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天兵,张士俊,邹建军,姚旭东,吕梦燕,崔铁花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
东北林蛙(Ranadybowskii)是吉林省林区重要的野生经济动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吉林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蛙养殖业作为林下经济的重要产业,已成为吉林省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1]。现阶段林蛙研究大多集中在人工可管理的产卵孵化、蝌蚪饲养、蝌蚪变态及下山回捕等环节,而对于林蛙入林生活期的研究却没有涉及。除了天敌原因外,林内单位面积虫口密度小、林蛙适口活饵少,也是导致林蛙产量低的重要原因。通过单位面积昆虫物种数量调查,研究增加单位面积的虫口数量可能性,进而提高林地单位面积载蛙量,可以达到提高其产量的目的。
捕虫网,网圈直径约33 cm,网柄长约1.5 m。80目尼龙纱制成网袋,长度为网圈直径的1.5倍。
毒瓶为5 cm口径广口瓶,乙酸乙酯、石膏粉、三角纸袋。
脱脂棉、放大镜、镊子、小刀、小铲、剪刀、笔记本、铅笔、标本盒、昆虫针等用于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工具若干。
1.2.1样地及样方的设置
样地位于吉林省柳河县林蛙养殖场。根据植被分布情况及坡向走势,于8月中旬在养殖场河道两侧设置6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200 m2,每块标准地设2个样方,每样方面积10 m×10 m。共12个样方。
1.2.2昆虫采集方法
采用扫网采集法。在样方内,从样方一边,手持捕虫网,按照自然步幅直线前进,用捕虫网紧挨地面快速往复扫动,直至样方全部覆盖。扫网时动作要敏捷轻快,每4个往复收集1次昆虫。收集时,用一只手握住捕虫网底的上方,另一只手揭开毒瓶盖,把毒瓶放入网内,瓶口对着网底,令网内的昆虫进入毒瓶中。随即把瓶口紧贴网袋取出,盖上瓶盖。待数小时后,将已死的昆虫从毒瓶中取出,放入三角纸袋,并写好标签。
1.3.1 标本鉴定
根据文献、资料等,对标本进行分类鉴定。
1.3.2 物种多样性分析
采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公式如下:
式中:D为多样性指数;N为所有种的个体总数;Ni为第i种的个体数;s为种的数目。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最低值为0,最高值为(1-1/s)。前一种情况出现在全部个体均属于一个种的时候,后一种情况出现在每个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种的时候。
经鉴定及数量统计,本次共采集到昆虫标本967头,分属6目13科17种。其中,数量最多的为普通伊蚊,数量达到321头,占所有采集个体的33.18 %;松球蚜、豌豆网长管蚜、豆蚜、柳蚜以及六点叶蝉的数量也较多,分别占采集总数的7.7 %、8.6 %、11.0 %、8.9 %、9.6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捕获昆虫物种及个体数量
该调查总计捕获17种967个体,将各种采集数量带入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公式中,s为17种,N为967头,Ni为表1所列数量。计算结果为D=0.86。
根据采集结果,计算物种优势度指数,公式如下:
Y=(Ni/N) ×fx×100
式中:Ni为第i种的个体数;N为所有种的个体总数;fx为采集频率。
结果表明,普通伊蚊优势度指数最高,为33.18;豆蚜、六点叶蝉、柳蚜、长管蚜以及松球蚜等优势度指数均达到7.0以上;麻皮蝽最低,仅有0.22。说明该地区优势种主要以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主(图1)。
图1 试验区昆虫种类优势度指数
林蛙的生长发育依靠林地的自然食物[2],所以,林地载蛙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东北林蛙在入林生活期,由于受环境和特殊的气候影响,自然条件下昆虫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林蛙的生存需求,无人工干预的自然散养模式已经不适宜现代林蛙养殖的发展[3]。通过对东北林蛙适生环境虫口种类的调查,可适宜地、有针对性地增加低位昆虫数量,对提高林蛙产量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