变的危险只身返回前线
罗荣桓到沈阳后由于工作紧张,病情加剧,经医院检查,被确诊是患了肾癌,必须动手术。东北局将此事报告了延安。中央让罗荣桓去大连苏军医院治疗。到大连后,因苏军医院设备简单,不能做大手术,罗荣桓便只能去设在朝鲜平壤的苏军总医院就医。1946年2月中旬,罗荣桓到达朝鲜平壤。苏军总医院的医生为他检查后,仍然确诊是肾癌。由于医院医疗设备不足,无法进行手术,医生建议他尽快去莫斯科治疗。于是,罗荣桓又回大连养病。
罗荣桓到大连后,指示赵杰和韩光利用合法身份,发展大连警察队伍。后来,大连市的警察队伍由2000人扩展到1万多人,实际上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武装。大连市还动员1.5万多兵员,到前方部队参加作战,同时,输送了大量武器弹药、被服、医药和通信器材等物资支援前线。
3月,罗荣桓致电林彪并要求转报中央,提出下列意见:一、东北战争要做较长时间准备,不要把和平估计过急,而应发展全面工作,要全力支持这一长期战争,应很好地接受最近与内战时的教训。二、部队作战需要保持有生力量,就是和平,也要有本钱,不要发生拼命主义情绪。东北局要努力加强主力,以保持元气。西满部队应迅速根据东北局指示,赶快合编组织两个机动纵队,并加强指挥。三、巩固地方武装,发展游击队,以造成主力进行运动战的更有利的条件。四、加强各地后勤工作、兵工建设,应就地取材,利用人力、物力建设医院,安置伤病员。要克服大后方、大机关作风,力求战斗化,加强对基层的领导。
曾经在红一军团当过师长的刘亚楼,抗战期间到苏联军事学院学习,参加过苏德战争。苏联对日宣战后,刘亚楼随苏军出兵东北到了大连,在苏军情报部工作,对外称“王少校”。刘亚楼听说罗荣桓在大连养病,高兴地来看望老领导。
两位老战友叙谈时,罗荣桓对刘亚楼讲了国内特别是东北的当前形势,要他从日军遗留在旅大的仓库中,多搞一些军火和物资给东北我军。刘亚楼答应全力以赴。
后来,经罗荣桓推荐,刘亚楼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3月下旬,苏军开始从东北撤军。
国民党军沿安奉路向南满进攻,南满军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萧华指挥部队,在本溪地区歼灭国民党军4000余人。集中兵力向北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被我军阻击于四平街以南。
4月初,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四平,我军进行了艰苦的四平保卫战。4月23日,罗荣桓打电报给东北局转报中央及在前方的林彪:“病来此复犯,开始渐愈,仍未能得到可靠医治办法,但已证明难治疗,我准备回东北局。” 罗荣桓无心再在大连休养,整理行装准备回东北局。临走前,苏军医院向他建议,要他速去莫斯科切除癌组织,以防发生病变转移。
四平保卫战当中,罗荣桓回到长春,随即和东北局的领导同志一起,投入紧张的支援前线和建立后方根据地的工作。
6月6日,国共双方达成了在东北地区休战15天的协议。罗荣桓很清楚,蒋介石同意东北暂时休战,并无和平诚意,只是为了缓和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并休整部队,迟早还要向我军大举进攻。我军必须利用这15天休战时间,总结这一时期的作战经验,确定当前坚持东北斗争的方针。
从6月初起,东北局势暂时得到缓和。东北局抓紧这一暂时休战的难得机会,接受了罗荣桓不久前电报的建议,做了几项重要的战略部署:一是迅速总结和推广“诱敌分散,各个击破”的作战经验;二是确定坚持东北斗争的方针;三是剿灭土匪。
6月11日,林彪、彭真和罗荣桓联名致电所属各部,推广拉法战斗的经验:敌人愈分散,愈便于我歼灭;敌进入山地,尤便于我歼灭。我军在现时作战条件下,在不得已时放弃某些城市,以诱敌人分散,换取歼敌的机会,是有利的。我各部须准备在半月停战期满后,继续组织对分散之敌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
为了总结前一段时间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7月上旬,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中央局扩大会议。会前,东北局常委会讨论了由陈云起草的文件,罗荣桓发言说:干部思想上有很大的负担,对东北斗争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估计,对自己依托的力量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他认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今后的思想领导,解决当前的问题。关于敌我力量对比、对农民作用的估计、阶级斗争等问题,应该根据去年12月28日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據地》的指示精神,作进一步修改。
修改过的文件由扩大会议讨论形成决议,经中央批准,题为《东北的形势与任务》,于7月7日正式公布,所以也叫“七七决议”。“七七决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有力地澄清了在和战问题、城乡关系和军队建设上的混乱思想,指出全党全军应下定决心,从事长期艰苦斗争,依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战胜敌人,以战争的胜利争取真正的和平。决议要求我军继续贯彻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坚决肃清土匪,开展反“蚕食”和敌占区游击战争,打击削弱敌人,保卫根据地建设。
会议期间,罗荣桓做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和许多参加会议的干部个别交谈,了解部队情况,摸清干部战士的思想情绪,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加深大家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特别强调内部团结的重要性。
哈尔滨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解决了坚持东北斗争的关键问题。罗荣桓放心了,这才决定去苏联治疗肾癌,搞好身体,准备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
1946年7月下旬,罗荣桓带着夫人林月琴和一双儿女离开哈尔滨,乘火车经满洲里前往莫斯科。
(责任编辑:章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