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帝王的宫廷生活

2021-05-10 16:38陈华胜
杭州 2021年1期
关键词:太上皇赵构西湖

陈华胜

晨曦微露,朝天门(鼓楼)城楼的四更鼓声刚刚敲过,在候潮门外,就有无数经纪行贩,挑着担儿,坐在门下等开城门。有唱曲儿的,有说闲话的,也有做小买卖的。城外大路上,也出现了稀稀拉拉的人影,挑柴的、卖米的、售花的、贩菜的……向高耸在残月下黑黝黝的城楼移动。

这样挨了一阵子,一片清脆而有节奏的铁牌和木鱼声即从四面八方骤然响起,撕破拂晓前的寂静,揭开了南宋京城一天的序幕。

晨 起

来自寺院的行者、头陀手执铁牌子敲打着,沿门高喊“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教用语,同时,以他们平日练就的念佛的嗓音,大声向坊里人家报告着现在的时辰,顺带着还会报告当天的气象:天气晴明或者天气阴晦之类……

五更时分(凌晨3-5点)城门打开,街市便闹忙起来。火星迸溅处,有人在打石升炊,城内大大小小的吃食店和茶坊开始升起飘散着诱人香味的白色气团。那塞满城内河道的船队也蠕动起来,一早要出城的船只,忙着挤出行列。卖洗面汤的铺子也开张营业了。卖洗面汤是宋朝市井街头的一个特色,就是提供洗脸水和漱口水。一些市井的小民早晨起床后就直接出了家门,来到这些摊位前洗脸、漱口,整个城市就好像一个集体宿舍。吃食铺的点心、粥饭也已经出锅出笼,连酒店也点着灯烛来沽卖早点,热热乎乎地吃上一碗,每份不過二十文,一天的日子就这么开始,市井的喧闹声也随着天光甚嚣尘上了。

67岁的太上皇赵构从睡梦中自然醒来,舒适地伸了一个懒腰,远远地隐约听到了头陀报晓的声音,似乎还听到“今日四参”那么一句。

原本住在皇宫大内中是听不到行者头陀报晓声的,宫中自有内侍报道更漏,那自然要优雅、斯文得多,但现在搬出来住到了天街旁边望仙桥东的德寿宫,市井的声音便不时地飘进耳朵里来了。说实话,赵构还是蛮享受这种市井气息的。

德寿宫原本是高宗钦赐给宰相秦桧的大宅,想当年君臣相得,为了表彰秦桧主持和议之功,高宗还书赐了“一德格天”的匾额。可不久,君臣之间的蜜月期就过去了,秦桧的权焰熏天也让官家(皇帝)颇为忌惮,到后来,官家上朝的时候甚至要在靴子里暗藏一把匕首以备不测了。好在这位让赵构又爱又恨的权相终于先他而去,到了当今官家(宋孝宗)即位,更是将秦桧的谥号都改为“谬丑”,来了个全盘否定。作为罪臣,秦府的宅第当然也收归国有了。为了表示孝敬,官家特地对秦府旧宅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并定名为德寿宫,作为太上皇颐养天年的地方。

赵构没有亲生儿子,当今官家是宋太祖一脉的子孙,被赵构领养来作的儿子。因为不是亲生儿子,就越发要表现得孝顺,平常时节,只要不是上朝,官家都会早早地来德寿宫给太上皇请安,这十几年来都是如此。但赵构此刻分明听到头陀口中“今日四参”的吆喝声。

宋朝时上朝并不是每天都需要进行的,否则皇帝与大臣都吃不消,所以,皇帝一般定下规矩,每月四天或两天接见群臣。逢到这种日子,报晓的行者、头陀就要加上一句:“今日四参!”或者“今日两参!”以唤醒朝臣官员的沉沉酣梦,提醒他们不要错过上朝时间。今天是朝会的日子,官家自然不会来德寿宫请安了,赵构倒也觉得自在。辞了皇位当太上皇,不就是图个自在么!

内侍、宫女们伺候完洗漱,简简单单地吃了一碗丁香馄饨——这是太上皇最喜欢的早点。赵构在饮食用度上一向是节俭的,民间的野菜马兰头还有湖里的螺蛳也经常是他御厨里的菜肴——赵构就去伺候他的那群鸽子去了。

放 鸽

要说赵构有什么业余爱好,养鸽子就是他最大的爱好。等到他退位当了太上皇,更是以养鸽为退休生活的主要内容,那些名贵的鸽子都是由他亲自豢养,早晚收放鸽群也都亲力亲为,想想也是蛮辛苦的。

一阵鸽哨响起,大群的鸽子足系金铃,带着万点金光和一片铿锵之声,从德寿宫中的聚远楼飞出,掠空而去,白云蔽日。聚远楼是德寿宫后苑内最为宏伟、高敞的建筑,借取苏东坡的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而命名。赵构站在高楼上,望着这群心爱的宠物,心旷神怡。

晨鸽掠空已经成了绍兴、隆兴年间临安府的一大景致。绍兴年间还有个酸腐的书生曾写诗讽刺:

鹁鸽飞腾绕帝都,

朝放暮收费工夫;

何如养个南来雁,

能传沙漠二帝书!

说高宗皇帝有这份闲心,却偏偏忘了被金国囚禁在白水黑土的父母妻兄,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一个道理。赵构倒还是蛮有度量的,看了那首鸽子诗后并没有吹胡子瞪眼生气,更没有利用职权打击报复,而是将那个写诗的人收编到“麾下”,赏了他一个官做,把他也当鸽子养起来了。

办法不错吧?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毕竟是少数。

当了三十六年皇帝,就这么点爱好还要被人闲话,想想也真是累!现在好了,归政后当太上皇,朝政大事可以撂一边去了,放鸽子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放飞鸽子后,赵构就站在高楼上眺望,皇宫前的嘉会门内,广场上树立的一根五丈高的大旗杆上,升着一面硕大无朋的绣黄龙旗。今天果然是朝会的日子,赵构可以想象,此刻在他的脚下那条天街上,文武百官坐轿骑马赶进皇宫去上朝的闹忙景象,但这一切已经跟他无关了。既然官家今天不会来德寿宫了,那么,他倒也要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

游 湖

赵构突然想到了去游西湖。

算来,宋高宗应该是西湖的第一位皇帝游客。禅位之后,更是西湖的常客。

其实,德寿宫里有一个小西湖。德寿宫的后苑都人称为“北大内”,因高宗雅好湖山之胜,故建后苑以为四时游览之所。后苑内“引水注之,以象西湖冷泉;叠石为山,作飞来峰”——连飞来峰、冷泉这样的景观都微缩了移植在德寿宫里,赵构完全可以足不出户遍赏风月。但在宫里呆得时间长了,毕竟有些气闷,所以,赵构还是决定出去散散心。

太上皇的旨意一下,德寿宫的内侍、宫娥们自然欢心,殿前司的禁军及应奉诸司也早排好銮驾,沿途伺卫一直到湖上。

天气晴好,太上皇的龙舟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闲荡。

那时候的禁卫还不像后来那么森严,帝王游湖,小民也同样可以泛舟湖上,大家两不相犯,君民同乐。说来也巧,当日就有一个叫宋五嫂的女厨子也驾了一叶扁舟来湖上,向游客兜售她烹制的鱼羹。

这位宋五嫂本是东京汴梁的民间女厨,曾在汴梁城里经营菜馆,以擅长制作鱼羹而闻名汴京,因为嫁给宋家一位排行老五的人,所以人称宋五嫂。金兵南侵,宋五嫂也算颇有民族气节,不愿在异族铁蹄下生活,跟着南迁队伍来到了行在临安。为了维持生计,她在西湖苏堤旁驾一叶小舟穿梭湖上叫卖鱼羹。

太上皇在游湖时,猛然想起过些日子就是放生节了,于是便命人用彩旗招来湖上那些捕钓鱼鳖的船,内侍大珰用太上皇的内帑向船家尽买龟鱼,在湖中放生。

西湖放生,从宋朝开始就是杭城的民俗。据苏东坡记载,国朝天僖年间,宰相王钦若出知杭州,曾把西湖作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大宋皇帝祈福祝寿。自此以后,每年的四月八日成了一个固定的放生節日,总有数万杭州人聚集在西湖边,放生的鱼虾虫鸟数以百万计。大家一边放生,一边遥望西北汴京方向,仰祝皇帝千万岁寿。现而今,汴京已经沦为膻腥之地,皇帝倒移驾来了西子湖边,放生也要自己掏钱来做了,赵构这么想着,心里多少有些沧桑的感觉。

品 羹

来至钱塘门外,船泊苏堤下,已经时近中午。太上皇身边服侍多年的老内侍听见有人以汴京口音在叫卖鱼羹,不免多瞧了几眼,认出此人竟是当年在东京汴梁经营鱼羹菜馆的宋五嫂。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不禁悲从中来,偷偷拭泪。不想太上皇也正怆然,看到此景,便问老内侍何事落泪。老内侍具情相告,赵构倒也想起了当年在汴京时曾经品尝过名噪一时的鱼羹,于是便命侍从用小彩旗招引,去买鱼羹来吃。

宋五嫂也不认得皇家的龙舟,只看到豪华舟艇上下来的人来买鱼羹,估计是皇亲国戚之类要人,于是就用心烹制了鱼羹,亲自送到龙舟上。快人快语的宋五嫂并不认得太上皇帝,见了赵构毫不畏惧,还充满自豪地说:“奴家本是东京汴梁人氏,是随着圣驾来到这里的。”

太上皇闻听此言,与那位老内侍一样,心中也油然升起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不胜唏嘘。他一面享用鱼羹,一面与宋五嫂聊起家乡风物人情,两人居然相谈甚欢。老年赵构品尝了这道颇具北宋东京风味的鱼羹后,所有的前尘往事都涌上心头,感慨万千,同时也对这位银丝苍老的宋五嫂产生了爱屋及乌的同情,特别赏赐纹银百两给宋五嫂,资助她重新开店经营。

太上皇品尝宋嫂鱼羹的事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杭州的大街小巷,人们争相前来品尝,宋五嫂便在钱塘门外正式设店营业,而她制作的鱼羹也声名鹊起。有人赋诗道:

一碗鱼羹值几钱?

旧京遗志动天颜。

时人倍价来争市,

半买君恩半买鲜。

宋五嫂就地取材,以西湖鳜鱼代替黄河鲤鱼入羹的变通之法,以及南料北烹的特点,再加上宋高宗的名人效应,使得这道宋嫂鱼羹一举成为杭州名菜,流传了800多年。

临 帖

吃了宋嫂鱼羹,尝了几块内侍们准备的定胜糕,算是在湖上用了中餐。笙歌管弦中又游了一回湖,申时(相当于今15-17时)捎泊花光亭,自有宰相、枢密使、参知政事及临安府的一班从驾官在显应观西斋堂侍班,各赐酒食、翠花扇子,宴罢回到德寿宫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

寿圣太上皇后吴氏早在慈福殿等候。高宗的原配皇后邢氏在靖康年被北掳最终死于五国城,吴皇后是继任的皇后。高宗的夫妻生活倒也恩爱,两个人都雅好书法,高宗自称五十年来,只要没什么大事,没有一天不写字。这会儿,他们两夫妻正联手做一桩事——用工笔楷书抄写“四书五经”,颁布太学作为石刻样板。

宋朝的皇帝多以书法见长。当年太宗皇帝令王著精选摹刻《淳化阁帖》,此帖集历代名家法书之大成,堪称法书丛帖之祖。唯一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其中不收颜真卿的字。据说,赵氏的先祖是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手下的大将,赵、颜两家为世仇,所以赵宋皇帝不习颜体字。赵构的书法既有徽宗“瘦金体”的家传,又临摹过钟、王以下三十帖,他还特别喜欢苏东坡的书体,其笔下变化万象,堪称神品。为了投官家所好,后宫的妃子们也都练起了书法,其中以吴皇后悟性最好,她模仿官家的字体,几能乱真。当年,韩世忠曾购得《兰亭帖》的摹本,发现笔意清逸颇有官家的风格,就献了上来。赵构细辨后确认是吴皇后的手迹,就让他的小舅子吴益刊于石。

这会儿,赵构在灯下已经抄了好长一段《孝经》,写得颇有些累了,就让吴皇后代写一段(由高宗夫妇撰写的《临安太学石经》现今仍保存在杭州碑林)。赵构则在一旁,端一杯宫女送来的“德寿宫私酿”新酒,抿一口,笑眯眯地看着……

猜你喜欢
太上皇赵构西湖
两代君主同堂时
秦、汉“太上皇”政治文化透视
西湖
雪后西湖 暖阳
少时英雄宋高宗
谁是帝王之才
哪些国家有“太上皇”(答读者问)
少年赵构亦英雄
西湖雪意
天无二日国有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