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愫痕
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的山水画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流派缤纷,风格繁盛,成就辉煌。明代山水画在艺术表现方法上都以传统为基础,融合明代对山水的审美思想,然后加以变化与创新,主要有:
(1)继承五代、北宋董源、巨然、李成、郭熙的画法,而以董源、巨然为主。
(2)继承南宋院体,以马远、夏圭画法为主。
(3)取法元人,尤以黄公望、倪瓒为主,而取法元人者,大都且窥董源、巨然,由此融合,而又出现各种山水画派。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期。这一时期是浙派山水画得势时期。浙派山水画因其开创者画家兼学者戴进(1388~1462)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图1),故而得名。浙派山水的画法以南宋院体为基础,取法马远、夏圭。著名画者有倪端、王谔、朱端、张路、江肇等。
浙派山水画构图简练概括,笔墨粗犷豪放,大多采用方笔,粗率顿挫,萧疏苍劲,以大笔横扫的斧劈皴为特色,浙派山水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极富创新。而后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1459~1508),其学戴进而更为豪放,也有不少人师法他的画风,时亦称为江夏派。此派画风,粗放与精致兼有,但粗放豪迈粗豪者居多。有摹古习气,也有创造发挥之处;观察敏锐,得自然神韵,画风虽与浙派有所不同,但有很大相近之处,因此也被看作是浙派的支派。
(2)明代中叶至神宗万历时期。这一时期,吴门派得到极大发展。吴门画派是以苏州为中心,以沈周(图2)、文徵明(图3)、唐寅、仇英等为代表。他们推崇北宋山水画,从董源、范宽入手,兼涉王蒙、吴镇。吴门画派多用笔细腻挺秀、清丽典雅、灵逸生动,极具书卷气。
(3)明代晚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山水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山水画的兴起,使传统文人山水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更向独抒性灵方向发展,以画为乐,以画为寄。明代晚期的文人山水画,笔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墨色清淡,古雅秀娟,寄蕴心境。而以董其昌(图4)为代表的明代晚期绘画,在理论上亦有极大建树,董其昌倡导南北二宗。
明代人对山水的审美思想主要是:耳目性情之愉悦,山川妙理之鉴识,心灵神思之飞扬,道德人生之体悟。明代人对山水审美思想中最有意义的是将山水审美活动与人的生活意趣、生命的存在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凸显中华山水审美文化的宗旨与精髓,即精神与灵魂皆融于山水之间,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山川和谐统一,成为明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这种独特的山水美感体悟影响了明代山水画的审美取向,涌现了一大批“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文人山水画家。他们置身自然,倾听自然间的天籁之声,寄情山水,将艺术与自然融汇于一体,以山水为伴、为友,体于自然,效法天地,画家自身的主观精神与自然间山川的气象精灵本质相遇,从而产生共鸣,并融合、碰撞、统一、升华,进而手心双畅诉于笔墨间,从而实现文人山水画所追求的物我互化、形神一致的境界。由此将中国文人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高峰。
图1 戴进《渭滨垂钓》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 文徵明 江南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3 沈周 为惟德作山水图轴 故宫博物馆藏
图4 董其昌 高逸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社会生活发展状况的审美,而各门类文化间又是相互交融、渗透影响的。明代大放异彩的小说,以汤显祖《牡丹亭》为代表的明代戏曲,景德镇官窑瓷器,精工制作的景泰蓝,明代家具文玩,乃至当时盛行的心学思想理论等,各种门类的文化艺术对明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其中以书法对其影响最大。
书法是中国最古老的两门文化之一,另一门为诗歌。书与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较为接近的两个艺术门类,书与画被誉为艺术“姐妹”,所谓“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几乎是自古以来的定论。明人好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学士举子都能写一手可观的书法。无怪乎康有为叹曰:“明人无不能书。”其于《广艺舟双楫》中云:“自书言之,明人极善行草,又能写楷书,尤其是小楷。”而且明代的书法大家几乎都精绘画,大画家几乎都善书法,文徵明、董其昌便是其中翘楚,他们是把书法运用于绘画中的大家。董其昌之山水画,讲究笔墨韵致,注重书法于绘画中的运用。他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1”他常以草法入画,以书法之法作为绘画之法。董其昌绘画的特色还在于用墨。他在《书品》中道:“余画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董其昌高超的用墨技巧,使得他的绘画秀润古雅,这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力是分不开的。董其昌作画时还关注艺术形式,如“树头要转而枝不可繁,枝头要敛而不可放,树梢要放不可紧。2”
又如“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动笔,便想转折处,如习字之于转折用力,更不可待而收。3”他将书法对绘画的渗透深入到非常细致的局部。此外,明代收藏之风气兴盛,藏家常邀请三五好友对藏品一起品茗观赏、谈古论今成为雅事,明代绘画著作《珊瑚网》中便记录了一些这类活动。书画家雅集作画题诗,常常事后赋文追叙,书画家之间的交流形式亦常表现在多位书画家共同完成同一幅作品上,文征明是一代书法高手,而其所作《竹居图》中的“竹居”二字却让陈淳来题写,这是很耐人寻味的,这显示出一种相互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中,人人皆可为学习者。
明代山水画在学术理论上亦有很大发展。董其昌倡导与极力推崇的画分南北二宗论,即以禅宗南北两个不同宗派来比喻山水画的两种不同风格。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将山水画作南北之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比为北宗。董其昌尊李思训和王维的“青绿”和“水墨”为这两种山水画风格的山水画创始人。山水画的南北二宗论,是明清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悠远而又深刻地影响了许多画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创作,以及对中国山水画史的认知,甚至影响了书法、诗文等相关艺术理论的发展。
总而言之,明代山水画虽然流派纷呈、绚丽多彩,但其审美特征归结为一句话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明人计成在《园冶》中所云,是指营造园林虽由人为,但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达到天开的自然境界,从而呈现出幽静、淡雅、清闲的“天然意趣”。艺术不是孤立的,各门类文化间是相互交融渗透的,明代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创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寄情山水,其审美特征本质上说也就是追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注释
1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2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3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