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心肺康复训练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2021-05-10 09:55杨楠楠崔得恒阙榕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期
关键词:负性心肺康复训练

杨楠楠 崔得恒 阙榕彩

(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狭窄,产生一定供血障碍,使得心肌发生病变情况,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患者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心绞痛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有猝死风险[2]。冠心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能通过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患者预后心肺功能较差,药物对其的改善情况较差。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系统康复训练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 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2 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3/19;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68.34±1.15)岁;患病时间1-5年,平均(2.34±1.18)年。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4/18;年龄62-83 岁,平均年龄(68.47±1.34)岁;患病时间1-6 年,平均(2.48±1.0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存在乏力、胸闷胸痛等典型冠心病症状;(2)经伦理委员会核批下开展;(3)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近半个月内服用过抗凝血小板药物;(3)合并精神障碍;(4)合并恶性肿瘤;(5)自愿退出研究。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吸氧、降血脂以及抗炎症等治疗,参照组在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充分告知患者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确保患者能够对冠心病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提升其治疗、护理依从性;(2)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与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低盐、低脂的饮食,确保患者能够减轻由饮食给心脏带来的负荷。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用药情况给予用药指导,确保削弱患者负性情绪,戒烟戒酒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系统心肺康复训练,主要包括:(1)给予患者适当心理护理,为患者全面地介绍系统心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确保患者能够了解该训练的内容、目的以及意义,更好地降低负性情绪,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2)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由患者主治医师与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计划制定,最初可以于床上开展关节运动,并逐步增加难度。中期可以通过床边站立、行走训练确保患者能够适应低血压等情况,并为患者开展呼吸训练,确保心肺功能能够适应训练强度。中后期可以循室内行走、走廊行走、台阶上下练习以及散步等步骤进行训练,每次依照患者心肺功能设定时间,并逐步增加运动时间。(3)如若患者能够自主完成康复计划,则可以为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患者满足出院要求后则可以安排其出院。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交流,确保患者家属能够监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情况,同时不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动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有效率、负性情绪(SAS、SDS)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等指标变化情况。(1)临床有效率:临床发生心绞痛次数降低超过70%记为显效,降低超过30%记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则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42×100%。(2)SAS、SDS:评分标准为20-80 分,分数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分数越高则焦虑、抑郁程度越深,意味着负性情绪越严重。(3)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对所有数据进行记录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纳入。其中涉及数值变量、无序分类数据分别以±s、n(%)表示,并行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LVEF 指标高于参照组,LVEDD 与LVESD 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n(%)]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n)LVEF(%) LVEDD(mm) LVESD(mm)研究组参照组t 值P 值42 42治疗前37.4±6.7 36.7±6.2 0.497 0.621治疗后45.3±4.7 50.3±5.4 4.526 0.000治疗前62.8±5.5 63.4±6.7 0.449 0.655治疗后50.9±5.5 45.8±5.0 4.447 0.000治疗前55.3±4.1 56.1±4.6 0.841 0.403治疗后43.5±3.4 36.7±3.2 9.439 0.000

表3 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s,分)

组别例数(n)SAS SDS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2 42护理前31.36±2.37 31.27±2.43 0.172 0.864护理后17.23±0.63 24.28±1.57 27.008 0.000护理前34.24±2.23 33.89±2.18 0.727 0.469护理后17.85±0.57 24.64±1.48 27.746 0.000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对于患者的生活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3]。患者患病后身体机能会逐步下降,因而除了常规治疗以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训练帮助患者提升心肺功能,保障后续恢复效果。以往院内心肺功能训练能够对患者起到一定作用,但仅局限于院内,患者出院后无法较好地保持[4]。而心肺康复训练本身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工作,需要患者进行长期保持。本次研究中主要为研究组患者开展系统心肺康复训练,以患者实际心肺功能为参考,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运动方式,确保患者能够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并通过长期坚持改善心肺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以及肢体、骨骼的运动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与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LVEF 指标高于参照组,SDS 与SDS 评分、LVEDD与LVESD 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系统心肺康复训练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之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充分改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促进身心康复[5]。同时系统心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耐力,提升心肺功能,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6]。但针对现如今的实际情况,系统心肺康复训练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长期不懈的坚持,并由护理人员或是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监督[7]。因而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还应逐步关注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效果,尽可能通过较为统一的平台对患者进行管理,保障患者康复训练的成效[8]。

总而言之,系统心肺康复训练用于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适配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保障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改善,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经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负性心肺康复训练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