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积淀的产物,具备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别具一格,“八音坐唱”是凝聚着布依族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拟通过介绍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含义,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布依八音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困境,在法律保护视野下为布依族“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发展找寻新路径。
关键词:法律保护;布依族;“八音坐唱”;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02
1 布依族“八音坐唱”简介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称为“布依八音”,是一种流传于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南北盘江布依族聚居区一带的礼俗用乐,被誉为“盘江奇葩”“声音的活化石”。“八音”的称谓源于演奏乐器,包括葫芦鼓、萧筒、牛骨胡、刺鼓、包包锣、小镲、月琴和小马锣八种民间乐器。布依八音作为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多出现在婚礼、祝寿、新居建成、庆祝民族节日等正式场合。2006年布依“八音坐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敬酒歌》等40余个。“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推动布依“八音坐唱”的传播与发展能够促进布依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合。
2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传承现状
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以布依话为载体,八音的演奏内容无固定词句,靠的是老艺人的口传心授,无乐谱记载,加之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中缺少布依话的熏陶,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甚少,对“八音坐唱”兴趣寡淡,所以“八音坐唱”传承陷入不利局面,下文分析“八音坐唱”的主要传承方式。
2.1 培养“八音坐唱”传承人
为了使“八音坐唱”能够持续性流传,贵州省黔西南州各地政府对当地“八音坐唱”的艺人进行摸底和列表登记,不断挖掘八音传承人[1]。吴天义、梁秀江、胡天平等人被确定为“八音坐唱”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负责“八音坐唱”的宣传与传授。传承人经常在“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风情节进行“八音坐唱”的表演,以此途径提高布依八音的知名度,为“八音坐唱”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生代力量,为“八音坐唱”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收集资料,制作视频资料保存八音珍贵曲目
“八音坐唱”作为说唱文化,本身缺少填词、作曲的模板,除特殊的展演之外,一般情况下表演者的说唱内容都是即兴创作,加大了八音文化的传承难度。贵州省兴义市文化局特意成立了“八音坐唱”文化保护领导小组,收集“八音坐唱”的相关资料,最终整理了“八音坐唱”已失传的曲目。此外,还通过制作CD母碟的形式收录了13首具有代表性的八音曲目,内容包括八音的传统表演形式、歌舞内容以及八音乐器展示,较好地保存了布依八音的演奏场景以及曲目内容,视频资料录制成为保护布依八音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为后续“八音坐唱”的传承留下了珍贵的书籍、影音资料。
2.3 创建八音非遗传承发展基地,参加各种展演
政府选取了黔西南州地区内布依族气息浓厚的村寨作为传承发展基地,比如兴义市巴结镇的南龙古寨。选择布依族聚居地建立传承基地的方式保护“八音坐唱”文化,使八音文化的传承依然根植于本民族的生活环境,保持了“八音坐唱”原有的风貌。同时传承人会带着队伍到各地参加展演,2002年在中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纪念品联谊展示交易会上,获得民俗文艺演出形象展示“最佳创意奖”。2006年,布依情歌对唱《浪哨》《八音坐唱》在CCTV《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活动中获得成功。布依“八音坐唱”在参与展演的过程中,很好地宣传了布依文化,同时在各种展演中布依八音的表演形式有所创新,但是仍保持着民族特色。
3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发展困境及其缘由
虽然政府通过上诉措施加强了对布依“八音坐唱”文化的保护,但是文化的传承若仅停留在书面的描述或者视觉的享受上,则很难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民族独特性的文化更加强调后人的加入,以延续文化。布依“八音坐唱”的传承方式略显单调,加上如今曲艺竞争激烈,传统的布依八音面临简化而断代的危机,其发展前景应当得到重视[2]。
3.1 布依族生活方式转变,传承人才缺失
布依“八音坐唱”是产生于布依族生产、生活的珍贵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黔西南州许多布依族村落已发生改变,原本聚居的布依族现在散落在各地,这使布依“八音坐唱”的传承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土壤和发展环境。除此之外,民族特色节日被同化,许多具有特殊寓意的仪式被简化,布依族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是本民族文化被“侵蚀”。作为具有传承“八音坐唱”文化先天优势的布依族群体,不仅丧失了本民族语言系统,而且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现在布依八音的传承人呈现出老龄化态势,黔西南州布依族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布依八音发展后劲明显不足[3]。
3.2 现代文化冲击,布依八音难以突出重围
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向于年轻化、娱乐化,对于文化作品创作没有固定格式要求,很多爆火的網络歌曲或者表演视频在被追捧之后又会被新的事物所替代,在社会更加开放、文化创作更加自由的场域内,新鲜感和独特性是作品受到关注的核心要素,并且要以受众所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使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民族特性的布依八音文化与现代市场格格不入,加上现代文化对布依族本土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的人接受的文化已偏离本民族原有的特色,布依族文化逐渐与现代主流文化趋同,八音创作更加困难。
3.3 布依“八音坐唱”宣传方式单调,影响力受限
布依“八音坐唱”的宣传方式限于传统的演出模式,让观众通过现场感受“八音坐唱”的魅力,而且“八音坐唱”大多出现在重大的民族节日里,以“坐唱”为主,也局限了其表演的地域空间[4]。现场表演的形式虽然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震撼,但是这样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观众对布依八音的观后感也只是停留在演出的表面形式,缺少对布依八音的深入了解,对布依八音仍然只有个抽象的概念,这使观众也难以通过自己所见的表演去推广布依八音。
3.4 布依八音与旅游缺少有效结合,单独发展能力有限
徐霞客用“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来赞美黔西南州的景区万峰林。万峰林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成为黔西南州的著名景区,而万峰林之处就有纳灰村,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但是在此处鲜少有关于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宣传,纳灰村与万峰林单独作为景区进行开发,导致旅游资源缺少文化底蕴。布依八音作为黔西南州独有的民族特色,缺乏与当地旅游业的结合,因此也丧失了展现布依“八音坐唱”艺术魅力的平台。布依八音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脱离了发源地的宣传难以将八音文化推向大众。
4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创新发展路径
4.1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本民族文化认同感
布依八音是布依族群体意识的物质体现,展示了布依族人民的艺术天赋、审美表现、文化特质和创造精神。布依“八音坐唱”的灵感来源于布依族的群体生活,展示了布依族的生活习惯与精神追求。如今布依“八音坐唱”面临的尴尬境遇是缺少本民族的传承人,在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环境中,多民族文化交融带来的冲击,削弱了布依族群体的文化认同感,最为明显的表征是布依话普及率低。因此为了“八音坐唱”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对布依话的保护,鼓励布依族群体学习布依话。可在村寨创设布依话学习班,由村寨内的长辈进行布依话教学,提升大家对本民族语言的兴趣,加深对布依族文化的了解;还可创设八音乐器学习室,通过财政拨款购买八音乐器供大家学习,由指定的“八音坐唱”传承人或者其弟子进行教学,在学习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4.2 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布依八音的传播方式
布依“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华少数民族文化中耀眼的存在。因此,在当代“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困境之时,应让“八音坐唱”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新媒体环境下全方位覆盖、多元化发展的技术突破“八音坐唱”传统的宣传方式,弥补传播方式单一、受众群体有限的不足,加强“八音坐唱”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扩宽“八音坐唱”的传播途径,现代人们获取信息大多依靠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因此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提高“八音坐唱”出现在大众视野内的频率,如微博、微信、抖音、火山小视频等APP。另一方面,创建布依八音的官方账号,比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通过专属账号展示布依“八音坐唱”的文化内涵,让视频的观看者加深对布依八音的了解。为了防止布依八音的视频被盗用,在进行相关宣传活动时要有版权意识,强调相关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防止视频被盗用,破坏布依八音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为布依“八音坐唱”的传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3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模式,促进布依八音动态发展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新兴业态,民族文化本身具备的不可复制的特征吸引了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便是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民族文化+旅游”的结合方式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首选模式,比如凯里的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内有独具苗寨风情的歌舞表演《美丽西江》,将苗族文化通过旅游业这个载体展现在观众面前,使景区呈现出文化的静和旅游的动相结合的良好效果。因此黔西南州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充分考虑与本地特色文化的融合,挖掘布依八音具备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一方面,要加强对“八音坐唱”发源地的旅游宣传,通过提高发源地的知名度来提升“八音坐唱”所具备的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同时,要开发布依“八音坐唱”的周边产品,让八音文化以更生动有趣的形象走入游客视野。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八音的发展模式,增强互联网科技在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比如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真人体验等形式打破“八音坐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游客有代入感地体验布依八音演奏,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布依八音与当地富有民族风情的旅游业相结合,能够促进黔西南州旅游业的发展与八音文化的传播。
4.4 注重八音文化的法律保护,保持文化主体的创作积极性
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是布依八音必然开展的发展模式,但是在此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规避旅游业的不正当竞争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旅游文创产品的销售,国内各地“古镇”销售的产品大致相同,已经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千篇一律的特产影响了游客的观赏兴致。文创产品是创作主体思想的结晶,不加以管制的复制和模仿将会打击创作主体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黔西南州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创新产品和创新个人的保护,在复制品泛滥成灾的现实情景下,对文化产品创新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能够确保制作的“八音坐唱”周边产品不会成为文创市场模仿的对象。除此之外,“八音坐唱”的词和曲由演奏者自行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因此曲目的创造者享有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在布依八音被置于新媒体平台以及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之下,八音的曲目、演奏即将处于高度曝光的场域,因此要更加注重对八音创作著作权的保护,尊重为八音文化传承作出不懈努力的传承人们,切实保障八音曲目创造者的智慧成果不被侵犯。
5 结语
在当今这个各种文化因素交织发展的时代,快餐式的作品层出不穷,给大众带来的只是短暂的新鮮感。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布依八音显得弥足珍贵,民族文化不该在时代发展之时被逐渐淡忘。在传统的宣传模式已不适应当代文化发展需求的矛盾下,依托互联网时代特征创新传播方式来获得更宽阔的发展空间是布依八音的必经之路,当然也不能一味谋求布依八音的发展而抛弃文化之源,要在立足布依八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播与发展,并注重对八音文化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 胥颖.“互联网+”时代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2):201-202.
[2] 何志.历史悠久的布依族八音坐唱[J].理论与当代,2014(07):51-52.
[3] 李玥.全域旅游视角下地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贵州“八音坐唱”为例[J].艺海,2020(08):46-47.
[4] 涂雨秋,张俊程,旦智宇.新媒体时代布依八音坐唱传播与发展[J].记者观察,2020(02):138-139.
作者简介:岑德欢(1996—),女,贵州安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诉讼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