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杨亚星,司利花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6)
近年来,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情况逐渐增多,并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一旦患病,就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以使其血压水平获得控制,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危害[1]。据调查,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具有密切联系,要改善患者病情就要从改变其行为出发,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2]。本文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部分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随访干预,结果发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40 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随访干预的40 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61.69±2.69)岁;平均病程(3.37±0.84)年;学历:小学4 例,初中12 例,高中17 例,大专及以上7 例。实验组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61.51±2.41)岁;平均病程(3.26±0.79)年;学历:小学5 例,初中10 例,高中17 例,大专及以上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入选标准[3]:病程在1年以上者;思想、意识清晰,可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及具体步骤等内容已有所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脑病、急性型高血压、高血压危象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主要实施措施有多媒体示教、网络指导、面对面教授等,教育的内容有关于疾病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用药目的及药理作用等。
实验组患者实施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随访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成立小组:于心血管科室中选择10 名护士,选择标准为职称为护师及以上、工龄为5年以上,将这10 名护士组成高血压管理小组,其主要工作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开展研究前,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关于高血压相关护理知识及综合能力的培训,培训后要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过关者方可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每周组织1 次会议,组员之间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将自己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同事分享,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健康教育方法:根据行为转变理论的相关知识,将健康教育工作分为4 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调查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作息时间、日常爱好等,再根据调查结果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第二阶段,护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护理计划,先培养患者建立健康信念,主要方式为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然后让患者根据自身日常生活方式判断哪些不良行为或习惯具有诱发疾病的风险。第三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的文化水平、个人特征、性格等与行为改变理论相结合,对其开展行为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的体重进行控制、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学会控制情绪等,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该阶段的行为干预要进行至少10 次才能帮助患者改正过往的不良行为。第四阶段,护理人员需每周给予患者鼓励,鼓励其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并接受治疗,使其能真正地感受到自身病情的改善,从而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让其感受到自身行为的改变与病情改善之间的关系,巩固其治疗信心,以便患者能够持续性地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随访:患者出院后,健康小组需每周采用电话随访或微信通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督导,还需定期每月上门随访1 次,随访的具体时间及间隔时间需在出院时告知患者。对每次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的情况进行记录,以评估其行为改变情况。在随访过程中,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纠正其错误观点,针对患者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地方给予强化指导。若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则护理人员需加强电话督导的次数,以促进其行为改变。患者出院后,定期组织病友开展健康讲座,请患者积极参与,并邀请行为改变理想的患者进行心得分享,将自己行为改变后所引起的生活改变进行说明,以促使部分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能够改变自身心态与行为。
经过3 个月的护理干预,采用WHO 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四个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共26 个条目,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n(%) 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统计后发现,实验组患者QOL 中各个维度的评分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N=40,± 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N=40,± s )单位:分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领域 环境领域 总评分 14.59±2.85 14.66±1.47 11.78±2.46 14.47±3.55 56.66±5.81组别 对照组实验组 18.69±2.51 17.97±1.61 15.37±2.08 18.47±3.18 67.14±6.90 t 2.77 4.26 2.81 2.16 3.39 P <0.05 <0.05 <0.05 <0.05 <0.05
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为患者的不良行为及习惯提出改变建议与指导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5]。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随访干预中,挑选经验丰富且沟通能力良好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能够为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提供技术保障;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可以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地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使其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对病情的影响,从而提高其对行为改变护理的依从性;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则可以对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患者以往的生活习惯能够发生改变[6]。通过该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知识、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干预,令其心理压力得以减轻,从而自觉、主动地改变行为,将知识理论等意向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改善病情,实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7]。
综上所述,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随访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