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华
“医生,我需要忌口吗?”“医生,我有哪些东西不能吃?”这是病人在就诊时常提的问题。饮食与疾病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忌口”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忌口之说由来已久,历代中医都很重视忌口。具体地说,忌口分为:因病忌口、因药忌口、因时忌口、因体型忌口和因人忌口。
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就提出有关忌口的问题,如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继而又有其它古医籍分别记载着消渴(糖尿病)忌糖、水肿病忌盐。这与现代医学“肾炎”,浮肿病人忌盐,“肝炎”肝功能不全病人忌酒,心血管病人忌高脂肪;尿毒症患者忌高蛋白;胃肠疾病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同理,是科学的,已被从前实践认识了的事实。
中药与食物虽同出一源,但它所含成分不同,其性味与药理作用就各异,若配合不当,则会降低疗效或失去疗效,甚至会增加中药的毒性反应。中医中药讲究“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凡热证、实证、阴虚心火旺之证,如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夜寐不安,心动过速,甲状腺亢进者,一般分别应用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法,药取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麦冬、知母、玄参、沙参、丹参、杞子、菊花、龟版、鳖甲,此时应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以及多糖、高脂、香燥辛热之食品。凡气血亏损、寒湿凝滞、阴损及阳、阴阳两亏者,如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法拟温中和胃、滋补气血。药用人参、当归、黄芪、黄精、熟地、胡森、苁蓉、干姜等。食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甲鱼等生冷、寒凉、滋腻、粘滑之食品。凡身热、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毒者,治拟清热解毒,扶正托毒。药用:银花、菊花、一枝黄花、黄芩、黄连、黄柏。忌食:毛笋、毛茹、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之发物,以免影响药力发挥。
依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理念,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的理论,用药忌口,不仅要辨证,同时还要因时,如春季多湿,忌食寒湿之品:夏季多火,忌煎炒之食;秋季多燥,忌食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食生冷寒凉之物。
壮热之体忌肥肉多糖、味重之品,阴虚火旺之体忌辛热香燥之食,阳虚之人忌食寒湿之物,湿重之人忌油腻之食等等。
有些病的“忌口”往往因人而异。如有些人吃虾会引起荨麻疹,吃蟹就不会;而有些人却截然相反,吃蟹会发病,吃虾却太平无事,这就是“忌口”的个体差异。即使像慢性胆囊炎不宜吃油腻食物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忌口”,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慢性胆囊炎的静止期,原则上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为宜。但是对于一些慢性胆囊炎伴有胆汁潴留的病人来说,情况就两样了。这时的胆汁犹如死水一潭,内有大量因慢性炎症而形成的脱落细胞和炎症细胞,再加上胆汁成分的改变,很容易沉积形成结石。因此,对于这类胆汁潴留病人,不应一味强调低脂,而应该适当进食一些含脂肪饮食,以利胆汁排泄,防止结石形成。
总之,忌口必须根据辨证和临床实践,勿一概而论。
小贴示:患病后的“忌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忌口”即绝对忌口,指的是某种食物对某些患者来说是绝对不能吃的,吃了就会使病情加剧或旧病复发。如蚕豆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某种酶,当进食蚕豆后就会引起溶血而发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蚕豆病患者必须绝对禁食蚕豆。一些哮喘和麻疹病人,吃了鱼、虾、花菜等食物后就会发病,这是因为病人对食物过敏,为了避免发病,不得不对它们“敬而远之”。又如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必须严格限制饮食中的含盐量,稍有不慎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病情恶化,故食盐就成了这类患者的绝对“忌口”之物。同样道理,那些较重的肝硬化腹水和有浮肿的肾病患者,也必须严格忌盐,否则都会短时期内导致病情加剧。广义的“忌口”即相对忌口,指某些食物对某些疾病而言,害处甚大,食后有可能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原则上应避免食用,但程度上不如绝对忌口那样严格。例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应忌过分油膩的食物,否则食后有可能导致胆绞痛发作,但并非一定会马上发作。又如肝病患者不宜饮酒,因为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但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是缓慢发生的,如果病人依然饮酒如故,也许短期内一时看不到什么大的变化,而实际上在潜移默化中已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