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牛典故

2021-05-10 15:55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王母娘娘李密牛郎

作为有几千年农耕历史的国家,“牛”的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从孔子的高足冉伯牛开始,国人已经习惯把牛放在自己的名字里;从有天干地支开始,中国人已经把牛当作一种象征。牛年到来之际,鲁小班特整合了有关“牛”的典故和民间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九牛二虎之力

这个成语有很多来路。

传说楚霸王项羽是七仙女私自下凡嫁给姓项的青年生的孩子。七仙女生完小孩不满百天,被王母娘娘发现找回天宫,从此项羽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项羽身体很弱,经常被同村的小朋友打得鼻青脸肿,项羽只有回家和父親诉苦。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这件事情被灶王爷知道了,过年的时候,灶王爷上天,把这件事告诉了七仙女,七仙女听了非常伤心,就托梦给项羽的父亲,让他用面捏九头牛、两只虎,再蒸熟给项羽吃。父亲照做了,项羽吃第一头牛时,感到浑身发热,四肢有力;吃完第二头牛,就觉得脚底生轻,运步如飞。他越吃越香,转眼九头牛、两只虎全部吃光,项羽立马身高丈二,虎背熊腰,单手能举起门前的石狮子,已经拥有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此,谁也打不过项羽,年轻人纷纷归顺项羽,项羽揭竿而起,从此成就千古英名。

后来有个很著名的动画片《西岳奇童》,讲的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那里边朝霞姑姑引领沉香拜霹雳大仙为师,大仙让沉香吃下“九牛二虎”馒头,沉香顿时力大无比,有了进修神力的基础。也有民间故事版本说,给沉香吃“九牛二虎”的是吕洞宾。

杀鸡焉用牛刀

此典故出自《论语·阳货》:春秋时,鲁国有一座城叫武城。孔子的一名学生子游当了武城的长官。

子游重视礼乐教化,认为这样的治理必定有效,于是他用礼乐熏陶百姓,城里处处可以听到弦乐歌声。有一天,孔子来到了武城,听到城里的弦乐歌声。他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子游所为,很不以为然。

孔子见到子游,玩笑道:“杀鸡哪里要用牛刀呢?”子游正色回答:“我时常听先生说,‘君子学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了礼乐就听使唤。我之所以用礼乐来教化他们,就是让他们能有修养。现在城里的百姓都讲礼让,能互相谦让,这正是我初时制定政策的目的。”

孔子听了非常高兴,说:“说得太好了!刚才我说得不对。”

在子游的治理下,武城一直太平安宁,而且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在春秋的时候,操纵礼乐还是一种很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对于一地一城的民风、气质,都有很突出的指导价值。到了战国时代,这种方式就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了。

后人常用“杀鸡焉用牛刀”表示“不必小题大做”。

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春秋时,齐桓公率领诸侯军队侵袭了蔡国,但是他并不甘心,又要攻伐楚国。当时,楚国处在南方,齐国却处在北方,双方相距遥远,众臣都劝齐桓公不要操之过急。齐桓公听不进任何劝谏,执意要攻打楚国。楚国境内一片惊慌,唯恐什么时候突然遭到齐桓公的袭击。

楚成王焦虑不堪。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得想个法子让民众安心,恢复以往的安宁。这时楚国的一位大臣勇敢地站出来对楚成王说:“大王,臣愿出使齐国。”

于是,楚成王便派遣他作为使者到齐国去游说。大臣来到齐国,见了齐桓公,他说:“齐君,你们齐国人居住北方,而我们楚国处在南方,相隔数千里,如果你们国家的马牛走失,会不会跑到我国境内来呢?”“怎么可能?”齐桓公一笑置之。“那么我国本来天下安宁,百姓勤劳,其乐融融,现在你们的兵马要践踏我们的领土,使百姓终日惶恐不安,朝廷上下也深感不平,难道是楚国招惹了你们吗?如果你们执意不收兵,那么楚国上下会全力以赴,奋起反抗!”使者义正词严。齐桓公顿时语塞,只好收兵。

后来人们用“风马牛”和“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牛角挂书

这个典故比喻勤俭读书,出于《新唐书·李密传》: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他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少年时曾到宫廷中当侍卫,但因为他喜欢读书,在值班时不专心,被免去了侍卫的职务。

李密回家以后,发愤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边赶路边读书,十分专注。

那天,大臣杨素正好坐车外出,他看到一个少年坐在牛背上专心读书,暗暗称奇。他让驾车的人放慢车速,慢慢地跟在李密后面。走了好久,杨素看到李密一本书看完了,准备再换一本,便上前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杨素又问:“读的是什么书?”“我正在读《项羽传》。”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不是个等闲之辈,前途无量,就鼓励说:“你这样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知心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以致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南北朝时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衽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天帝也够小气的,既然人家都婚配了,何苦再对女儿施加“军事化”管理呢?

此外,还有一种传说——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受兄嫂虐待。有一天,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老牛教牛郎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照样做了。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他们隔河相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猜你喜欢
王母娘娘李密牛郎
今夜的天池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牛郎织女(下)
羊宏诗联二首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星空遐想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及分析
牛郎织女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你来帮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