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速群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361002)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多发性慢性病,老年人群器官组织功能衰退,疾病抵御能力明显下降,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较高,对其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为了有效抑制疾病发展危险因素,有必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以控制病情进展并降低病情复发风险[1]。现纳入在我社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62 例,均于2018 年3 月至2019年10 月参与本次研究,评价和分析社区多元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随机抽取162 例我社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谱等检查并结合患者表现、病史等确诊;(2)患者病历资料完整且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癌症晚期患者;(2)有药物滥用史、酒精依赖史或者精神疾病史者;(3)中途选择退出本次研究者;(4)存在交流、沟通或者意识障碍者[2]。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1 例。观察组男43 例、女38 例;年龄60-88 岁,平均(75.46±5.07)岁;高血压27 例、冠心病19 例、肺心病5 例、心肌病13例、其他17 例。对照组男42 例、女39 例;年龄60-85 岁,平均(74.89±5.13)岁;高血压25 例、冠心病20 例、肺心病5 例、心肌病13 例、其他18 例。两组疾病类型、患者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药物用药指导、病情监控、叮嘱患者定期复查、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等,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社区多元化护理干预,如下:
1.2.1 建立健康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个人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具体疾病种类、联系方式、治疗方法、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析其健康信息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为其提供个体化护理干预,定期随访,方式包括上门随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等,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生活习惯和方式改善情况,据此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1.2.2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知识水平、文化层次等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团体授课、小组授课、一对一讲解、播放视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等形式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禁忌和注意事项等,通过模型演示、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及口头讲解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患者深入了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提出疑问并为其提供针对性、个体化指导,不断纠正其错误观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为患者提供危急心脏事件的应对及处理措施,及早采取疾病危险因素防控措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保证其生命安全。通过微信推送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不断巩固和丰富其对心血管疾病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病情改善情况及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及时指出患者的不当之处,规范用药行为和生活行为,控制各类疾病危险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同时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适度[3]。
1.2.3 心理支持 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担忧、焦虑或者恐惧心理,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均会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增强其康复信念,充分调动其治疗积极性。
1.2.4 生活指导 向患者强调规律作息、科学饮食对增强其体质以及机体抗病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告诫患者严禁熬夜,保证充足休息,低盐、低糖、低脂饮食,每日进食适量新鲜瓜果以及肉、奶、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在不超出身体耐受力的情况下进行社交,有助于开阔视野和心境,同时也能够转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可减轻其焦虑或者抑郁感[4]。
1.2.5 康复指导 适量运动有助于保持体力及脑力协调,减轻身体疲劳,还能够促进血液流通,改善大脑营养,调节和稳定患者情绪状态,加快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率。为患者提供康复运动指导,指导病情稳定阶段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坐立等简单活动,待病情好转后可根据其肌力及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打太极拳、散步、慢跑、步行等有氧运动。定期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超出其心功能负荷容量。根据患者体质改善情况对运动方案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5]。
(1)干预前及干预后1 个月分别评估患者情绪状态,评估内容包括抑郁及焦虑,分别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评分越低则患者情绪状态越好;
(2)干预后3 个月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调查和评估两组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PF)、总体健康(GH),各维度评分为0-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计数资料,t 检验计量资料及近似正态分布或者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更加明显,干预后观察组SDS 评分及SAS 评分明显更低,两组SDS 评分及SAS 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MH、RE 等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对比(,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对比(,分)
组别例数(n)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81 81 SDS 48.01±5.32 50.14±5.27 1.003>0.05 SAS 52.13±4.38 51.67±4.29 0.946>0.05 SDS 27.42±5.23 34.31±5.19 5.176<0.05 SAS 25.37±5.15 33.68±5.09 4.789<0.05
表2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81 81 MH 78.09±10.23 66.14±10.07 6.217<0.05 RE 60.41±11.23 49.27±10.05 5.912<0.05 SF 76.45±11.09 64.02±10.10 6.983<0.05 VT 69.17±10.09 58.68±10.12 7.160<0.05 BP 70.15±11.34 62.34±10.89 5.735<0.05 RF 55.47±13.19 45.36±12.84 4.639<0.05 PF 72.05±10.26 65.39±10.07 5.023<0.05 GH 63.39±10.04 52.27±1011 7.134<0.05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传统护理模式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被动执行医嘱,不利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使患者的护理需求获得满足。多元化护理以患者为本,注重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可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此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SDS 评分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H、RE 等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护理模式能够通过心理疏导、生活护理、康复锻炼以及健康宣教等形式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和情绪状态,可加深患者对心血管疾病与康复知识的认知,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其康复过程中的舒适度并能够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能力。此外,正确的疾病认识还能够规范患者的遵医行为,正确执行饮食方案、运动方案,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躯体活动能力获得显著提高,改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保证其生命安全[6]。
综上所述,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社区多元化护理能够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减少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改善其情绪状态及生活品质均大有裨益,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采纳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