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梅
【摘要】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将德育融入其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的发展,还能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进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用技术具有立足实践、注重创新和多面融合的特点,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其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和优质平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接生活、挖掘教材及改变教法等方式,实现通用技术学习与德育活动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通用技术、德育融合、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形成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技术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因此,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策略研究。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用典型的案例进行道德教育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通用技术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众多的学科门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学科的壁垒,将相关的知识融合到一处,开阔学生的视域,培养他们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融合学科的同时,同样可以融入德育。换言之,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将其中的案列运用到学生的品德教育上来。
以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中的“拓展阅读”为例,文中涉及“两弹元勋”邓稼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科学家们。自然地,教师就可以将这段文字演绎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来。教师先问学生:邓稼先是你们的榜样,或者是你们的偶像吗?学生突然开始了自我反省,他们发现之前的偶像都是一些歌星与演星,那么能不能也将邓稼先加入到自己的偶像名单上呢?接着教师再问:你们能不能将邓稼先的特点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出来?这其实是引发学生由这个案例开展深层次的思考。学生是这样表述的:邓稼先不但有满腹绝伦的科学知识,也有满腔热血的爱国情怀。教师再问学生:假如你自己就是邓稼先,你会怎样做呢?会不会为了祖国的发展,不远万里回到需要的岗位上?会不会为了祖国隐姓埋名数年,不求功名利禄,只求国家的强大?会不会为了祖国,钻研通用技术,只求不再落后于那些发达的国家?教师的提问,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让他们更好地感知通用技术;另外一方面也是引发他们思考学习通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再接着问学生:要成为邓稼先这样的人,自己还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学生想到的第一点,就是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邓稼先时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因为他们那一群人的努力,才有了祖国现在的欣欣向荣与日新月异;其次他们想到要敢于为了祖国多做奉献,在通用技术课堂要能不停地创新,要能学以致用等。这样的爱国教育,这样的德育渗透,会让学生感同身受,会让他们受到如春风般的熏陶。
二、利用生活中的有利瞬间,对接通用技术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不只是要求学生在言语上、表达上达到一定的标准,更要求他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去体现自己的道德与品行。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将生活中一些让学生留有深刻印象的瞬间,融入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上,同时也让德育无痕地贯穿其中。
学生在学习通用技术时,会学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原则,即,要学会用技术手段为大众提供温暖服务。教师问学生:假如你自己就是一个设计师,能不能践行这样的理念?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就要随时关注身边人们不便的情况,如在一些公共场所,残疾人士碰不到自助机,盲人在餐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点单服务等,又或者有些同学早上上学时总是忘记关窗户、晚上回家时总是记不得给花浇水、周末时又总是沉迷手机等,那么就要用技术研发项目装置设置温暖提醒。当然,一个设计师的眼光要看得更远一些,要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技术为更多的人服务,在开发导盲设备、研发宠物定时投喂、发明定时浇花提醒仪以及创新智能家居时,利用技术手段提供温暖服务。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已经自觉地立足社会热点,将立德树人的要求作为自己学习通用技术的一个目标;他们在结合设计的具体项目内容的同时,也将关心同伴、关爱老人,用技术温暖别人的思想落实到具体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其实这些还只是纸上谈兵,要看学生具体的行动。教师问:能不能在我们的班上为需要的人设计一些暖心的技术服务?学生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将书本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变成实际的行动。德育终究是让学生在修正自己思想的同时,也改善自己的行为。我们班上有个王同学,曾经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自己的两条腿不一样长,走路的时候总是一颠一跛的,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其他学生平常也关注他,也帮助过他,只是没想过利用通用技术的知识来帮助他。一个学生私下里就去测量了王同学两条腿相差的高度,然后设计了一张有关鞋的图纸。大致一看,跟普通的图纸没有什么两样,但这个学生将一只鞋底的厚度降了0.25厘米,将另外一只鞋底的厚度又增高了近1厘米,整个鞋子的外层都是以图案覆盖的,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学生將设计好的鞋拿到一个做鞋的店去加工,为王同学定制的鞋就展现在了他面前:穿上这双鞋,他也能笔直地站立,也能双眼正视前方,身子不会有任何倾斜。打通了通用技术与德育融合的通道,一股暖流开始在班级流淌。
三、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共长学习能力与协作的精神
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当德育与通用技术相融,这门学科才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也才有了更多的灵动。德育渗透不是德育灌输,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知,去体悟,去践行。更多时候,教师也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要让德育自然地生长,要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在身体力行中获得精神上的生长。比如说,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就可以在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协作,协作能让他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协作也能让他们更懂得怎样去帮助别人。一言以蔽之,协作是他们学习的方式,也是他们生活的方式,是他们的一种修行。
以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了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对接起来。教师设置的情境为:台风最近侵袭中国,请学生利用一张A4纸、五张标签纸,搭建一个抗风的“建筑物”模型。学生就此展开了小组合作,他们先是思考抗风的建筑物一般都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征,然后再思考这样的结构特征需要怎样折叠纸,最后他们又对着条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绘好效果图;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创新着不同的叠法;做事细致的学生不断调整着一些细节……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特长,都生长着协同的能力与修养。
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通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趣味性与应用性等特点。通用技术中的部分流程,我们不容易接触实际,但是它又是非常容易模拟的,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模拟情境来进行教学。如探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其中一个是重心位置的高低。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呈现,邀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演示4种姿势:单腿站立—双腿站立—扎马步—坐地上。要求这四位同学尽量不动,然后让第五位同学对他们施加相同的外力。不同的姿势,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他们对重心位置的高低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就掌握了,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生长合作能力。接着结合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桥模的设计并搭建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施展着各自的才能,品尝着受阻的焦虑和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图为学生作品。
四、结束语
通过通用技术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获得相关的认知,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还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生长,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崇尚素养教育的今天,德育理应成为通用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专业素养与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通用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顧建军.技术与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申军红.基于人本位的学科德育内涵与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9(05):46-49.
[4]郭广伦.高中通用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