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发起冲刺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高效配置内部资源,实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具体建议。
一、國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着眼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财务”出发,囊括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强化企业内部管控,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高效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防范化解系统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战略、规划、预算、目标绩效考核融为一体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目标与方案的财务数量把控,是企业战略实施的财务保障与支持系统。
(二)国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加强成本收益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立足于企业财务管理,从资金出发,系统分析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一是从“勤”出发,深刻剖析企业收入结构,按照利润贡献率将企业营业收入进行分类管理,找准企业利润核心增长点,有助于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二是从“俭”着手,深刻剖析企业成本构成,按照占总成本比重大小将企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分段管理,找准企业成本产生的关键环节,通过改进管理体制机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有助于强化企业系统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现代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系统,利润仍然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对企业各项业务的资金、生产经营信息、人力资源等要素进行整合,优化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分析,协调管理企业资源,将有限的资金、人力合理配置到各项目和业务中去,提高公司资金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3.有助于强化目标绩效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从流程上具体包括预测、决策、计划、预算、控制、评价和激励等诸多环节。将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算逐步具体化,形成易操作、可评价的全面预算指标,让企业各部门紧扣目标不放松,有条不紊地高效推进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控制、评价和激励,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企业目标绩效管理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着力于“降本增效”,实现公司发展愿景。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防范生产经营风险。
4.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的战略定位为导向,统筹兼顾企业利润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按照规范的流程编制全面预算,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综合管理控制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控制。通过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让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增强企业主人翁意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个人成长进步联系在一起。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不到位
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它离不开企业高管的高度重视,需要从企业高层到普通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现阶段,许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错误的将全面预算管理降格为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部门相混淆。企业各层级干部职工主动参与性也不强。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在故意设卡,在预算编制时从局部利益出发,高估预算成本费用、低估预算收入,导致预算不够科学。
(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系统工程,是公司现代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需要包括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来支撑。这套管理制度应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体系等制度相融合。而现阶段国有企业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影响,内部管理层级过多、流程过长,预定事项执行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不佳。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滞后
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在大量数据的搜集、挖掘、研判和应用上。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已运用OA、财务核算软件、资产管理系统等现代化办公软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但就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层面讲,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顶层设计”。相关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够全方位搜集相关信息,造成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缺位。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对各类重点成本费用指标控制额度的设定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定高了导致预算松弛,产生无效成本,定低了影响绩效评价的客观性。
(四)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保障不力
全面预算管理直接与资金挂钩,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项涉及决策、执行、调整、决算、考核的系统工程,涵盖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研发创新等方面,直接关系到未来一定时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财务管理”阶段,只注重日常经济活动预算,忽视资本性财务资金筹措和使用预算,忽视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全面预算管理考核结果的应用。以至于不能及时获取资金流向、资金规模、发展成效等方面内容,无法全面准确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导致企业决策存在片面性,滞后于市场发展变化。
(五)全面预算管理结果应用不力
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要整合财务、人事、审计、党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力量,从“全面”着手,使预算的执行真正落到实处,预算的调整严肃而灵活有效,预算执行的结果能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中来。目前,许多国有企业患上了“近视眼”,更重视短期目标的完成,漠视了公司战略的实施。绩效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脱节,始终未能找到科学有效的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绩效考核以经济指标为主,导致考核全面性不足、合理性存疑,不能整合企业资源形成合力,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
三、完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政治性、战略性、全面性、目标性等特点。目前,我国正进入“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对冲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发展好、经营好国有资本是摆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时代,加强干部职工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将权力和国有企业的运行管理关进制度的笼子,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干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夯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健全管理体制,强化组织保障
企业高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肯定和支持是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权威性关键。加强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成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包括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党政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全面预算管理领导机构,配置专门的人员和经费。全面预算管理领导机构直接向公司党委、董事会负责,向公司党委、董事会报告工作。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能力,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权威性,增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三)优化指标体系,服务中心工作
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才有生命力。全面预算管理要遵循“注重实效、务实创新、综合考评、激励奋进”的原则,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合理选择预算编制的方法,科学制定预算考核指标,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环节进行动态的考核评价、调整优化。要强化生产经营活动工作重心,着力解决“降本增效”中的难点,突出考核评价工作操作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预算的执行结果最终反映在绩效指标的完成上,要强化结果应用,与奖惩挂钩。摆脱简单的成本控制思维,建立过程监督和结果激励相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夯实预算管理基础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企业生产经营中大量数据的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更离不开讯息万变的市场信息的支持。掌握了大量的数据,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合理和有效。全面预算管理要求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还需要市场外部信息,特别是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不仅需要收集整理企业整体宏观的信息,还需要分析研判各职能部门信息。信息的搜集、处理和研判都有很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这些都离不开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预算编制和管理的信息化。这都需要强化对日常基础数据的搜集、整理、共享和研判。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深化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的改革,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對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讲,要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并灵活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和模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圆满完成国有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作者单位:四川融通安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