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沙文,纪传彪,芦才广,马鹏德,武新威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泌尿外科,河南 濮阳 45700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分泌代谢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的变化以及血浆肾素活性降低[1],该病类型多样,临床以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腺瘤居多[2]。对于醛固酮腺瘤引发的原醛症患者,临床普遍采用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术治疗,其疗效突出[3]。但由于部分患者切除一侧肾上腺后需要终生借助激素进行替代治疗,而保留肾上腺手术则会出现部分病灶残留和疾病复发的情况,两者各有优缺点[4]。现今,临床众多医师对于醛固酮腺瘤患者的术式选择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探析醛固酮腺瘤患者应用肾上腺全切术以及保留肾上腺手术这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回顾性分析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0 例醛固酮腺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肾上腺全切组36 例和保留肾上腺组34 例。肾上腺全切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38 ~55 岁,平均(45.68±6.89) 岁,术前收缩压175 ~220 mmHg,平均(180.36±32.58) mmHg, 舒张 压95 ~135 mmHg,平均(113.00±17.66) mmHg。保留肾上腺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39 ~55 岁,平均(45.00±7.04) 岁,术前收缩压175 ~218 mmHg,平均(180.91±32.07) mmHg,舒张压95 ~133 mmHg,平均(113.55±17.31) mmHg。两组上述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纳入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委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醛固酮腺瘤;②无精神类疾病;③配合度较高。
排除标准:①合并肾相关疾病;②凝血机制异常;③有明确肾上腺病变的因素。
嘱患者取健侧卧位,腋下放置软枕,消毒后在腋中线髂嵴上方2 cm 处、腋后线第12 肋缘下处和腋前线处分别进行穿刺并安置3 枚Rrocar 套管,充入CO2建立气腹维持在12 mmHg,腰背筋膜采用纵切,确定膈肌脚的位置,在此位置上沿腹膜反褶方向对肾周脂肪囊进行切开,切开后分离肾间隙,肾脏上级得以暴露,然后推开肾脏,注意动作保持轻柔,患侧肾脏即位于肾脏上级与腹膜间。
肾上腺全切除术,借助Hem-e-lok 将肾上腺血供夹阻断,而后沿着肾上腺边缘使用Hem-e-lok 进行切除,完整将肾上腺组织切下。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使用Hem-e-lok 阻断肾上腺肿瘤血供,围绕肿瘤的边缘将肾上腺肿瘤完整切除。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血压、血钾以及醛固酮变化情况;通过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形式对患者随访至2019年9月,对比两组血压控制以及复发情况。血压有效率=( 治愈例数+ 改善例数)/ 总例数×100.00%。
术后未服用降压药,血压≤140/≤90 mmHg 为治愈;血压趋于正常,降压药服用数量、频次明显减少为改善;术后血压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与差异,降压药服用情况无减少甚至有增加趋势为无效。
使用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住院周期、术后收缩压、舒张压、血钾以及醛固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保留肾上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肾上腺全切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s ,n(%)]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s ,n(%)]
肾上(n腺=全3 6切)组 保留(n肾=上3 4腺) 组 t 项目 /χ2 P手术用时/min 34.58±6.66 35.78±7.00 0.735 0.465术中出血/mL 25.67±10.45 23.55±14.01 0.720 0.474住院周期/d 8.43±1.12 8.98±1.36 1.851 0.069术后收缩压/mmHg 130.25±11.69 132.47±12.25 0.776 0.441术后舒张压/mmHg 81.34±6.00 80.64±7.12 0.446 0.657术后血钾/(mmol·L-1) 4.30±0.36 4.46±0.49 1.563 0.123术后醛固酮/(pg·mL-1) 260.55±94.18 267.32±100.82 0.290 0.772术后并发症 9(25.00) 2(5.88) 5.167 0.023
2.2.1 术后血压
两组患者的术后血压随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血压随访情况对比[n(%)]
2.2.2 术后复发
肾上腺全切组无复发病例,复发率为0.00%,保留肾上腺组出现4 例复发,复发率为5.8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76,P>0.05)。
目前,手术治疗醛固酮腺瘤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已成为普遍认知[5],而借助腹腔镜行肾上腺切除术已成为此病的常用术式,在临床中颇受青睐。该术式较开放手术在术中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鉴于肾上腺全切术、保留肾上腺手术治疗醛固酮腺瘤术后均有各自明显劣势、不足之处,临床对于以上两种术式的适应症、疗效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论。
研究指出[6],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醛固酮腺瘤安全系数较高,治疗效果基本与肾上腺全切术相似。本文特对两种术式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组的手术用时、书中出血、住院周期、术后血压、血钾以及醛固酮水平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保留肾上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肾上腺全切组,保留肾上腺组患者手术中不需要对周边正常的肾上腺组织或者肾上腺中央静脉进行分离,从而极大程度降低了手术误伤的概率,较为安全可靠[7]。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这两种术式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无显著差别,但保留肾上腺组患者随访中复发率比肾上腺全切术高,这可能与手术切除腺瘤过程中未能将瘤体较为完整、无保留地取出,导致极小部分的瘤体残余,增加了复发的风险有关,或者术中因为肉眼辨认率较低,以致部分无法看见的微小腺瘤继续残存在体内,借助时间推移其继续生长,体积不断扩大,分泌的激素也随之变多,致使原醛复发[8]。
综上所述,保留肾上腺手术对于醛固酮腺瘤患者而言,是一个较为适宜的手段,该术式的手术效果与肾上腺切除术类似,但术后并发症相对轻且少,能够得以保留患者肾上腺及其部分功能,促进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