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英
企业现代化经营时,需改革会计工作方式,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发挥出会计信息化工作价值。为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应当开展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对该工作开展现状解析可知,实际推进时遇到一些阻碍,如内审工作落实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制度有待完善、内审环境风险等。为解决内审工作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如强化内审工作落实、推动内审人才培育、完善内审工作体系、内审工作环境优化等,旨在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稳定发展。
一、引言
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反馈出企业的整体经营现状,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可提升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与质量。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进程中,需探讨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优化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机制与模式,发挥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工作效力,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长效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含义
会计信息化,即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的结合体,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物流信息、财务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内部控制、决策审议中起到一定作用,可挖掘企业内部发展潜能,提高企业整体经营实力。
(二)特征
1.动态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时,可迅速对特定的资料信息进行收集转化,满足实际工作开展需求。高效的工作运行模式与准确的处理结果,使得会计信息化具有非常强的动态特性。
2.智能化
企业在经营管理时,基于会计信息化的支持,可合理应用现代智能技术,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大数据处理,并完成人机交互处理结果反馈,突出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智能化特征。
3.共享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下,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时,可实现对企业经营数据的快速收集与共享,便于各部门数据交互,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发挥出数据共享的现实价值。
4.覆盖广
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流程,打破了传统人工统计处理的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对企业的所有数据进行快速收集,实现全覆蓋会计信息管理,推动企业战略经营计划落实。
(三)内审
内审,即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简称,内审工作的开展,旨在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有效保证企业的财务经营稳定性。在相关法律与企业制度的指导下,科学有序开展内审工作,进而不断优化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三、会计信息化问题解析
(一)企业内审受阻
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推广应用后,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后,相关数据信息将自动保留于数据系统,系统直接计算出结果,并不能反馈出数据的差异与变化。为此,企业内审工作开展时,无法获取全面数据,给内审工作开展造成直接影响。
在内审工作开展过程中,系统数据的统计错误,或非法篡改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部分企业采取以往的内审工作方式,对部门资料进行监管审计,但会计信息化模式运行时,将对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料进行归总分析,导致会计信息化与传统审计制度冲突,不利于企业内审工作开展。
(二)缺乏专业人才
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时,专业人才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质量。部分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后,由于部分会计人员,不具备更高的审计监管专业技能,给企业内审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时,对相关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严以律己,体现出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三)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时,由于原有内部控制体系与会计信息化工作存在一定衔接偏差,无法有效开展企业内审工作。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视域下,应当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合理优化,以适应企业内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企业内审工作开展时,内控制度与会计信息化的契合,将成为决定内审质量的核心,而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已经定型,此时则需对内控制度进行一定优化,使得内审制度具有一定运行可行性。部分企业经营发展时,接受会计信息化模式迟缓,且内控体系改革存在阻滞,给企业会计信息化内审工作开展造成直接阻碍。
(四)内审环境存在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时,通过电子数据录入,完成财务数据统计,为后续内审工作提供基本资料。在内审工作开展时,若个别会计人员进行数据造假,将影响到内审工作环境,不利于内审工作开展。在对会计岗位监管时,由于监管权力中心化,使得会计工作缺乏外部限制,不利于内审环境建设。在电子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信息造假风险放大,给企业内审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五)数据安全存在问题
会计信息化将应用互联网技术,此时企业数据将在网络留下痕迹,在企业内审工作开展时,若没有注重数据安全问题,则可能会导致数据泄漏,影响到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防护工作。
四、会计信息化问题解决对策
(一)落实内审工作
在企业内审工作开展时,应当突出内审监督工作,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有效落实内审工作,发挥出审计监管与审计管理工作效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开展时,企业必须对内审要素进行合理优化,使得内审统计与地方统计工作得到明晰,为后续信息披露提供数据支持。
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旨在对企业经济业务的目标进行审计监管,实现对不同部门的会计账户进行审计管理。新时期企业内审工作开展时,应当突出动态审计管理,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收益的全要素审计监管。笔者认为,在企业内审制度完善时,应当对企业内审要素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内审工作要求。通过内审方案与内审制度的有效完善优化,可有效保证企业内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提升企业内审工作质量与水平时,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审计工作形式,在会计信息化工作基础上,建构新的内审机制与模式。
如企业内审时,可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定期对会计信息化数据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监管,核查会计信息化处理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若发现审计结果,不符合监管工作要求时,需及时对审计工作进行优化,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二)推动人才培育
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人员的培育重要性,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时,应当突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人员的培育,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队伍的整体实力。鉴于会计信息化内审工作开展的特殊性,企业在进行人才培育时,应当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企业内审人才培育时,应当加强对内审人员的道德规范培训,有效增强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确保参与培训的人员,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全面了解。在对内部会计人员培训时,可扩大人才招聘范围,吸纳优秀会计人员加入企业,依据人才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进行择优录取。
(三)完善内审机制
企业在完善内审机制时,应当对核算监督机制、会计制度监督机制,信息化操作机制、内控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岗位机制等进行合理完善,突出内审体系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为保证内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应当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担任负责人,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合理开展会计信息化内审工作。
如岗位机制完善优化时,应当依据会计信息化内审工作的实际要求,对内审工作职务与权力进行准确界定,使得内审工作岗位相互监督、相互约束,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为增强会计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工作使命感,应当对内审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对内审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优化,有效激发出内审人员的内生工作动力,认真负责完成每一项工作,保证企业内审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四)优化内审环境
企业内审工作开展时,应当对内审环境进行合理优化,建构监察部门,对内审工作进行监察,提高内部监督工作效率。在实际内审过程中,为避免权力中心化以及数据造假风险,应当突出内审监督与外部审计监督的结合,在监察机制的运行下,有效优化企业内审环境,提高审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发挥出内审工作价值,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
(五)强化数据安全
在数据安全强化时,企业可建构企业局域网,并对专用信息通道进行加密处理,有效保護企业内部会计数据。同时对内审人员的数据获取权限进行准确界定,杜绝信息内部泄漏的问题发生。为有效强化财务数据安全性,企业应当建构严密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化数据进行有效保护,为后续企业内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企业在开展内审工作时,应当对内审人员的数据获取、修订、更改的权限进行细化,避免内审权力中心化,影响到内审效果,不利于企业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综上,笔者就企业会计信息化内审工作进行探讨,围绕着内审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内审问题解决对策,旨在说明企业内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需结合实际经营现状,优化内审机制与方式,不断改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挖掘出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潜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