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调解儿童心理的有效策略刍论

2021-05-10 03:05李继兄
成才之路 2021年6期
关键词:疫情期间调节心理健康

李继兄

摘 要:疫情期间需要居家隔离,人们都过着“厨房——卧室——客厅——厕所”四点一线的生活。这种封闭的生活方式,对儿童来说,比成年人更加难以接受,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文章对疫情期间调解儿童心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为儿童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疫情期间;调节;心理;策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143-02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一场疫情的突然而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这给每个人都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对儿童的心理冲击更大,容易使他们产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激化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干预尤为重要。

一、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新冠疫情的传染性与危害性极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最有效的防疫方法。因此,人们都在居家隔離,不能随意出门,出去一次得备足能够使用好多天的物资。为防控疫情,城市公交、域内客运、长途汽车也都停止运营。疫情严重,疫病传染性强,外出有很大的感染风险,人们基本上停止了外出活动。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二、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心理调解

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具有很强约束力与限制性,这对活泼好动、向往外界的儿童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就好比将一只喜欢在树林中穿梭的小鸟关进了笼子,将喜欢在江河里游玩的小鱼放进了鱼缸,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让儿童难以适应。儿童独立思考能力欠缺,教师和家长如果对其不予关注,儿童极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疫情期间,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如果管教方法不当,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虽然能让孩子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但有可能从此让孩子心中缺少了“规矩”,也荒废了宝贵的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疫情期间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解极为重要。

三、疫情期间对儿童造成心理不安的来源

家长紧张焦虑,孩子首先会感受得到,因此,家长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紧张。此外,居家时间过长,容易消耗父母的精力,导致会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态度也可能会有一些改变,这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儿童玩手机、用电脑也较为普遍。疫情期间人们对疫情实时情况的了解,基本来自于网络。儿童如果看到疫情所带来的灾难,就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

邻里之间相互串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串门是不允许的。这时,儿童还像往常一样乱跑,邻居们就会拒绝他们到自己的家里,连续的碰壁会让儿童产生想法,为什么别人会讨厌自己,为什么大人们都不喜欢自己,这会让儿童有心理阴影。

四、疫情期间调解儿童心理的方法

疫情期间是非常时期,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疫情期间,家长、教师应当连线互动,时刻关注疫情期间儿童的心理变化,针对儿童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引导,提前做好心理健康辅导。

在疫情期间,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与其乏味单调地过着“四点一线”的生活,不如利用这个长期相处的时间好好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彼此。为此,家长可以科学、适度地安排孩子学习、娱乐和锻炼时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不断寻求共同语言,以知己、朋友的身份交心交谈,循循善诱,加强引导,坚持正面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还可安排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等学习内容,让孩子健康、愉快、充实地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家长可以这样做:以身作则,注意防护,不恐慌。焦虑和恐慌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家长每天焦虑不安、忧心忡忡,孩子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家长要告诉孩子简单明确的信息,让他们安心生活,稳定他们的情绪。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只要做好清洁、防护,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家人就会健康平安,疫情一定会过去,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此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为孩子提供疫情的可靠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危机事件中,如果反复接触信息,就会让人心理受到间接创伤。因此,家长要对孩子接触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和过滤,避免其接触不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必要信息,尽可能保证家庭生活正常有序。规律有秩序的生活,能增强孩子可控、可预期的感觉,帮助孩子恢复和建立安全感,让孩子安定平稳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居家的日子里,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按照正常规律起床、吃饭、睡觉,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也可以进行一些居家运动,加强身体锻炼。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增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个假期哪儿都不能去,我天天在家陪着孩子,但是陪着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应真正关心孩子所思所想,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跟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交流。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多做亲子游戏,或者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对于孩子表现出的焦躁不安或者烦恼、恐惧等负面情绪,家长要及时化解。除了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外,还可进行更多的身体接触,比如多抚摸、拥抱孩子,晚上陪孩子睡觉等。孩子最容易通过这些亲密接触以及亲子互动形成稳定的情绪,使心理更加健康。因此,调节孩子的心理最关键的是父母,父母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并为孩子树立榜样。无论外界如何,发生了什么变化,家庭做好防护工作,父母保持情绪的稳定,放下手机,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游戏,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呼声,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这也是疫情期间对孩子心理最好的调节。

教师需要在疫情期间保持与家长、学生的“连线”,通过远程关注、远程交流与远程协助,实现与家长、学生的互动与沟通,并且第一时间传播疫情防护知识、疫情最新情况。同时,教师要承担起传播学校最新动态的责任,将学校的相关信息告知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学习状况。教师要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保持与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时时传递相关信息。

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心理疏导也很要。疫情爆发突然而罕见,在疫情期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固然重要。但学校作为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未雨绸缪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除了开设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外,学校还应当设置设备先进、理念科学、师资专业、环境美观、氛围融洽的校园文化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应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理念,以多元的心理辅导课程与活动为重要内容,通过游戏、谈话、聊天、散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阳光的心理。学生拥有这样的健康心理,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从容面对。

总之,在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这给每个人都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对儿童的心理冲击更大,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激化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干预尤为重要。教师要积极探索疫情期间调节儿童心理的有效策略,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黎,柏石倩,范静怡.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湖北省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20(04).

[2]王海珍,连伟利.绘画对疫情期间儿童心理健康的防护作用探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3).

[3]孙孝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探寻[J].天津教育,2020(13).

[4]王海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疫情期间调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抗“疫”期间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