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康养服务品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路径分析

2021-05-10 17:28高梦婷
今日财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医养康养康复训练

高梦婷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很严重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严重,新生婴儿出生率较低,年轻人生育意愿不够强,导致老龄人口比重居高不下,每年老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都在不断攀升,这也就使得解决老龄人口问题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针对老年人口疾病治疗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老年人口生活中面临的难题,“治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对于老年人赡养问题,国家重视不足,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一新难题。

一、引言

由于早期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人口生育进行了严格限制,独生子女在社会上占据了较大比重,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使得国家总人口增长迅速放缓,大大减少了世界人口总量。但是,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得每个家庭的养老负担过重,几乎每个新组建的家庭都要赡养四位老人,一位年轻人要赡养两位老年人,而目前社会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年轻人自身的生存压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老年一代的养老问题,“空巢老人“成了当今社会现实写照。在中国日益普遍的”空巢老人 “也就引起了社会有关人士对老年人赡养问题的重视,本文就从医养结合角度探讨老年人养老问题。

二、完善医养结合的必要基础设备

针对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一方面是疾病治疗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养老方面的问题。对医疗救治各个国家早有重视,对疾病治疗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对各种疾病也有了明显的治疗手段,这些技术和设备都极大提高疾病救治机率,成功挽救了老年人的性命,延长了人类整体的生命长度。相较于完善的医疗手段和基础设备,对老年人赡养方面的基础设施显得十分薄弱。对老年人易发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国家都已经有能力生产所需要的药物,治病过程中所需要的医疗器材各个医院也基本具备,甚至有些医院治疗手段运用的医疗设备处于世界水平。针对老年人患病治疗之后所需要的康复设备和康复治疗手段,我国在这方面发展还有待进步,有些老年人在脑溢血之后,手脚不便,手脚不灵活,治病已经不是问题,针对治疗之后的后遗症该如何康复?家庭人员不足,人员不够,无法提供及时的康复手段,再说家人对疾病后遗症只能采取弥补措施,弥补疾病之后生活上的不便,而无法提供科学的康复手段促进病人的彻底康复。医院提供的康复手段,带有明显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康复疗法,在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上也更符号医学科学。康复机构提供的康复设施更是一般家庭所不具备的,利用科学设施进行康复理疗效果更好。目前,无论是医院还是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康复设备都比较少,有些设备价格昂贵,在购买康复治疗项目时价格远远超过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这就需要国家牵头购买所需要的康复设备作为公共性社会需求,满足日益增多的社会群体对疾病康复的需要。

例如,国家可以购买一批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康复设备仪器,康复内容包括一般性行走、对手部力量的恢复。有些老年人生病之后留下的后遗症多是手脚力量失去,不能灵活运用四肢,医院和康复机构就需要普及这些设施,为促进康养结合,还需要对病人病情多加了解,比如脑溢血之后基本都会留下手抖的后遗症,在脑溢血手术之后就要及时开展手部康复性训练,加快对治病与康复项目之间的衔接,防止因为康复手段治疗不及时导致的后遗症更加严重。有些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加大,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这时的康复手段更在于对老年人的身体护理,在康养结合方面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按摩和锻炼,康复手段更加侧重于日常身体保养,保障肢体的灵活性,可以购买一些平时锻炼就可以利用上的简单康复设施分发给社区医院和社区康复中心,类似行走辅助仪和背部活动仪器帮助老年人活动筋骨。

三、培养医养行业的优秀人才

中国庞大的医疗需求之下催生了庞大的医疗体系,也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中国很多治疗手段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强大的医疗水平离不开专业的医护人员,医疗技术的推进也靠医护人员在背后的默默奉献。中国各个省市之下开设了许多医院,既有公立医院也有私立医院,医院之下有若干医护人员,当前中国医院里的医护人员还都是属于疾病治疗领域,对康复治疗的相关项目并不是专业的。有些医生护士对康复项目的了解仅仅是在医学尝试的角度进行了解,比普通人了解的水平只是高出一点点。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康养项目就需要医护人员对康复项目更加熟练,更加了解。推进医学治疗和医学康复共同进步,还需要做出的一点就是医院设立康复治疗部门,目前许多医院已经设立了康复治疗部门,有的康复治疗还是医院的特色、特长项目所在在,中国医疗领域需要做到的就是在更多的医院推广康复项目,成立更多的康复治疗部门。中国医疗市场上因此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就更加大了,培养医养人才,一方面是重新培养医养人才,对最新培养的医护人才增加康复知识要求,也就是在学习一般性和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涉及康复项目知识,为提高日后的康复训练水平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培养专业的康复人才,目前人们对医生的职位期望值较高,医生职业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但是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康复职业,这也就使得专业的、高水平的康复职工比较缺少,日后可以设立康复训练专业,培养专业的、全职的康复人才。

例如,医院部门经常有岗位调度,经常有人员变动,有些人员的岗位可能会变动到康复岗位,而目前医院中较少有人专门从事康复职业,这也就需要医院自产自销康复专业人员,平时注重培养康复训练人才,促进医养结合,需要医护人员既懂得医疗治疗手段也懂得康复训练基本知识,可以对病人进行基本的康复治疗。据统计,中国市场上的康复治疗大多属于失智康复训练,这也就要求医院一般医护人员具有失智康复的基本知识,可以照顾这些失智老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需要人才培养单位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康复训练的专业人才,很多人进行康复训练都没有专业的人才,这些康复员工大多是从社会招聘而来,只是学习了基本康复手法,想要通过他们提高病人的治愈水平还很困难。这就需要人才培養单位针对市场上需求的项目,针对性培养,提供大量的康复操作训练,加速人才培养过程,具体的培养形式有非全日制康复人才培养、老年大学、还有成人教育等等,对康复经历丰富,拥有多年的康复治疗经验的康复人员可以提供深度学习课程,提高他们康复项目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康复水平。

四、推进医养结合制度建设

对中国的医疗机构和康复训练机构进行调查发现,中国医疗制度和康复治疗制度是分离的,针对医疗制度,我国已经发展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报销制度、医疗基本检查项目,这些制度规定涵盖了普通人疾病治疗范围,一个人生病住院治疗所需要的帮助这些制度都可以提供基本帮助,甚至有些重大罕見疾病国家完全补偿治疗费用,减缓这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老年人疾病治疗之后基本都会产生病后康复的问题,国家对病人康复问题涉及较少,原因在于早期大家只关心治病,治病之后只求病情好转,而没有想到治病之后的康复问题,基本的康复手段和康复训练都是在家完成,家人可以提供基本的康复需求。社会发展到现如今,大家对生活水平有了新的要求,对治疗后的康复手段有了新要求,希望医院不仅仅能够使疾病痊愈还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从而继续正常享受生活,这种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也就催生了康复项目和康复行业。国家一是要出台相关制度规范,促进和鼓励医养结合,推动康复项目发展,而是要对市场上的一些康复机构进行规范,想办法使得治疗环节和康复环节可以有效连接,打造医养结合的社会。

例如,有的城市颁布了《创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工作方案》和《医养结合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支持政策、合理规划项目、筹集专项经费,统筹推动多种医养结合模式的共同发展。发改、卫健、财政等部门通力协作配合,在医养结合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证照审批、人才培养、医保衔接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为鼓励医养结合的新型治疗模式,有些城市地区还会带头成立老年疗养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对康复行业发展做出亲身示范,对行业规范化发展和合法化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还有的社区将康复项目训练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常见的半身不遂康复训练和偏瘫康复训练予以高额医疗保销,将康复项目与国家医疗制度相衔接,以推动康复训练的发展,给社区居民提供更科学的康复训练手段。

五、结语

打造康养品牌,打造医养结合的社会是当前中国发展的必然现实,是人民大众选择的结果,我国相比于发达国家康复训练项目发展还很基础,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康养结合型社会既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也需要康复训练的基础设施和初始阶段发展的启动资金,这也就需要国家牵头制定合理的措施和制度,推动医养结合良性发展,还要规范康复机构的一般发展,以康复医疗基本原则给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和科学化训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养老水平,努力通过康养结合的手段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医养康养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场景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本期导读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