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梅 吴珊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制定出的一种气候历法,是中国古代定制的一种用来指导农耕生产的一种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的产物。继承和发扬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传统理念,让节气文化在新的应用空间和审美享受中得以传承,引导一种顺应时序,健康优质的生活理念,以此助推山东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现代生活
中图分类号:K89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02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业生产、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慢慢淡化了。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瑰宝,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让其很好地指导现代文明的发展。
1 二十四节气文化
在现代社会,节气文化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在逐渐削弱,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却一直在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发扬和传承节气文化,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文化功能,让节气文化在新的应用空间和审美享受中得以传承,引导一种顺应时序、健康优质的生活理念。
2 节气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2.1 在公共交通体系中引入节气标识,使之嵌入城市生活的肌理,提醒公众注意节气时令的变化、绿色出行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合理汲取并利用公共资源来宣传节气文化,是提升一个城市的层次、塑造其内外部形象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节气文化除了具有指导农事的作用以外,在当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醒人们季节转换、指导人们养生,并且其相关文化和实践活动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我国有很多古老的歇后语,至今还在流传,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冬至饺子夏至面”“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等。所以,我们要在公共交通体系中引入一系列的节气标识,时刻提醒公众不忘节气意识,注意节气时令的变化,绿色出行。
一个城市的精神和现代文明水准除了通过建筑和街道等大型物象展示出来以外,也能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体现出来。要充分利用好我们身边最容易被忽视的车站宣传栏、公交车身、电梯间、楼道等公共空间,甚至像马路上的护栏等这些点缀物也要纳入我们的设计范围,都要给他们进行形象包装,增加文化元素,充分体现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的用心。更关键的是,把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内涵与图形、声音等传播媒介相结合,变成一种可视化的资源,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车站的宣传栏和楼梯间等地方就可以设置滚动屏幕来播放节气歌谣、养生、饮食等内容,让人们在等车和等电梯之余可以学习传统文化。这样的可视化设计更能深入挖掘节气文化底蕴,更容易唤醒人们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关注和传承,让它深入城市生活的肌理,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另外,可以利用公交车和地铁的车身来宣传节气文化,让它深入城市生活的脉络,时刻提醒人们增强节气意识。比如,2020年1月,郑州的9路公交车为了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车厢内精心布置成了二十四节气中“秋分”的场景。乘客一上车就会被车顶两边挂满的玉米、高粱和辣椒等农作物吸引,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样让乘客很容易意识到现在的节气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养生等,结合宣传彩页,让乘客在乘车的环境中感受节气的变化和文化。不同的公交车可以设置不容的主题,比如在“大雪”的主题车厢里,我们可以在车顶悬挂飘动的雪花,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节气文化,也可以手机扫描宣传页的二维码。在这样充满节气文化的旅途中,再伴随着车里播放的二十四节气歌谣,乘坐公交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
2.2 在公共活动场域引入节气文化,使之与社区、广场、公园等具体环境协调为一体
将节气文化与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给城市建设注入新的灵魂,用文化来塑造一个城市的品牌。
第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可以在文化馆、博物馆等地方设置节气文化展区,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社区、街道、公园、广场等地设置文化艺术长廊,图文并茂,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安装滚动屏幕,不断播放节气文化故事,传播经典。
第二,让二十四节气文化走进社区,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可以适当地在社区、广场或者公园里组织一些宣传活动,让居民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了解传统文化,拓宽视野,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可以适当地在社区组织一些节气文化的宣传活动,比如小暑的时候,可以请一些厨艺比较好的老人现场展示如何制作凉面,孩子也可以参与进来,制作成胡萝卜、紫薯、菠菜等各種口味,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学到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在端午节的时候,让老人和孩子们参与包粽子比赛等活动,让居民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
第三,打造二十四节气公园。目前,在北京、杭州等地都陆续建立了二十四节气公园,展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将二十四个节气按照不同的设计分布在公园内部,比如北京的节气公园,设计了二十四节气柱,每组的间距分别代表春、夏、秋、冬,每根节气柱上分别刻着节气图案和故事,设计精美巧妙。再比如杭州的半山节气主题公园,在游客观览的通道两边分别安置了二十四个节气装置,让游客在步行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熏陶。这两个公园都在形式上下了功夫,但仅有形式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组织传统文化灯光秀,在内容上不仅有传统的画面,还有各种节气饮食习俗等,让人们在动态中了解传统文化。而且有了灯光秀以后,我们的展览时间就不再拘泥于白天了,晚上还可以通过灯光的烘托,让传统文化散发出新的光芒,让古老的节气文化用新的传播手段传承下去。
2.3 努力开发关于节气文化的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是一种聚集了设计师的灵感、创意和高科技表现手段的特殊设计产品,它不仅具有审美性,还需要有功能性和内涵。我们要努力开发创作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书签、台历、民间年画、邮票、工艺品和纪念品等。通过文创产品的方式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造性的传播,实现节气文化的动态发展。目前,市面上关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文创作品种类非常丰富,但大多数都倾向于外观设计,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不是很明确。这样,公众只是一味地追求作品的材料和样式,反而忽略了里面蕴含的文化内涵,没有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设计师在构思创作理念的时候,一定要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融入视觉设计中去,使观众在欣赏产品的外形和美感的同时,更多关注作品深层次的东西,关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而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文创产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能站稳脚跟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基础。只有将二十四节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融入视觉设计中去,才能使公众在了解商品的过程中,被节气文化的无穷魅力所吸引,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创新和再设计,在商品竞争中扎稳脚跟,占有更广阔的市场[1]。
另外,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相比,有很大的独特性,它既是二十四个独立的文化,又是一個丰富的整体文化。无论是立春、雨水、惊蛰,还是夏至、小暑、大暑,每一个节气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文化底蕴。我们在设计文创产品的时候,可以进行系列化的设计,将二十四个节气文化形成一个系列来展示。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发扬和传承节气文化,又能避免单一性的设计作品,在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带来经济价值。
2.4 利用网络及新媒体平台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
随着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以互联网为主体的高科技发展时代。在这个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将新媒体作为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网络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个便利条件下,我们宣传和推广节气文化,实现它的活态传承,就应该占据网络媒体的制高点,开展一系列的节气文化宣传活动。我们可以开发一些主题形式设计的交互式APP,涵盖养生、食品、旅游、节俗、文学等诸多方面,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更有音乐、食品、游戏等多种形式[2]。这样人们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仅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沟通交流,扩展自己的交际空间,也可以实现二十四节气的高效率、广泛性传播。
另外,可以深入挖掘以节气文化为主导的动漫产业,积极开发动漫游戏,构建高端动漫、特色网络游戏产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最容易被高科技吸引的人群,要充分利用动漫游戏的方式让青少年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在电子产品中时刻参与游戏,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这样生动、立体、多角度地展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方式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中国文化元素在电子游戏中的使用已经不局限于游戏题材、场景设计、人物服装配饰等方面,更多突出的是中国人民尊老爱幼、热爱和平、见义勇为的价值理念[3]。
新媒体的发展对弘扬节气文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手段,将节气文化发扬光大。
2.5 通过传承节气文化,让乡村旅游与文化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节气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可谓是方方面面的,合理对其进行传承和传播,还能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现代旅游作为当今社会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发展最重要的趋势就是文化性,在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文化性也成为彼此之间竞争力的重要考核标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也认为“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交流,旅游是文化展示、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之一”。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传统的节气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节气文化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乡村旅游的魅力,这也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深入乡村体验生活,让游客重新认识传统的节气文化。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讲究的是速度和效率,也正是这样的速度带给人们紧张和压抑。二十四节气文化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稳定的、充满安逸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更有归属感。
所以,我们要努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尤其是将节气文化融入山东旅游业的发展中,这无疑是地域性旅游业发展的新面貌。可以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相应的节气活动,比如清明节的时候,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或者祭扫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组织一些如诗歌朗诵、舞蹈、茶艺、亲子互动等多样化的活动,让游客深入其中参与互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举办专题作品展,将节气文化的精神用图片、影像、实物和表演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给人们展示出来,真正做到让文化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让节气文化散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3 结语
节气文化养护着人们的生活世界,政府部门、大众传媒乃至社会各界应当群策群力,充分利用公共空间传播节气文化,构筑多元的保护机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应在全社会层面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让人们感知、了解节气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自觉将节气文化内植于生活中。以社会性服务为目标,将节气符号创造性地融入公众生活中,整体考虑设计、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以重塑美好生活为理念,通过好的设计增强公众的节气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睿,姜在新.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现代视觉设计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11):151.
[2] 方云.自媒体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17(1):27.
[3] 魏诗雅,李子乐,孟馨,等.借助游戏传播二十四节气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9):148-149.
作者简介:陆梅(1981—),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学、美术学。
吴珊(1984—),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