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2月23日,郎朗在巴黎施坦威之家开展艺术直播课。课中,郎朗从自身的音乐启蒙环境、练琴初期烦躁情绪的解决、挑战人生逆境以及近10年来的音乐体会这4个方面来分享他的钢琴职业生涯。由此,笔者对练琴必修的能力、科学的方法以及如何面对经典作品中的技术、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本文针对如何提高练琴效率、调节情绪以保持热情等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郎朗;钢琴;练琴方法;必修能力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
1 练琴常见问题及改善方法
良好的琴技与音乐感觉绝非一朝一夕可成。为此,许多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练习以期取得长足的进步。郎朗讲述了其学琴生涯遇到的第一问题便是乏味,即机械化重复、丧失热情。
在此,他介绍了自己的解决经验:将日常生活的现象与音乐形象形成连接。每当练琴枯燥时,就把猫和老鼠、孙悟空、葫芦娃等动画纸剪贴在谱面上来模仿各个作曲家的风格形象。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变化多端,借孙悟空的形象以描述72变;用擎天柱来树立贝多芬崇高、严肃的形象;用阿童木代指巴赫酷酷的发套。这些角色的运用使音乐形象灵活生动,继而有效减少了练琴的枯燥之感。
笔者认为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在漫长的学琴生涯中,阶段性的枯燥与厌倦极为普遍。钢琴启蒙教育中涉及大量的基本功练习,起步皆为简单的单音断奏。重复性的手指触键无法避免,尤其是初期,手臂、掌心、手腕等各个部位都需要协调。只有反复推敲、坚持耐心练习才能找到手指正确发力的点。此时,选取卡通动漫等各种贴近现实的形象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记住作曲家的风格特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减少厌烦情绪。
弹琴不仅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更要固定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练习。安静的氛围有助于演奏者专注思考和听辨,如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进行,极易导致练习者走神。三分钟热度、眼高手低也是练琴时常见的重要问题之一。不规律的练琴方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易使弹奏状态不稳定。练习枯燥的音程、琶音跑动时,许多人一味讲求速度,继而忽视指关节、掌心。常见的三、六度音阶越练越不匀,致使大多数人丧失耐心和热情。
练琴需要大量时间,难免出现烦躁期与逆反期。热爱本身是最好的老师,但跳出逻辑、切换思维可帮助练习者调节不良的情绪。例如,保证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后,换个指法、改变原有的节奏型或换个触键方法来尝试更多的演奏形式。由此增添乐趣,也能激发内心对练琴的热情。
2 培养高效练琴的好习惯
郎朗提出练琴时的两个注意点:一是专注度,二是耐心。
钢琴演奏离不开眼、脑、手与脚的多方面配合。从眼睛对谱面的辨识到大脑的思考,最后反映在指尖和脚上,是一系列严谨的过程。如果专注力不够,必然导致弹奏模糊混乱,因此集中精神格外重要。复杂的乐曲常常涉及多方面的处理,想要尽可能完美地展现作品,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很多习琴者遇到难度较大的作品时,起初都雄心壮志、满怀期待,但是在经历多次练习的失败后就一蹶不振。古典音乐多讲究音乐的沉淀性,寻找恰当的风格、味道,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揣摩。练琴者要学会放松、自我鼓励,去享受演奏的过程。
此外,需要培养三个能力,分别为视奏能力、读谱能力与记忆力。读谱作为钢琴学习的第一步,对于正确演奏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1]。不认真、不准确的读谱极易导致错误且难以改正。正确的读谱步骤应是先看清曲名,再了解作曲家,最后注意谱面的各种标记。看清曲名,明确曲目体裁,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框架。而了解作曲家及其所处时代背景,可使演奏者快速知晓乐曲的情感表达,对于把握作曲家风格大有裨益。在正式弹奏时,需认真阅读作品特定的谱号、调号和拍号,此“三号”明确了曲子的调式调性与节奏节拍。另外,指法、奏法、术语和符号等也需格外注意。
综上,读谱不能局限于谱面的音高、双手相应的指法,更应关注复合的节奏、变化多端的力度、速度等。很多人在练习时,容易忽视谱面标注的指法,一味地随心而弹,结果还未弹到乐句结尾就因指法不夠用而中断,更有甚者为了整曲完满强行继续,“不择手段”地折磨自己的手指。例如,巴赫的作品总是包含多个声部,并且整曲标注的指法十分有限,几乎都要求弹奏者经过多次试验并归纳总结以达到最终的流畅自然。
钢琴的学习过程往往要求十分严谨,不论是恰当的指法还是速度、力度的合理布局都需反复斟酌。因此,若想提高整体演奏水平,必须熟悉作品的结构框架及各种音乐表情术语。对于曲目中出现的标记,要及时查阅并结合演奏。以上准备工作会使作品的表现更上一层楼。
视奏能力作为重要的演奏技能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琴技成长的速度。视奏,即通过很短的时间,简单准备就立马按照谱面的要求来进行流畅的演奏。它是钢琴学习者提升自学能力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技能。视奏能力强的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快捷地获取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而现实生活中,花三五年时间却只会弹奏几首考级曲目的人比比皆是。因为在学习初期,忽视了对视奏能力的培养。只要开始练琴,就低头看手、找音,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手和琴上。每低头一次,眼睛对谱子的辨识就会中断,继而无法快速、完整地读谱。提升钢琴视奏能力,可大大减少熟悉乐曲的时间,加快对曲子的浏览速度,将时间多用在提升演奏技能以及欣赏音乐方面的能力上,加快学习进度。在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同一时间内,视奏快的可以轻松拿下3、4首作品,而速度慢的只能处理好2首作品,这就拉开了差距。因此,视奏能力是每位钢琴学习人士必备的技能。
为科学有效地提高视奏能力,需尽早培养超前读谱的习惯。在下手弹奏时,至少提前看后一拍乃至一小节的音符。由此,保持弹奏的连续性,使旋律自然流动,避免弹奏中断并有效减少失误。养成超前看谱的习惯,需要习琴者自身积极主动、自我暗示。不仅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要提升读谱视奏的精确性。
弹琴是双眼对谱子的辨识,通过大脑的思考,用手反映在键盘上。因此,读完谱后,手与脑的配合格外重要。手指触键的核心是对键盘的高度熟悉。在快速浏览谱面时,脑海中就要想象出相应的音响效果,迅速在键盘上找出并弹奏是对前期想象的听觉检验。
视奏过程中,大脑会高速运转,手也会提前准备下一階段的触键。此时,弹奏的效果离不开敏锐的听觉来检验。例如,很多琴童弹错一个音后,后面的音全部出错,并且对自己的错误毫无知觉。这就体现了听觉的重要性,究其根本,并非没听,而是没有认真听。因此,在初期便要建立边弹边听的意识[2]。可以采取对比音区、触键来加强听觉的感知,从而使看、想、弹、听的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与完善。在完成每日额定练习之外,若能坚持抽出半小时左右时间去大量视奏复调作品,一定能逐渐克服摸谱的压力。
记忆力体现在每位琴者的各项日常演出、比赛中,这些活动无不要求背谱演奏。因为看谱时,演奏者会下意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谱子上。经笔者多次实践观察后发现,看谱弹奏容易机械化。虽然看谱能够进一步确保谱面上的节奏、音高准确无误,却会使作品整体的呈现僵硬,缺乏自然流动之感。而背谱时,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自身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曲子的表达会更生动形象。因此,面对记忆力的考验,每位演奏者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旋律记忆或是对通过谱面的印象来背谱。
通过旋律记忆来背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每首乐曲都会有各自的声部,而旋律声部多为右手上声部或左手的最低声部。当然,也有多声部同时进行或是需要加入中声部来过渡连接的。此时,需要演奏者兼顾多声部旋律。那么,先分声部练习再逐一加上剩余旋律声部,最后整体听记其和声音响效果便可以达到较好的背谱效果。
3 科学的练习方法及步骤
良好的练琴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好钢琴最重要的条件,是获取成功的必经之路。关于如何练琴、如何系统练琴,在练琴初期应把手指技术、独立触键作为首要点。弹琴前先观察手指是否扁塌,检查手腕、手掌、肩膀、胳膊、手腕有无完全放松。弹奏时,保持心态平和,手腕放松、自然下垂,手指关节打开并在触键后立稳。掌关节有无撑起决定是否有肌肉,因此至关重要。
事实上,手指、手腕以及大臂的运用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的锻炼,只有不断尝试后才会形成舒服、有效的弹奏模式。我们常见的练琴问题主要有手指立不起来、手腕过高以及大臂不放松。手指软趴就无法训练手指的指关节、肌肉,而手腕过高也会影响手指的流畅跑动,无法做到松弛、舒适。在此,必须强调的是慢练。慢练让大脑得以思考,也给手各个部位更多的反应和调整时间。
课中,郎朗把钢琴的白键比作陆地,黑键类似于穿着高跟鞋、踩着高跷行走,有提起来的感觉。那么,手指在黑白琴键间的自然交替连接就需要演奏者更多地保持掌心的稳定。旋律是否清晰、音色是否干净取决于各手指的独立性。为此,可把练习音阶各个大小调作为有效的训练途径。先慢练高抬指让手指关节、手掌关节保持立起来,跑动时肩膀一直处于放松状态,自然下垂。手腕手臂多以平移的状态跟随旋律打开,减小手腕上下晃动的幅度。事实上,还未正确掌握高抬指击键便火急火燎加速跑动的学员并非少数。在初期阶段,必须学会养成慢速练习的好习惯。
不论是练习音阶、琶音、八度等基本功还是挑战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都要视情况划分慢速、中速及快速练习的时间。用60%的时间进行慢速练习,不仅确保了读谱的精准性,也给了演奏者更多的时间思考、听辨来调整乐句、乐段间指尖不同的控制力。用20%的时间进行中速练习,建立起完整框架后,让音乐流动起来。最后进行快速练习来听辨整体感觉,检验是否需调整。
训练好手型后,连奏、断奏的掌握是弹好钢琴的第二要点[3]。慷慨激昂的作品往往需要演奏者使用断奏的方法弹奏和弦,不仅突出音高的力度,也极大地渲染节奏、旋律所营造的氛围。而在弹奏德彪西、肖邦的作品时,会涉及大量的连音。为了长乐句的保持,手指必须在下个音或者和弦出来之前才慢离键。这样,处理后的作品气息悠长且柔和。因此,连奏时手指要像壁虎、吸盘一样贴在琴键上,慢慢跟随韵律带动手腕来转动手指的方向,切勿直接或提前放掉手指而致使旋律中断。
想要使音乐的表达尽善尽美,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不论弹奏的是肖邦、李斯特还是贝多芬的作品,总会涉及大量的三度、八度、琶音、装饰音等技巧,这些基本功谁也无法逃避。因此,在正式弹奏乐曲时,先以4个音为一组练习音阶、琶音跑动,热身后再加入练习曲、乐曲可提高练琴效率。
对于一首新的作品,具体应该如何训练,如何理解不同作曲家的风格,郎朗以巴赫《平均律》第一条为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以下4组不同的演奏,分别为:毫无表情的僵硬、干巴版本,加入速度变化处理及踏板的版本,力度变化、展现作品层次感的版本以及最大化、丰富表情处理的版本。
此外,为进一步展现不同艺术家的风格,郎朗再次对比弹奏巴赫《平均律》的第一条,对巴赫、肖邦、德彪西、贝多芬、拉赫以及莫扎特等音乐家的风格进行了精彩诠释。弹奏巴赫时,左手稍带首连音;德彪西朦胧缥缈;肖邦夜曲的风格非常诗情画意,注重韵律,有漂浮感;拉赫玛尼诺夫饱满的大句子乐感;贝多芬阶梯性渐强。
笔者在其弹奏的各版本对比中,感知其特色,惟妙惟肖,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弹奏各个作曲家作品时应注意把握的方向。要想弹奏出恰如其分的风格,需从力度、速度、触键方式、踏板使用等多方面入手,大胆尝试并学会听辨,最终选取最接近的版本来反复练习。
4 结语
弹好钢琴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良好心态,更需要系统、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在对曲谱进行分析、由慢到快反复分解练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听赏能力。将基本功打磨扎实后,对不同作品风格的理解与掌握则需多进行对比尝试。总之,不管是自身的日常练习还是给学生授课,都应重视对视奏能力、读谱能力以及记忆力的训练。钢琴学习者应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怀揣耐心与信心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 李圆圆.论钢琴练习的科学方法[J].歌海,2010(03):71-72.
[2] 石佳.钢琴学习过程中关于练琴方法的探究[J].戏剧之家,2016(10):177.
[3] 刘淑倩.浅谈钢琴演奏技巧中的断奏与连奏[J].北方音乐,2020(01):79-80.
作者简介:林丽瑗(1995—),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