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探究

2021-05-10 02:56倪爱娟
教育界·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践幼儿

倪爱娟

【摘要】幼儿园在开展社会活动实践时,需要有意识地开展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并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幼儿今后交际和进入社会奠定基础。那么,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才能达到培养并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文章从活动、调整活动、活动策略和活动作用四方面入手,分析开展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的策略和价值。

【关键词】幼儿;社会活动;情绪体验式;实践

教师想要开展高效的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则需要先进行实践社会活动的讨论,并根据讨论后的实践策略进行实践。教师应记录初次社会活动,并分析初次活动,思考如何解决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持实践活动的闪光点。随后,调整社会活动,教师需要分析调整后的社会活动的有效性,并优化社会活动的策略,同时设定带领幼儿进行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的目标,并紧跟目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升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的效率,并完成实践目标。

一、分析初次活动,发现实践问题

以教案《分别是什么》为例,在开展初次社会活动实践前,教师制定活动的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在开展社会活动实践时录制活动,并按照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在完成初次社会活动后,教师播放所录制的活动视频,并根据所设定的目标观看活动视频[1],这样可以发现初次进行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情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然而幼儿只能给出简单回答,无法进行思考,幼儿无法真正理解本次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的情感。

(二)幼儿无法将情感转换给同伴

幼儿了解体验式社会活动的情感,却无法将情感代入同伴身上,无法达到突破情感的目的。

(三)幼儿无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教师只是根据教案进行教学,无法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无法使幼儿认真持续地参与体验式社会活动。

通过分析初次进行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存在的问题后,教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重新设计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但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时,又遇到了问题:

1.幼儿情感缺失。幼儿并没有感受过别离,这样就只能使幼儿了解“别离”是一件难过的事情,却无法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别离”的情感。

2.生搬硬套教学。幼儿所感受过的分别,仅仅是幼儿上学时与家人分别的情况,如果以此来进行教学,或直接将拉比的情绪强加在幼儿身上,也无法使幼儿真正地理解“分别”。这样一来,就无法达到使幼儿感受情感,并突破情感的目的。

二、调整社会活动,提升实践效率

教师根据初次进行幼儿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的问题,调整社会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优化体验式社会活动,从而提升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的效率,并达到带领幼儿突破情感的目的[2]。还是以《分别是什么》为例。

(一)调整活動目标,突出活动难点

在初次社会活动实践中,实践策略是:说说分别——分段阅读故事;了解分别——分开与分别的方法。调整后的社会活动策略是:故事导入——猜测拉比哭泣的原因;思考区别——寻找拉比不哭泣的方法。应用调整后的活动策略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幼儿参与实践的兴趣,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分别的情感,可以帮助幼儿区分分开和分别的含义,还可以突出社会活动的难点。以此进行社会活动实践,可以提升社会活动实践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教师先讲出拉比哭泣的片段,并提问:“请你猜一猜拉比为什么哭泣?”当幼儿回答“拉比没有吃饱就哭泣了”时,教师追问:“是这样吗?”幼儿继续思考“拉比被爸爸妈妈骂了,所以他哭泣了”时,教师再次追问:“拉比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这时,幼儿无法理解拉比的情感。教师可以提问:“你没吃饱的时候会哭泣吗?为什么会哭泣?”带领幼儿分析情感。教师再提问:“你被爸爸妈妈骂了会哭泣吗?为什么会哭泣?”并带领幼儿分析情感,以此使幼儿体会受打击而难过的情感。教师继续提问:“如果你再见不到你最喜欢的玩具了,你会哭泣吗?”以此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的情感,突出社会活动的难点,并提升了社会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二)调整故事内容,帮助体验情感

教师调整故事的内容,并截取所需要的故事情节,应用截取后的故事进行社会活动实践,将社会活动分为理解故事、总结故事和寻找不被遗忘的方法这几个部分,可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使幼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提升幼儿理解故事的能力和效率,从而帮助幼儿体验情感,并突破情感。

例如,幼儿在理解拉比哭泣的情感后,教师启发式提问:“拉比是因为什么哭泣?如果是你,你会哭泣吗?”引导幼儿说出其所理解的拉比哭泣的原因及自身的感受。运用引导式提问:“有没有办法让拉比不哭泣呢?”引导幼儿思考,回归故事,从故事中寻找拉比和他的伙伴运用的好办法。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分别是一种情绪,分别不是分开。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大家很快就要结束幼儿园的生活了,马上就会迎来分开的时刻。当分开的时刻来临时,你会哭泣吗?为什么?”通过让幼儿体验自身感受来帮助幼儿区分分开和分别的涵义。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情绪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既能帮助幼儿体验情感,又能帮助幼儿突破情感,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

(三)调整引导方式,帮助理解内含

教师在制定体验式社会活动的主题目标后,将主题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将活动策略作为实践中心点,并围绕中心点设计多样的带有趣味的活动,幼儿进行情感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时,同时实践多样的趣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分开不分别”的内在含义,同时达到突破情感的目的。

例如,幼儿在阅读鸭嘴兽对分别的解释后,让他们说一说“分别”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如果和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分别”了,自己会怎么做?幼儿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想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你与小伙伴分开后还记得他?”幼儿会想出很多方法,如一起做手工、一起完成绘画作品、电话通信、视频聊天等等。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的好伙伴,并与好伙伴一起完成绘画作品。教师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在幼儿完成绘画后,可以让幼儿互相介绍作品内容。整个实践活动,幼儿了解到虽然分开了,但心中还记着对方,那就不是分别。教师通过此实践社会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分开不分别”的内在含义。

三、应用活动策略,培养适应能力

教师可以应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进入社会活动,为幼儿理解情感打下基础。可以展示拉比哭泣的音频开展社会活动,这样能使幼儿感受拉比的情感,并了解拉比哭泣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解决由情感产生的问题,使幼儿理解情感,并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幼师可以应用图片向幼儿展示解决情感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这样能够突破情感,并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3]。

例如,教师在开展社会活动时,可以先向幼儿展示拉比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图片,并向幼儿讲述拉比和伙伴的关系。然后教师展示拉比哭泣的图片和音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使幼儿积极思考回答。在幼儿积极提出猜测后,再展示拉比和小伙伴挥手道别的图片,并讲述相应的故事内容,使幼儿了解拉比为什么哭,怎样想办法让拉比不哭,这样引入“分开不是分别”。在幼儿理解“分开不是分别”后,教师向幼儿展示拉比和伙伴开心道别的图片,最后引导幼儿讲述《分别是什么》的故事。教师这样带领幼儿进行幼儿园情感体验式社会活动,可以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实践活动作用,促进素养发展

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情感設计教学方案,根据幼儿的情感经验修改并优化教学方案,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并达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增强幼师教学的自信心,并使幼师重视幼儿的心理,注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幼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幼师开展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幼师尊重幼儿的意愿实施教学,既能锻炼并提升幼儿的思考、讨论和合作能力,又能提升幼儿参与体验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丰富并升华幼儿的情感,更能增加幼儿对幼儿园时期的美好印象,最终能够达到促进幼师和幼儿素质发展的目的。

教师应用上述方式开展并进行幼儿情感体验式社会活动实践,不但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还能使幼儿理解情感,并突破情感,丰富幼儿的情感,并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能提升幼儿参与体验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能促进幼儿的素质发展,并为幼儿今后交际和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槐娟. 体验式社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 2017(11):87.

[2]杨海娟.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体验式社会教育的实践研究[J]. 科普童话, 2017(33):85.

[3]李超.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育活动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实践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