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蒙,姜维,刘胜阳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a 肾内科,b 透析室,辽阳 111000)
当肾功能不可逆转地下降时,肾脏替代疗法是患者唯一可以依赖的手段。随着慢性肾衰竭(CRF)的发展,最终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这也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1-2]。与恶性肿瘤等疾病不同的是,CRF患者可以通过肾脏移植、血液透析等医疗手段有效延长生命[3]。据统计,我国肾源缺口巨大,加上移植成本高,绝大多数患者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生存,部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概率,影响其预后[4-5]。本文回顾性分析了CRF血液透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究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RF血液透析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范围51~75岁,年龄(57.2±4.8)岁;透析龄范围:1~10年,透析龄(4.2±0.5)年;透析治疗前,合并高血压56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9例。该80例患者,将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再分为两组,进行后述的各项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改善肾脏病全球预后组织(KDIGO)中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6];(2)在我院长期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3)透析前无感染迹象。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严重四肢、胸腹损伤;(4)合并肾功能急性衰竭;(5)合并血液、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者;(6)行肾移植手术;(7)病例资料不完全者。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80例CRF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原发病史、透析时间和频率、心脑血管状况、置管情况以及生存情况。
实验室检查: 采集入组患者的静脉血5 mL,使用LWC-3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天津冠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测定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胱抑素、血肌酐、尿酸盐、血钙、血磷水平。
随访观察: 通过电话、门诊的形式,对参试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7月,随访率为100%,记录患者6个月内的生存情况。
1.4 感染诊断标准及分组 感染诊断标准: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7],同时合并2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①发热≥38 ℃;②白细胞计数≥9.5×109或≤4×109;③伴随咳嗽、浓痰,或者胃肠不适;④肺部X线检查,出现实变体征。经痰培养、外周血培养、粪便培养等确诊感染细菌种类。
感染分组:80例患者中,发生以上诊断标准中2项或更多项感染症状的有31例,发生以上诊断标准中1项或0项的有49例,分别定义为本研究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进行研究资料分析。观测资料主要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两组间比较为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统计量为χ2)。此外,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为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变量的选择和剔除。生存等时间队列资料建立Kaplan-Meier乘积限生存曲线模型,组间生存率比较为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是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因素(P<0.05),性别、使用激素、住院时间、透析龄、血肌酐、尿酸盐、胱抑素、三酰甘油、血钙、血磷对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影响较小(P>0.05)。见表1。
表1 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2 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回归设计: 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以是否存在感染作为因变量,赋值1=感染,0=非感染。以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项(年龄、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合并心力衰竭、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作为自变量初选集。
回归策略:考虑到样本量尤其是阳性样本量较少,经同临床和统计专家会商,对影响作用已知临床共识的年龄、使用抗菌药物等二指标不予考虑,免纳入回归。再将C反应蛋白指标事先剔除(因公认其和感染状态为果因关联关系,非影响因素)。如此纳入了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合并心力衰竭、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及住院时间等5个指标。各变量赋值见表2。回归过程采用逐步后退法,以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0.05。
表2 自变量的选择及logistic回归哑变量赋值
回归结果: 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中心静脉置管、血红蛋白<70 g/L、住院时间≥30 d是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见表3。
表3 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2.3 合并感染对CRF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发现感染组患者生存率为74.19%(23/31)低于非感染组6个月生存率91.84%(45/49),两组生存资料建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如图1。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464,P=0.035)。
图1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比较
血液透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肾替代治疗手段,而感染是CRF血液透析患者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称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8]。感染主要是指病原菌侵入机体呼吸道、肠道等而引发的炎症,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考虑是肾衰竭患者体内毒素聚集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水压增加,通透性升高,易引起肺水肿,因而降低了肺部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除此之外肾性贫血也会导致肺泡供血不足,无法及时排除痰液[8-10]。
张文玉等[11]的研究指出,长期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相关炎症的发生率高于20%,而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年龄均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又有研究称不同的肾替代治疗引发的感染不相同[12]。所以,分析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吴家斌等[13]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性,发现患者的BMI指数与感染情况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中心静脉置管、血红蛋白<70 g/L、住院时间≥30 d是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因素。说明糖尿病、中心静脉置管、血红蛋白和年龄是影响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推测原因是(1)糖尿病患者因脂质代谢紊乱,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患者容易并发感染,除此之外,高血糖环境更利于细菌繁殖;(2)中心静脉导管留置2 d内,周围有极大可能滋生微生物,留置时间越长,细菌定植率越高;(3)高龄肾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情况更多,也是因为机体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在长期的透析治疗中,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加之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增大其感染的概率;(4)住院时间越长,交叉感染的概率变大;(5)肾衰竭患者因其肾脏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红细胞寿命降低,影响机体造血功能和清除免疫相关复合物功能,所以血红蛋白降低也是导致感染出现的原因之一[14-15]。本研究中,感染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低于非感染组,说明合并感染会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情况。有研究[16-18]指出肾衰竭患者发展至终末期,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死亡率极高。所以,临床治疗中面对高龄、合并心力衰竭和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定期进行血液常规、肝肾常规检查,避免发生严重感染;对于已经感染的肾衰竭患者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对症用药。
综上所述,合并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血红蛋白<70 g/L和住院时间≥30 d是影响CRF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