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前 周梅华 张羿
摘要: 利用亚克力塑料板制作一个敞口的实验盒,通过实验盒中间的隔板可以排除烟囱效应对倾倒气体操作的干扰。在实验盒里依次进行倾倒氧气助燃、倾倒二氧化碳灭火两个组合实验,不仅现象有趣,而且结论可靠。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倾倒氧气助燃; 倾倒二氧化碳灭火; 实验组合设计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03-0067-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的提出
1.1 “倾倒二氧化碳灭火”改进实验存在烟囱效应干扰
“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现行各个版本的初中化学或科学教科书中的经典实验,针对该实验的不足,一线教师作了许多改进,其中不少的改进方案都能出现标准预设现象(即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但这些改进装置[1~3](如图1所示)在倾倒气体时又强
化了烟囱效应,使蜡烛燃烧区域上升的热气流对倾倒的气体形成了较强的拔风、抽吸作用。
设想在图1所示的三个改进装置中,如果倾倒的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氮气,那么氮气也会使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因为烟囱效应造成大量的氮气被吸入烧杯底部[4]。因此,“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必须排除“烟囱
效应”对气体倾倒操作产生的干扰。
1.2 教科书上没有设计“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实验
现行各个版本的初中化学或科学教科书上均没有编排“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教材的编写者都是通过语言陈述直接给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知识。这样处理,使教学缺乏直观性和说服力,学生对此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
由此设想,利用“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改进装置进行“倾倒氧气助燃”实验,以验证氧气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性质。
2 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2.1 改进思路
利用无色和黑色的兩种亚克力塑料板,设计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实验盒,上面敞口;在实验盒中间加设一块可以上下移动的竖向隔板(相当于闸门),将实验盒划分为“蜡烛燃烧室”和“气体倾倒室”两部分(如图2所示)。
在倾倒气体助燃或灭火实验中,当按下隔板后再进行倾倒气体操作,就可以排除烟囱效应对倾倒的气体所产生的抽吸作用。
2.2 实验用品
氧气、二氧化碳、较细的蜡烛、线香;自制的实验盒、500mL的宽口塑料瓶、氧气传感器(含数据处理软件)、火柴、细木条、酒精灯、细沙等
2.3 制作实验盒
(1) 截取15cm×9cm的无色透明亚克力塑料板一块,用作实验盒的正面(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盒内的现象);截取15cm×9cm的黑色亚克力塑料板一块,用作实验盒的背面;截取9cm×6cm的黑色亚克力塑料板三块,两块用作实验盒的左右侧面,一块作为实验盒中间的隔板;截取15cm×6cm的黑色亚克力塑料板一块,用作实验盒的底面。
(2) 按图3所示,借助无影胶,将用作正面、背面、左侧、右侧和底面的5块亚克力塑料板粘合成一个实验盒(其容积约为810mL)。
(3) 在实验盒前后两块塑料板正中的对应内壁上,粘接两条竖直的凹槽;将隔板插入凹槽中,使其像闸门一样能上下自由移动(如图3所示)。
(4) 也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使实验盒直接成型。
2.4 “倾倒氧气助燃”实验
(1) 向实验盒的底部加入适量的细沙(不超过实验盒容积的1/4),用于固定蜡烛或线香,同时方便调整蜡烛或线香露出细沙的高度。
(2) 取两支细蜡烛、两根线香,分别插入细沙中,并使两根蜡烛、两根线香露出细沙的高度不同(如图4所示)。
(3) 找两个500mL的宽口塑料瓶,采用排水法,分别收集一瓶氧气、一瓶二氧化碳,旋紧瓶盖后备用。
(4) 点燃酒精灯,借助细长的木条,引燃蜡烛、线香;旋开盛有氧气的塑料瓶盖,将瓶中的氧气缓缓注入气体倾倒室里(如图4所示)。
(5) 估计氧气完全倒出后,轻轻提起实验盒中间的隔板,立即观察到蜡烛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带有火星的线香也剧烈燃烧起来,产生近乎白色的火焰。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倾倒氧气时,在没有烟囱效应干扰的情况下,氧气能自由地较快地大量下沉。氧气在空气中能够大量下沉,表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5,6];在提起中间的隔板后,蜡烛、线香燃烧更旺,这又说明了氧气能支持燃烧。
2.5 “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
(1) 当蜡烛、线香的燃烧恢复到正常状态时,按下中间的隔板,将蜡烛燃烧室与气体倾倒室再次隔开。
(2) 旋开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盖,将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缓缓注入气体倾倒室里。
(3) 估计二氧化碳完全倒出后,轻轻提起实验盒中间的隔板,立即观察到蜡烛、线香均从低到高依次熄灭(如图5所示)。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倾倒二氧化碳时,在没有“烟囱效应”干扰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能自由地较快地大量下沉。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能够大量快速下沉,表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7,8];在提起中间的隔板后,燃着的蜡烛、线香均被熄灭,这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用品,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6 几点说明
(1) 实验盒中间的隔板与两边的凹槽应较为吻合,以防蜡烛燃烧室与气体倾倒室隔离不彻底,影响实验效果。
(2) 放有細沙的实验盒总容积约是600mL,其中气体倾倒室和蜡烛燃烧室的容积各占300mL左右,塑料瓶内气体的体积约是500mL。由于一部分气体在倾倒时会逃逸到实验盒外面的大气中,因此塑料瓶内的气体要尽量完全倒出,以确保有足量的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实验盒内。多次实验发现,在缓慢倾倒塑料瓶中的气体时,一般倾倒12~15s能将氧气完全倒出、8~11s能将二氧化碳完全倒出。
(3) 如果实验装备条件允许,在“倾倒氧气助燃”实验中还可以借助氧气传感器来定量说明“氧气倾倒后能很快地大量下沉”(如图6、图7所示)。
分析图7中的曲线不难发现,在倾倒氧气后,“气体倾倒室”内氧气浓度明显增大(如图AB段),在倾倒氧气大约到第25s时,氧气浓度达到最大值,约62%(见图中B点),充分说明氧气在空气中能够较快地大量下沉。
另外,提起实验盒中间的隔板后,氧气浓度先快速下降(因为大量的高浓度氧气从高处流入低浓度氧气区域,并有烟囱效应相助,如图中BC段),然后缓慢下降(主要是燃烧消耗氧气),直至与环境值一致(燃烧结束,实验盒内外的气体发生交换)。
3 对实验的评价
(1) 利用上述实验盒,首先验证“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等性质,然后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等性质,两个不同性质的实验在同一装置内科学衔接、巧妙融合,提升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益。
(2) 上述实验盒设计新颖,制作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有趣,结论可靠,由现象到结论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
(3) 本实验既可用于课堂演示,也可作为学生分组实验,有助于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 该实验盒充实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为“开齐开足开好化学实验”积累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总之,化学实验创新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的创新思路,就可以对化学实验不断创新,对实验装置进行优化,从而丰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装备,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利用本实验盒进行化学实验,使理论知识直观化,科学知识趣味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9],同时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道飞. 对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实验的改进[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1, (9): 18~19.
[2]邓九皋. 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烛火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育, 1994, (8): 34~35.
[3]马可彪. 用自制的低成本教具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实验[J]. 考试周刊, 2011, (36): 190~191.
[4]魏海, 李德前, 周梅华. 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需排除“烟囱效应”的干扰[J]. 化学教学, 2019, (11): 63~66.
[5][7]晋宏营. 重力场中混合理想气体分子按高度分布的研究[J]. 大学物理, 2013, (5): 3~8.
[6][8]宋华忠. 解读中学物理气体分子运动特点[J]. 中学物理, 2014, (6): 33~34.
[9]周梅华, 李德前. 对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质疑与探究[J]. 化学教学, 2015, (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