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扬烁
3月19日,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湖田垭九年制学校内欢声笑语,绿树环绕的校园,明亮宽敞的教室,洁净开阔的操场,孩子们在崭新的校园里,度过属于他们的愉快时光。
“现在学校在硬件上与城里的学校基本一样了。”校长张健甫告诉记者,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今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食堂、厕所,成了全区“最美乡村学校”。
这是张家界市近年来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张家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兰智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张家界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8%,截至目前共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760个,实现了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部清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武陵源区、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先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这道‘硬门槛,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条道路上,张家界市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党政引领,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3月19日,在桑植县芙蓉学校,初一四班的学生翟欣怡与尚欣怡正坐着钢琴前,合奏着钢琴曲《蓝色多瑙河》,随着两人指尖的跳动,悠扬的琴声传遍了教室里的每个角落。
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弹钢琴,参加音乐社团了。这正是张家界市改善办学条件的生动展现,如今在张家界市,学校成为绝美山水之间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举全市之力,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凝聚发展教育事业的共识,做到教育问题优先研究、投入优先保障,用地优先解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先后出台了《张家界市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张家界市中心城市教育基础设施规划(2015-2030年)》等总体规划及一系列区县域基础教育发展子规划,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勾绘蓝图。
办学条件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面镜子,一组组数据也印证着张家界“优先发展教育”的实绩:近年来,张家界市累计投入30多亿元用于发展乡村教育,共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79所,新建、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91所,改善农村薄弱学校131所;投入1.5亿元完善“两平台”建设,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如今,全市各中小学多媒体室、实验室等功能室以及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一种标配,“一出门能上一所好学校”不再是一个奢望。
统筹师资,盘活山区教育资源
教育要高质量发展,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为优化师资配置,张家界市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2016年8月,桑植县开始试点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从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拔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
除此之外,张家界市大力引进优秀教师人才,遴选“双名工程”对象299名,人才引进300多人,招录特岗教师1000多人,培养定向公费师范生1500多人……近年来,张家界市全方位推动教师补充政策落实落地,多渠道补充教师3000余名。
为确保师资力量有后劲,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成为张家界市巩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及“名师工作坊”“送培下乡”等措施,张家界市建立了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全员培训、全学科培训成效明显,教师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城乡并顾,提高学生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张家界市只有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3月18日,记者走进天门小学,立刻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德育新风扑面而来:上课时间教室里传来学生们朗诵国学经典诗词的声音;課后休息时,同学们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在中华礼仪文化长廊欣赏经典诗文,交流读书心得;学生见到老师有礼地问好,同学之间相处融洽,让人感觉整个校园充满温馨。
“这都是学校日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常态。”该校校长楚任杰告诉记者,近年来,张家界市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趁此机会,学校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德育教育,已经成了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楚任杰说。
慈利县则是大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在慈利县通津浦镇中心小学内,不少学生聚集在学校内的中医药种植园,认真地打理着园内的花草。通津浦镇中心小学校长蒋强生告诉记者,学校将校内的一块荒地改造成了中医药种植园,主动打理种植园的学生都能在老师处收获暖心的奖励。“既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也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蒋强生说。
通过不断努力,张家界市4个区县被评定为全省“教育强县”,实现了张家界市教育创强工作的“满堂红”。武陵源区、桑植县还在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中荣获县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优秀等次。
“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任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强力推动我市教育更加更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憧憬张家界教育的未来,市委书记刘革安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