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来,活下去

2021-05-10 17:30褚宁宁
艺术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纪录片

摘要:医院是一个城市最脆弱的空间,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工作者将镜头对准医院,记录这人间最真实的欢笑,疾苦与祈祷,出现了以《急诊室故事》《生门》《人间世》系列为代表的大批优秀的医疗类纪录片。本文对医疗类纪录片展开论述,从创作手法、侧重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探究国产医疗类纪录片的成功之处,并且通过对国外优秀医疗类纪录片的分析,对国产医疗类纪录片的新道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医疗题材;纪录片;《人间世2》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02

医疗类纪录片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国内观众的热烈讨论。医疗类纪录片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医疗类纪录片发展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中国的医疗类纪录片不仅要继续提高自身的叙事水平,还要学习借鉴国外相同主题纪录片的创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将纪录片做得越来越好。

1 被摄主体的选择

医疗类纪录片的内容虽然都是讲医院中发生的故事,但每一部作品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侧重点。纪录片像镜子一样,审视着人们的生活。在选择拍摄对象时,《生门》讲述了4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产妇的故事,目的并非歌颂伟大的母爱,而是在新生命诞生之前,使中国现实社会的残酷和人们普遍的无知展露无遗。

就纪录片而言,《生门》比许多戏剧电影更具张力。通过4个女人分别讲述了4个不同的故事:有的人性命垂危;有的人生活窘迫;有的人处于困境难以抉择;有的人执着孩子的性别,不生出儿子决不罢休。记录的内容客观而真实,直面生死。尽管这部纪录片中也记录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但它却不是《生门》的主题,《生门》中展现的更多的是人的欲望。如果在关键时刻不执着于保留子宫,夏金菊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能正确、客观地面对生活,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放弃产子的执念,陈小凤就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境遇;曾宪春也不会沦为生育机器;李双双的故事则赤裸地展示出了面对金钱与生命的抉择。从某个角度来说,《生门》更像是一部中国制造的“战争片”。等待分娩的妇女是“战士”,她们面对的敌人是时间、金钱、疾病甚至是死亡。当战争结束时,有的人得到了新生儿作为奖赏,有的人却被不幸殒命,成了一抔黄土。其中也隐约地展现出了生命的奇迹和隐藏的人性。

在拍摄主体的选择上,《人间世》录制时正逢医患关系的敏感时期,因此“医闹”占据了多半篇幅。帮助病患凭借的是医术,安慰病患依靠的是医者态度,而治愈仅仅是所有结果中的一种。对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天职,使用医术帮助病人减轻或是免去痛苦是医生的目标,但最终能否治愈,谁都无法完全保证。而作为病人和家属,却常常因为看不到医生的实际操作和医学态度,便忽视了医学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医学治疗理想化处理,仅关注最终的治疗结果,这是引发医患矛盾的根源所在。激动的患者家属与无奈的医生展现了真实的医患关系,引发了社会大众的思考。

不难发现,《人间世》是基于真实环境的记录,在反映医疗、医患问题的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生命观,借此引导观众正确思考,从而回归理性[1]。2019年《人间世2》播出之时,医患关系已经得到了大幅改善,更多的患者家属愿意听取医生的意见,这体现出了医疗类纪录片的价值。

此外,在《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急诊室故事》《医心》等纪录片中,在选择被摄主体时更多地选择了医护人员。例如,《人间世》系列与《急诊室故事》相比,就有较明显的差异。因为急诊室特殊的位置,注定了它所接待的大部分病人都是因车祸等意外伤害而受伤的病人,而这其中又有很大部分需要医生完成接骨接指等工作。这类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纪录片往往会从某位医生的日常入手,了解医院运作、医护人员工作状态和某种疾病。而无论这些纪录片的主体是谁,所要传达的珍爱生命的主题都是不变的。

2 创作手法的运用

纪录片秉承真实记录的原则,要追求准确、客观,不对画面做过多的艺术处理。在《人间世2》中,导演们秉承第1季的态度,不沉溺于过分煽情,亦不会着急批判下结论。镜头下的医院是一个聚集矛盾、放大情绪、打破陈规的地方,客观的拍摄展现了一个较为立体的人间世态[2]。

在摄像机景别运用上,摄像师使用了大量中景镜头以传达冷静、克制的情绪。整部纪录片节奏舒缓,从容不迫,它始终以一种冷静的态度记录病患的治疗过程,获取客观公正的影像。《人间世2》在展现真实性的同时独具匠心,用MV的拍摄方式摄制了安仔“披荆斩棘”的战斗画面。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安仔穿上他所喜爱的香克斯的服装,与病魔展开斗争。昏暗的场景、顶光的布置同样被运用在了安仔和其他患骨肿瘤孩子用锤子击打“CAREER”道具的场景中,单束顶光形成视觉中心,起到了突出主体人物的作用;周围大片阴影则形成未知的区域,危机四伏;最后,医护人员们逐渐聚拢在孩子们身边,象征着坚定不移、并肩作战的医者的决心。《人间世2》突破了纪录片一贯的纪实原则,在常规记录中穿插了两段特殊的场景,将安仔的意识外化,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精神以实体。新元素的加入,不仅改变了医疗类纪录片的刻板形象,也为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创意和形式为纪录片打开了一扇门,一部作品只有拥有新鲜的元素人们才有一直看下去的意趣和动力。纪录片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展现小众事物,而要在展现背后,做到更为深远的关怀和守护。在声音的处理上,《人间世2》没有使用旁白进行解说,而是以一个病患小女孩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软糯的方言消除了隔阂,拉近了屏幕内外人们的距离,给观众带来了亲切的感受。

3 思想观念的转变

3.1 正视死亡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似乎说出这个词就会招致灾祸。多少年来,国人对于死亡讳莫如深,而《人間世》打破了这份沉默。在充满疾病的医院里,生死问题是平凡的、渺小的、无法回避的,《人间世》用最朴素的记录方式记录了人类所有的感情和社会情绪,在纪录片里它们被放大了,也被还原了。其中,放大的是普通人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是人性的软弱和坚强;还原的则是微弱个体的精神力量。直面死亡,遇到问题不逃避是这部纪录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时也是击中无数观众的根本所在。《论语》中,当孔子被问及鬼神之说时,他这样回答:“未知生,焉知死?”历史发展的哲学演变过程中,《人间世》再次发问:“未知死,焉知生?”,指出“病房里的故事不是童话,并非所有结局都是完满的”。那些悲伤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生命抛出了一枚硬币,在它落下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字”还是“花”,抑或奇迹般地站起来。纪录片第1集的名字叫作“烟花”,而恶性骨肿瘤,就是吹灭烟花的疾风。人类的生命就像烟花一样短暂地盛开,没有比生死更深刻、更无解的问题了,只有接触和理解死亡才能使人更好地理解活着的意义。

3.2 套路与反套路

《人间世》系列的成功与事件选择上的“反套路”密不可分。它撕掉了医疗题材作品中常见的美化的外衣,展现了真实的众生百态。6月11日,拍摄于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的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第1季开播,第1集就打破了“套路”,直接给观众呈现了几个无可奈何的案例——海鲜中毒致内脏器官衰竭死亡的24岁青年、手术后第二天去世的马方综合征患者……以往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多半是医生与死神搏斗最终保住了患者垂危的生命,然而,现实并不是故事,任何手术都有可能失败,对于失败,我们似乎形成了某种避而不谈的默契。而《人间世》的出现,是首次在一部医疗类纪录片中使用大篇章揭露医疗上的“瑕疵”。真相并不全是完美的,但是,选择揭开真相并有勇气承担真相带来的后果的人总是令人敬佩的。而人们对《人间世》的接受度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国民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得到改善。

4 医疗类纪录片创作思路

放眼世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欧美国家发达的医疗产业。在美国,医疗类纪录片已经成为纪录片主要的类型之一,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医疗类纪录片,早在2010年,ABC(美国广播公司)就推出了医学三部曲《霍普金斯医院》《波士顿医务组》《纽约医学集团》[3]。不难发现,国外医疗类纪录片的拍摄主体更加丰富,更多集中于医护人员;而拍摄方式多采取摄像师跟拍,微微抖动的镜头时刻提醒着观眾紧张的现场;优美的生活画面、欢快的音乐转场则传递出了外国人乐观的性格。以《波士顿医务组》为例,其中医生形象和医院真实环境的展现为我国医疗类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4.1 医生“去神化”

《波士顿医务组》中的医务人员,都拥有出色的医疗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专业水平再高的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犯错。与《急诊室医生》里营造的生死时速,塑造的恪尽职守的医生形象相比,《波士顿医务组》在向观众展现医学奇迹的同时,也展现了医务人员作为常人的一面。例如,一名儿童心脏病专家对一名新生儿患者进行了复杂的手术,但作为患者的婴儿并没有好转,经过反复调查后才发现,原因竟在于主治医生自己的失误,万幸这颗年轻的心脏在连接错误的情况下依然在跳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另一集中,高级医师严厉批评了年轻的住院医生,因为他给病人服用了错误的药物,这使病人遭受了更多痛苦;急诊室医生也受到批评,因为危机来临时他没有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团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国内医疗类纪录片中,往往会过分粉饰医护人员的形象。白衣天使,药到病除,医者仁心,妙手回春,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媒介宣传产生的放大效应、课本教学的潜移默化会导致人们作出错误的预判,给予医生过高的期望,一旦心理建设完成,手术失败就会成为医生不可饶恕的错误。《波士顿医务组》讲述医生犯错的故事,在屏幕上直观地展现了医疗人员的过错,这样做并不会损害医生形象,反而会让人们对医生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认识到他们也有家人朋友,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不过是一群和死神博弈的勇士,是人而不是神。

《波士顿医务组》不仅展示了医生的辛勤工作,还展示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他们的个人生活和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沉重的学业贷款(在美国读医学院非常昂贵,学生们需要通过贷款减轻负担)、无休止的实习工作、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的现象屡见不鲜。碧娜·帕特尔是麻省总医院一名急诊科住院实习医师,非常青藤大学毕业的她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忙碌的医疗事业使她无暇顾及自己,父母对她的择偶要求也从“找个印度人”变成“赶紧结婚吧,是个人就行”。可即便个人要求不断降低,但她的工作强度依旧只增不减,碧娜·帕特尔承受着主治医师的批评训诫以及与家人朋友疏离的痛苦。

医生可以治愈病人,带来健康,在世人眼中是“神明”般的存在,但能看到医生压力、痛苦和牺牲的人却寥寥无几。而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医疗行业的局限性,许多观众对医务人员的敬意愈深。正如帝国理工学院NHS医疗保健信托机构的管理者所言:“在拍摄的六个星期中,您遇到了我们最好的一面和最糟糕的一面。但是如您所见,我们努力尝试做正确的事……说到底,我们也只是普通人,不是吗?”

4.2 医院“修罗场”

《波士顿医务组》打开了不为人知的医院“修罗场”。在医院里,实习生是最没有地位的,他们处于医院“食物链”的底端,不时会遭到医生的否定,遇到不愿配合治疗的病人,持怀疑态度的家属,这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挫败感;其次是护士,经验丰富的护士还不如初出茅庐的主治医师有说服力(这里存在着严重的学历歧视);再次是实习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会毫不留情地剥夺犯了错的实习医师的手术机会;最后,位于食物链顶层的主治医师,最受人爱戴,拥有极高的威望,工作也相对轻松。这是医疗人员工作时的真实境遇。尽管医院里等级森严,但纪录片却告诉人们,经过实践积累经验的实习生同样具备完成一台成功手术的能力、护士的诊断比新手医生的诊断更准确、住院实习医生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也能取得医师证书,成功转正。他们虽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他们都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该片在展现残酷现实的同时也传递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比这种勇于剖析自身医疗系统的不足、正视医务关系的医疗类纪录片,国内很大一部分医疗类纪录片都颇有避重就轻之嫌。一味地宣传医疗团队的“神性”而忽略其“人性”显然不利于医疗行业的进步,更会导致人们对医生的过高期待。纪录片团队努力讲述医疗故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医院的生活,更是要挖掘医疗系统中根深蒂固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找到优化医疗系统的解决方案,健全医疗机制。

5 结语

医疗类纪录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生活在线性时光轴上的人们,总以为还有明天,不曾担心是否“明天”会再也不见,也不会担心是否某天醒来它就不再属于我们。事实上,人生就是不断地做减法,见一面少一面,明天之后未必还有下一个明天。因此人们要更加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更加关注自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审视自我,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 王宇明.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的创作特性和价值导向[J].电视研究,2017(10):79-81.

[2] 杨逸.从《人间世》看我国医疗纪录片的成功与不足[J].视听,2018(5):43-44.

[3] 张欣.中美医疗纪录片叙事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6:22-23.

[4] 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92-94.

作者简介:褚宁宁(199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

猜你喜欢
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谈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