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卷利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利用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玉米种植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因素较多,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玉米;产量;比较试验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5-000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结合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分析了玉米种植不同生长阶段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直接性地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
对此,需引起农业领域的高度重视,针对各地区的种植情况,确保采取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1-5]。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质优、产量高的玉米品种,从而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普钙(P2O5 14%);地膜为宽120 cm、厚度0.008 mm的农用白色地膜。
玉米品种有玉源7879、金园007、海禾78、正成018、先玉335共5种。
2.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设5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玉源7879,株距30 cm;处理2:金园007,株距30 cm;处理3:海禾78,株距30 cm;处理4:正成018,株距30 cm;处理5:先玉335(CK),株距30 cm。小区面积19.8 m2(3.3 m×6 m),每小区种3垄6行。
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栽培,小垄宽40 cm、大垄宽70 cm。于2019年3月20日覆膜,4月16日播種,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试验田间排列情况如图1所示。
2.3 详细测定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详细确定项目的方法,并测定土壤内的含水量。借助常规土钻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量,测定土壤深度为0~100 cm,土壤含水量可以分为5层,确定最终的土壤蓄水量。在此过程中,需要每间隔10 d进行1次测定,可以从每个小组中选择5株进行标记和区分。
玉米作物产量构成要在各区中选取10 株考种,待玉米成熟后,需要进行各类影响因素和阶段含水量测定,例如在各个区域内通过采集进行测定,收集降水气象资料,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并收集区域的有效降水量和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以此进行土壤水分分布制图,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3 结果与分析
试验相关数据详见表1~表3。
3.1 生育期
从表1可看出,处理5(CK)的生育期是165 d,处理1的生育期是160 d,处理2的生育期是159 d,处理3的生育期是160 d,比对照短5~6 d;处理4的生育期为164 d,比对照短1 d。
3.2 玉米经济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5(CK)的株高最高,为328 cm;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株高分别为326 cm、302 cm、316 cm、312 cm。
处理1的穗长比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都长,穗粒数明显多。
3.3 玉米产量
苗株控制为3 600~4 200株/667 m2,最常用的种植方式就是宽窄行或等行距种植,并选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进行30~40 kg/667 m2的施肥处理。
从表3可看出,处理5先玉335(CK)小区平均产量为23.7 kg,折合产量为796.4 kg/667 m2;处理1小区平均产量是27.6 kg,折合产量919.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23.5 kg/667 m2;处理2小区平均产量23.4 kg,折合产量752.1 kg/667 m2,比对照减产38.3 kg/667 m2;处理3小区平均产量21.2 kg,折合产量为713.8 kg/667 m2,比对照减产82.6 kg/667 m2;处理4小区平均产量25.8 kg,折合产量为867.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1.5 kg/667 m2。
4 气象因素
2019年玉米全生育期为4—9月。
需要考虑玉米不同阶段对水分含量的需求,要求农户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玉米的日常管理,采用适合的检测方法掌握土壤水分含量,尤其是在玉米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较敏感,还需提高重视度,从而避免对玉米产量与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玉米播种期至苗期4月降水量67.4 mm;5月降水量51.1 mm,比上一年偏多6%;6月总降水量105.9 mm,比上一年多49%,墒情良好,有利于玉米的播种和生长发育;7月总降水量112.9 mm,比上一年多17%;8月降水量109.9 mm,与历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18%,有利于玉米灌浆成熟;9月降水量为131.7 mm,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气温较正常,降水量偏多91%,不利于玉米的收获。
5 试验结果
在当年降水适中的气候条件下,通过试验可以充分得出:处理1玉源7879、处理4正成018经济性状和产量最佳。
6 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农业部门是重要的组成,对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水平提升有巨大的影响。对此,农业部门需要加大对现代化农业的研究力度,创新多样化的种植方法,加大对种植技术的探究力度,以提升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水平。针对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分析不同品种玉米生长情况及产量的影响因素,可为农户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各地区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 1 ] 李永华,杨兴凤,吴美玲.南涧镇2017年玉米新品种产量比较试验[J].农村科学实验,2018(2):67.
[ 2 ] 秦光蔚,陈爱晶.锌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9(6):108-109,114.
[ 3 ] 张海燕,侯莹莹,王业红,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5):84-85,196.
[ 4 ] 王楠,王树星,党润海,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9):15-17.
[ 5 ] 董俊伶.玉米新品种产量对比试验[J].河南农业,2017(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