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自然生活环境有了更强烈的渴求。它以丰富的形式出现在各个乡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乡村发展旅游业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村落和当地的经济水平。因此,本文在乡村旅游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发展模式进行论述,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法,根据自然地理和气候等客观条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村落;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
1 研究背景
分析实际形势发现,城乡之间的差异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合理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是乡村经济转型的关键。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乡村水平,使其达到高水平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还需要提高农村经济生产能力,而乡村旅游能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第一产业的效率与价值,从而有效容纳剩余劳动力。
在各种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工作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田园般的乡村生活。我国乡村自然景观丰富且环境优雅,可以更好地给都市忙碌的人们提供心灵的寄托,实现情绪的释放,可以更好地为都市的人们提供休闲放松的时间。然而,在不断完善发展乡村景观格局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理念和政策的欠缺,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乡村中逐渐暴露出来。乡村的开发和改造缺乏科学的指导理念,无法高效利用和保护现有的环境资源,甚至以砍伐森林、破坏草地、开垦土地和填湖为田为代价,对生态功能进行破坏。以上行为对乡村的整体环境格局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乡村环境优势下降,最终逐渐影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一旦自然环境和人文科学之间失去平衡,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 村落的改造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在游客中得到实施,而且在当地村民中也得到实施和强化,在满足規划需求的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以人的需求为主,设计来源于人、为人服务,如果游客在这个过程中不满意,则会影响游客的评价率和推荐率。游客的满意度对短期旅游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后者是村民时时刻刻的需求,村民思想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于乡村旅游更新改造设计的完善和提高。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乡村旅游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要实施的是旅游规划,在意识中进行保护规划。两者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乡村旅游积极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消极方面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如果在旅游规划中不采取保护措施,会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 自然原则
乡村旅游的规划和设计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当地原始自然景观的面貌以及原始生态的自然事物。村落主要根据历史沉积形成的文化格局,要与农业生产的时间性一致,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以当地农业产品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合理建设与改造村落的格局。
2.4 保护乡土文化的原则
村落就是当地居民聚集而成的区域,村落的人文景观体现了当地的风俗文化和人文精神。乡土文化和地域性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村落经过漫长的时间的沉淀所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性标志,是根据自下而上的模式建立的,经过数百年的洗礼逐渐形成独特的乡土景观。当游客选择乡村作为休闲目的地时,他们的休闲体验方向就很明确,即体验自然气息和当地的乡土文化。各地区的乡村旅游都具有当地的文化气息和环境特点,反之亦然,乡村旅游的发掘和开发均应基于自然景观,保持乡村的特色和乡土文化。如果村落得不到合理的开发或自上而下的规划,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泯灭自己的特点。乡土性原则的设计模式和思路与城市公园的绿化不同,村落的设计主要是体现自然性,以乡土气息的动植物为主,用以展示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底蕴。
2.5 独特性原则
实现乡村旅游价值的方式取决于村落的乡土景观,乡土文化的特色会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村落会带来不同的景观体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存在多种限制因素,其中游客在旅行过程的总体感受尤为重要,周边的历史遗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乡土景观等会吸引不同的游客,从而体现出村落的独特性。
村落改造设计的原则就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要突出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和风俗习惯,从而更好地在乡村旅游中彰显独特文化和建筑,更好地提升游客的向往感。独特性原则以突出当地特色为基础,丰富旅游的内容与形式,以便更好地提高游客对景点的喜欢程度[1]。
2.6 生态平衡原则
乡村旅游在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中,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也要把生态问题放在乡村规划的首要位置,要利用科学的生态知识和原理对乡村旅游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发展,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在村落中对村民及游客做好生态保护的宣传,如此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只有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也能使村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
生态平衡是将乡村旅游的实现和生态环境合理的利用相结合,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开展乡村旅游。有机地良性循环,维护生态旅游目标的平衡。另一种是生态美学,从美学的角度展示生活和谐与健康的特征。健康是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相一致的基础上,营造有利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特定设计中不应尝试使用现代建筑材料,而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天然材料,体积不应太大,颜色应与环境和谐。当然,过度使用木材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生态资源。
3 村落风格和特征的改造措施
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下,多地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村民认为改变房屋建筑外观等就能脱离贫困,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应打造“一村一品”,要保护村落原有的景观特色,在不破坏原有的乡土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村落中的景观、建筑、街道、广场、基础设施等进行改造,遵循村落改造的设计原则,不改变村落风格和特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带动村内经济发展。
在景观改造方面,村落周围的乡村景观的外部展示也代表村落的门面,村庄的外部空间是村落改造的一部分。在生态地理学中有一个农业景观的概念,人们认为农业景观是自然风光文化展现的综合体。由此产生的景观反映了文化系统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要在改造的过程中保持丰富乡村景观的原始形式,从空间布局到材料制造都要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2]。
在建筑物部分,建筑物受等级保护,要维护一级保护建筑的原始外观,恢复并保护原始外观。那些无法验证的特色景物维持现状,并且不进行任何推测性修改或重建,拆除无保留价值的住宅建筑物后,优先考虑使用再生建筑材料来修复该级别的建筑物。保护古民居,应适当改变非重点民居的内部装饰,并引入水、电、电视和电话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线,以增强村庄的文化特色,改善村庄的建筑功能布局。
在新建居民住宅方面,应与当地建筑风格和乡村自然景观相协调,并符合当地传统风格和特色。庭院布局是形成聚集空间的主体,结合点状和条式建筑物组合丰富建筑特点。建筑楼层主要为低层,体积较小,形成了亲切而人性化的建筑规模。统一装饰元素,并加强当地材料的使用和建筑细节,加强文化底蕴的展示。新建住宅的设计除了满足游客正常的基本居住功能之外,对建筑外观也要格外注意,将具有乡村代表的材料和元素融入住宅建设,从而更好地使建筑、文化、环境三者统一,使游客对乡村文化气息的感受更浓烈[3]。
在街道方面,恢复并保护街道原始格局、空间规模、界面和样式,整修和保护道路沿线接口,补充影响界面连续性的部分的设计,从道路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入手,对每座建筑的街道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不更改主要街道的布局和特点对建筑的修复设计,保护街道的规模,拆除一些堵塞道路的新增建筑物并恢复道路的连通性。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掩埋市政管道,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标牌、座位、垃圾桶、路灯等基础设备,通过对景区的综合分析,设计出合理的道路途径。
在村落中广场设计方面,村落的广场和街道空间是紧密相连的,一起形成了公共空间网络。这两者共同组成了村落的公共活动场所,但是它们的界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广场通常是村落定居点的中心,是居民日常活动与交流的中心,廣场是居民印象深刻标志的中心,有利于把握村庄的布局和秩序,在乡村发展建设中,村庄中心对当地居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诺伯格·舒尔茨曾说过,人类的内心存在着向心感,在有向心感的基础上,人们更容易产生归属感。因此,村落中心的广场可以更好地慰藉当地的居民,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只有存在中心,人们才能在心理上建立秩序的终结。同时,村中央广场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村落村民之间的情感[4]。
在基础设施的设计方面,现有村落大多数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第一印象,进而影响旅游的实时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使村落的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也可以更好地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村民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政府部门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5]。
在道路交通设计方面,有了旅游开发规划的村落在设计道路时和一般的村落不同,一般的村落道路在设计过程当中只需要考虑本村村民的需要,而针对乡村旅游开发进行的道路设计还需要涉及旅游线路及多个景点。
道路的线形设计需要适应本地的地形和地貌,因为乡村旅游会导致人流量和车流量增多,村子当中的主干道通常情况下不能低于6米宽,次要道路通常情况下宽度不能低于4~5米,村间小道一般情况下不能低于2米,道路路面选取的材料需要符合当地特色,具有当地的传统风貌。
在停车场设计方面,最近这段时间人们更倾向于自驾游,因此停车场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因为现阶段大部分乡村道路只能承受日常行车,并且生态氛环境较为脆弱,职能监督管理机构缺乏与之对应的管理,导致乡村旅游景点停车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在停车场选址方面,需要坚持容易进出和主干道相连的准则,以免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特别要从只重视经济收入的误区当中走出来,影响他人的经济利益、生活和生态利益谋取更高收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停车场的建设方面,需要放在首位的是生态问题,其主体和周边氛围要融合,要满足当地的生态需要。比如停车场四周可以利用常绿树种进行围绕,中间穿插环保植物,从而方便吸收废气。车位之间的隔离带也可以采取上面的做法,将原有的冷冰冰的停车线转化成当地的树种,这样不仅显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而且还能够防治污染、吸附灰尘等,与此同时,夏天能够给人们带来清凉的感觉,冬季能够给人们营造温暖的氛围,同样可以间接促进旅游行业取得进展。
停车场地面的铺设材料不仅可以利用石材,还可以在间隙里按照一定的顺序栽种当地的草,能更好地保持水土、预防侵蚀,这样做不但能够使目前的环境更为优美,从长远来看,还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当然集中停车也需要依照本地旅客数量等具体状况,融合道路两侧、住宅前后等多种实际情况,更合理地进行设置。
4 结语
要结合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村落做出合理的更新改造设计,由于乡村旅游具有特殊性,聚居人群的生产和居住地是旅游胜地,因此必须遵循不影响当地人生产和生活的准则,保持乡村特色和适度发展的原则。村落的完善和发展要时时刻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根据村庄的原始地理、气候和其他特征,总体规划农村环境,制定相应的改造措施,从而带动新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菁.乡村旅游及其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2] 雍蓓蕾.乡村聚落的旅游性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8.
[3] 丁凯.基于旅游开发的乡村聚落更新改造研究——以天堂寨镇黄河村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45-46.
[4] 陈晓彤,谭正仕,李光耀.基于景村融合理念的乡村聚落更新研究——以遂宁市喻家沟村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3):52-53.
[5] 王海博,王茵,尹鹏.基于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以迂安市山叶口村为例[J].城市住宅,2018,25(05):52-55.
作者简介:成岚(1995—),女,湖南宁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