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评价

2021-05-10 09:55李旭红刘尧斌陈成省张琼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期
关键词:监护心肌梗死重症

李旭红 刘尧斌 陈成省 张琼珠

(福建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365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内科常见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病因之一。该病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且并发症较多,易引起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机体健康危害性较为显著,故得到临床诸多学者的关注及重视。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深入发现,及时予以患者有效医护措施,可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生存几率。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明显提升了临床护理效果,因此受到诸多患者及家属的青睐。为进一步验证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对此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 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38 例。对照组:男女之比22:16;年龄42-78 岁,平均(62.37±2.49)岁;梗死位置:前壁19 例,广泛前壁12 例,下壁7 例。观察组:男女之比23:15;年龄42-79 岁,平均(62.39±2.51)岁;梗死位置:前壁20 例,广泛前壁11 例,下壁7 例。两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诊断标准:参考《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12h;(3)家属了解、知情研究内容,同意患者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心肌梗死前伴有抑郁或焦虑症者;(2)具有免疫功能缺陷、器质性病变及恶性肿瘤者;(3)交流障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入院时,询问家属患者病情及以往病史,了解其疾病情况;遵医嘱,密切监测患者各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相应镇痛镇静药物;向患者、家属介绍各药物应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

1.2.2 观察组 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干预:在病理因素作用下,急性心肌梗死极易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护士应采用和蔼可亲态度与患者展开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与主要情绪特点,结合其心理状况,使用简单易懂语言向其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防控方法及治疗措施等,并及时向其汇报治疗积极的进展,列举以往治疗成功案例,明确告诉其保持愉悦心情对其病情的积极作用。当出现胸痛时,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止痛干预,并针对性地为其解释胸痛出现原因,以避免引起其过度担忧。

(2)生理干预: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定期实施肢体被动训练,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患者生理舒适度。遵医嘱予以患者镇痛药物,以缓解其疼痛,避免心肌缺氧现象的出现。予以患者机械性吸氧干预,氧流量设为2L/min,以缩小梗死范围;若发现患者产生心室纤颤,应将氧流量转换为12L/min,氧气浓度控制为60%;注意观测患者各生命体征变化,提醒家属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

(3)心电监护:给予患者24h 心电监护,对其心电图波形、心率等变化实施全程监测,一旦发现其出现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典型心电波形,应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针对性抢救干预。护士还应熟悉掌握电击除颤技术、心肺复苏等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急救手段,以便于能有效帮助医生完成相关急救干预,挽救患者生命。

(4)并发症预防:卧床期间,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活动,由护士协助其完成翻身、洗漱、大小便等各生活事项,以减少体力消耗。在患者病情急性期,强化其心电图监测,注意观察其心率、心律变化,当出现严重性房室传导阻滞或频发室性前期收缩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实施相应处理。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并注意警惕心脏停搏或室颤的出现。强化对患者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压等指标的监测,查看其是否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心率加快、颈静脉怒张等,并准确记录其24h 出入量,提醒患者避免用力排便、饱餐、情绪过激等,以防控心脏负荷加重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

(5)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提醒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结合心功能具体情况实施适量康复训练,首周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各项生活事项均有护士或家属协助进行,并适当限制探望时间与人数,以减少其心肌损耗,避免其病情加重。提醒患者注意保持情绪平和,切忌情绪过激、劳累等,避免饱餐,戒烟戒酒,以减轻饮食、不良习惯对病情的影响。第2 周之后,协助患者开展床上四肢被动活动,后期逐渐过度到四肢主动训练、床下活动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3]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HAMA、HAMD 临界值皆为7 分,分值愈高,提示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愈明显;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4],评价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总分100 分,分值愈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佳;通过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满分为100 分,分值愈高,代表患者对护理工作愈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

重症优质化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AMA、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化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表2 对比两组心理状况(±s,分)

表2 对比两组心理状况(±s,分)

组别例数(n)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38 38护理前6.25±1.03 6.28±1.04 0.126 0.450护理后4.37±1.19 3.85±1.12 1.962 0.027护理前5.94±1.32 5.97±1.35 0.098 0.461护理后4.13±0.87 3.64±0.82 2.527 0.007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优质化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s)

表3 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n)38 38护理前34.16±6.84 34.14±6.87 0.013 0.495护理后62.43±12.34 68.97±13.16 2.235 0.014

3 讨 论

优质护理是近年来新推出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的一种全面护理措施,其内涵主要指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5]。而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是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技术快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强的专科性与针对性,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抢救及干预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维持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实践过程中,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主要是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惊慌、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稳定性,减轻心源性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通过生理干预,减轻其胸痛症状,维持其生理机能,增加其生理舒适度;通过心电监护,动态化观测其心率改变,及时发现并处理其病情变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干预的及时性及有效性;通过并发症预防,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避免患者病情深入发展;通过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维持临床治疗干预效果。在重症监护优化护理干预下,不仅可减轻患者心理生理不适,还可防控相关并发症,保证临床治疗质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对照组比,明显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的24h 监护,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其心率异常现象;同时,通过并发症预防、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落实,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 评分和对照组比,均显著较低,提示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重症优质化护理后,观察组ADL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表示以上干预方式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价值较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监护心肌梗死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须体系化
神奇的太阳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