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潇涵
刚才看到这么一段发布在网络上的监控视频:一个看上去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推着电瓶车停下,对着监控鞠了一躬。视频介绍说:这个小男孩因为家中有事,在下午路过这里时悄悄把这辆电瓶车骑走了,晚上又趁着没人把电瓶车骑回来放在原地了。
视频里没说小男孩是用了什么手段启动电瓶车的,是钥匙本身就挂在上面,还是动用了什么别的手段,我也不好胡乱猜测,但视频讲解者的意思是,这个小男孩的举动让他很感动,这样正能量的小男孩值得赞美。果然,在下面的一万多条的评论里,大部分是对小男孩的感动和赞美,有的说“这不叫偷,这是借,孩子好样的”,有的说“做人最好的品德就是有借有还”,有的说“这孩子的品德很高尚,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偶尔也有个别网友质疑说“这是先偷后还吧”,然后就会有一群善良的网友开始跟帖怒骂他“没人性、不分是非、谁不会遇上一点急事”……
我们很多人在看待事物都喜欢偏向于“结果论”,而不是“方法论”,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的行为不仅不值得感动和赞美,甚至还需要批评和教育。
没错,最后的结果确实是小男孩把电瓶车还回来了,但“还回来”就是“有借有还”吗?首先,“借”的意思是“征得别人的同意”,只要沒有征得别人的同意,即便心里做好归还打算的,但行为过程的本身也是“偷”,直到最后又趁没人原物归还,那么从法律的性质上来说也不是“有借有还”,而应该叫“犯罪中止”。
至于“品德高尚”,这个说法就更是荒唐可笑了。我不确定这个小男孩遇到了什么急事,但我认为,越是天大的急事,如果向别人求助,别人越是不会拒绝。比如向路上别的骑电瓶车的人求助说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必须要急着赶回去,我就不信人们都会拒绝他。“骑走别人的电瓶车”这种做法一来本身就是非法的,二来这也有可能是在影响甚至是在伤害他人——从理论上来说,你有事情,别人也可能有事情要急用这辆电瓶车呀!
当然,一辆电瓶车也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东西,我也理解人们内心的善意,但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人们对此所表现出来的无度感动和赞美,这会传递给包括这个小男孩之内的更多人这样一种信号:不管你有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你会归还就是品德高尚!
如果一个人养成这种观念,最后的结果可能非常可怕:日后,他可能会以“美德”自居而开走别人的汽车,当警察来抓他的时候,他还会责怪车主说“我又不是不归还,瞧你这小人之心,居然还报警来抓我”;如果他日后成为一名银行经理,他可能同样会以“美德”自居,把人民和国家的钱转到自己卡上炒股,等警察来抓他的时候,他或许又会很纳闷地说:“我又不是不归还,你们这么急着抓我干啥?”
“先偷后还”,只能说本心不坏,但“偷(或拿)”这个行为的本身,一定与“美德”扯不上任何关系。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没有原则与底线的感动和赞美,尽管我相信本意是充满善意的,但它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害人的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