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1-05-10 08:07:28张峡玲张峡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川芎嗪丹参内皮

张峡玲 张峡君

(1、汕头市朝阳区大峰医院,广东汕头515154;2、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620)

不稳定心绞痛(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其存在提示冠心病较为严重,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状态不稳定,易出现斑块脱落和破裂,而导致血管栓塞,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1]。随着生活结构的改变,UAP 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但临床中对于UAP 治疗缺乏特异性药物,主要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暂时减轻患者症状,而未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情,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多[2]。近年来,中医药对于治疗UAP 凸显优势,因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UAP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84 例UAP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实验组男20例,女 22 例,年龄(54.24±4.46)岁,病程(7.34±1.82)年;对照组男 19 例,女 23 例,年龄(55.03±4.41)岁,病程(7.44±2.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标准;(2)临床风险分层低危和中低危;(3)患者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近 3 个月患心肌梗死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3)合并意识障碍者;(4)对于药物不耐受者;(5)治疗无效者,转入介入治疗。本研究经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

1.2 方 法

对照组予患者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降脂、降压、抗凝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H52020959,5mL×5 支),10mL 溶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 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 次,2 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指标:若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减少95%以上,为显效;若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为有效;若症状无改善,心绞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加重或无减少,为无效。规定总有效率为显效人数和有效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百分比;(2)炎性细胞因子: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3ml 空腹静脉血,静置 2h,3000r/min 离心 15min,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3)血管内皮功能: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3ml 空腹静脉血,静置 2h,3000r/min 离心 15min,然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T-1)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均采用SPSS20.0 进行分析,本研究中 hs-CRP、TNF-α、ET-1、PDGF 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Stdentt检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内hs-CRP、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内ET-1、PDGF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1 例轻微头痛;对照组患者在此期间出现3 例轻微头痛,2 例轻微腹胀。实验组不良反应率2.38%,对照组11.90%,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病情发生急骤变化的阶段,其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若不及时救治,易发展为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目前临床中主要采取降压、降脂、抗凝、抗血小板、低盐低脂等治疗,但其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研究发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但对于UAP 的研究较少,因此我院选择研究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UAP 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祖国医学将UAP 归于“胸痹”的范畴,认为其因

表1 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s)

表1 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χ2 值P 值例数(n)42 42显效20(47.62)12(28.57)有效19(45.24)18(42.86)无效3(7.14)12(28.57)总有效率39(92.86)Δ 30(71.43)5.194 0.023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2 42治疗前20.93±3.47 21.45±3.57-0.677 0.500治疗后10.56±2.76Δ*15.23±3.38*-6.936 0.000治疗前48.78±5.69 48.61±6.10 0.132 0.895治疗后33.42±3.17Δ*40.57±6.48*-6.423<0.001 hs-CRP(mg/L) TNF-α(ng/mL)

表3 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2 42治疗前74.09±10.01 72.83±9.11 0.603 0.548治疗后36.93±6.62Δ*54.36±7.79*-11.050<0.001治疗前46.01±6.53 46.14±7.18-0.087 0.931治疗后30.86±4.99Δ*39.43±6.89*-6.529<0.001 ET-1(pg/mL) PDGF(ng/m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气滞血瘀,脉络瘀阻,而导致心脉血液瘀滞,因此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本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说明丹参川芎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主要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从而缓解患者症状;患者的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研究发现炎症贯穿于UAP 的始终,大量炎性因子可削弱斑块纤维帽的合成,减慢其修复能力,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可导致破裂,进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与陈军等[5]研究结果一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由川芎嗪和丹参素组成,川芎嗪为川芎的提取物,具有活血祛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研究发现川芎嗪能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重新构建,防止心肌细胞线粒体被破坏,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而保护冠脉[6];另外,川芎嗪还可保护血管内皮,抗血栓,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进而改善血液循环[7];丹参素为丹参的提取物,具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其耐缺氧能力;另外研究发现丹参素还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栓。其两者相互作用,增加抗炎,扩张冠脉,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刘宇等[8]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克服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UAP 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控制患者的病情,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川芎嗪丹参内皮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46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1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2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2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