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丽
关键词:女子标枪;技术特征; 训练理念
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女子标枪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对国际先进的女子标枪训练观念、训练质量等突出方面加以阐述,总结国内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并对国家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进行归纳。以求为教练员与运动员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依据。本研究主要因素包括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左脚着地瞬间左膝角、躯干后倾角、单腿支撑时 间以及双腿支撑时间,这些因素对 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最大。
一、世界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标枪作为速度力量性项目,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标枪从相对静止状态加速到30~35米/秒,就需要在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上以最佳技术将腿部、躯干以及上肢动作的节奏、连接时机协同起来,才能较好完成掷标枪动作、取得理想效果。
(一)出手速度分析
出手速度是运动员出手瞬间标枪质心速度,是影响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运动员通过一定技术动作将速度能量传递至器械,出手速度与运动成绩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有效技术动作提高出手速度是有效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但在出手速度较高情况下成绩并不与出手速度呈正比,一些运动员出手速度要高于优秀运动员但最终成绩却不理想。出手速度是决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分析时需要考虑影响投掷成绩的其他因素,综合分析。出手速度70%~80%由最后用力阶段产生,由于标枪特殊结构原理,出手速度增加会带来成绩提高,但运动员力量增长并不能保证成绩增长。因此在最后用力阶段除了运动员身体素质之外,更为重要是其技术动作合理性,这主要包括运动员对标枪的作用距离、支撑腿动作、肌肉协调等因素,运动员要产生较大作用距离,躯干后倾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出手角度分析
出手角度是标枪初速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夹角, 一般女子标枪理想投掷角为30~35度。但近几年数据显示明显超出这一范围,60米以上运动员出手速度平均为37度,60米以下运动员出手速度均值为40.8度。整体上看不论是我国运动员还是世界优秀运动员,其出手角度都呈偏高现象。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出手过高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最后用力阶段持枪手臂明显低于肩部,引枪发力时由下至上,枪尾过低而枪尖过高最后导致出手角度偏高。训练中应着重强调运动员在最后阶段持枪臂的动作,防止手臂过低,降低出手角度并有效减少伤病。
(三)冲量步与制动步步长分析
经过水平助跑阶段后即进入交叉步阶段,交叉步阶段运动员进行引枪同时将身体由正对投掷方向变为侧对投掷方向,这一过程运动员要持续加速并将这一阶段获得动量延续到最后用力阶段,而从交叉步阶段将动量传递至到最后用力阶段对交叉步最后一步(制动步)要求较高,交叉步即非周期助跑阶段的倒数第二步称之为冲量步。冲量步步长在生物力学中是影响标枪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这一步在整个助跑过程中重要性将这一步称之为冲量步,将交叉步倒数第二步统一称为冲量步。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长即制动步步长平均值约为1.35~1.80米,冲量步步长为1.60~1.90米。 我国运动员在这一方面表现明显低于世界水平,而且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反,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制动步步长反而大于冲量步步长。
(四)左膝角度分析
制动是投掷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一个稳定左侧支撑会造成助跑与交叉步跑阶段获得能量损失30%~80%。这就要求左腿着地时做到膝关节呈一直线,刚劲有力,形成高效制动支撑动作,为运动链创造一个有利基础。实际中运动员很难做到 膝关节完全伸直,一般运动员左膝角应在160度以上。
二、国家标枪队优秀运动员训练
特点分析
(一)标枪“线性”与“旋转”技术
单纯“线性”投掷技术无法完全发挥运动员潜能,“旋转”技术是更好选择。标枪中的“旋转”不同于铁饼、链球以及旋转推铅球中整个身体旋转,它主要包括两个关节部分:髋关节与肩关节。髋关节旋转是一种水平面旋转动作。外教在训练中主要强调最后一步右脚着地动作,着地瞬间右脚要领先于上体躯干形成“超越”,右脚着地应稳固有力,使臀部肌群与大腿后群肌承受一定负荷作用,而不能形成“软支撑”,着地角与地面成45度左右方向,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髋关节转动。右脚着地后,右脚与膝关节从45度角逆时针水平向前旋转至0度角,右脚跟领先于右膝和右髋快速外旋,最后由右腿沿髋和胸创造向上的力矩,上肢躯干留在后面。
(二)注重肩关节小力量及深层肌肉力量练习
肩关节对于标枪运动员作用不言而喻。引枪时肩关节外展由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肌腱组成),三角肌前端,菱形肌和斜方肌共同完成。在最后用力阶段,随转髋动作的完成,肩关节水平屈肌(胸肌和前三角肌)与前锯肌协同配合,通过外旋动作使肩胛骨向前移动。这一环节使肩关节產生巨大张力为标枪加速提供动量。因此有效发展肩胛骨区域的肌肉,对于抵消来自水平方向的肩关节屈肌(胸大肌和三角肌前端)拉力,预防损伤以及增加标枪出手速度有巨大作用。
(三)培养正确最后用力顺序
我国运动员躯干倾角明显较国外选手低,60米以上队员表现较其他运动员好,但与国外选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运动员发力过早问题较严重,运动员未等下肢力量传递至上肢即早早出手。训练中采取轻器械技术手段纠正运动员发力顺序,例如投球、推实心球等。这些练习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自下而上发力顺序,而不是要求运动员单纯用手臂“发狠”。
运动员冲量步右脚着地出现过于“主动”现象,着地前为寻求主动着地动作而出现右脚着地时主动寻求着地,使原本不理想交叉步进一步缩小。运动员在这一步主动着地还会出现上肢前倾以维持平衡动作,进一步导致上肢过早发力。此外右脚主动用力过多使左脚无法获得充分时间完成对右脚超越,右脚着地后左脚仍滞后于右脚,从而导致单脚支撑时间增加,这必然会造成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影响助跑利用率。正确做法是在冲量步阶段,在左脚离地瞬间至右腿着地瞬间,通过“低、平、快”腾空时间段使右脚在这一时间段“被动”等待落地,左脚积极前迈,使右脚着地前左脚即以完成对右脚的超越,而后右脚在着地瞬间以最快速度转髋发力。这样既保证了较大的冲量步,使得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实现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转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肢前倾过早发力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王立冬.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的运动学评价与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2]马恩达.对中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