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键伟
1.国内外关于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研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加快改变,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高度竞争、忙碌多变的工作模式给各行业人员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如果这种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会造成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倦怠”一词最早由Freudenberge提出,认为倦怠是指服务人员在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个人职业倦怠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个人成就感低、对工作环境采取忽视的态度以及对前途感到迷茫等。这一定义一开始仅针对服务行业提出,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均不可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因此该定义广泛应用于各行业。2014年中国人力资源网发布了一则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有超过七成的从业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其中,政府及公共事业单位人员职业倦怠最高,可见,职业倦怠涉及范围广,覆盖人群之多。
作为电力企业战略执行者的电网员工工作强度、复杂性以及竞争程度较高,若工作上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就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导致工作倦怠。目前电网员工的工作倦怠现象已经明显呈上升趋势。作为企业中坚力量的中层管理者,其总体职业倦怠比例为13%,相较于高级专业人员(21%) 、高层管理人员(20.5% )、一般工作人员( 17.29%)和中级专业人员( 15.38% ),中层管理者职业倦怠率相对较低。
2.国内外关于社会工作介入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增能理论是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末,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的需求下,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增能的对象往往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儿童、妇女、残疾人群体等,也有一些研究是针对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目前,增能理论视角下针对电网员工的研究体现在各个方面。王柳妮从增权理论角度探讨电网员工的职业倦怠问题,提出了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的介入方法。刘帅提出在电网员工职业倦怠中基于增能视角,形成一种崭新的、个性化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把个案工作应用于成员个性化发展,实现个体素质的提高,把小组工作应用于管理经验的总结,实现内部管理的增能,把电网员工管理工作运用于推进社会化进程﹐实现外部赋能。
总体而言,纵观国内外关于电网员工倦怠问题的文献与研究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有:
1、个体因素
1)个体特征差异:个体特征差异主要包括個体的性别、工作年限、人格等方面。A型行为模式、外控型人格等。外控型较容易顺从外在压力而更容易发生工作倦怠;比较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2)个体认知及期望:个体认知及期望是影响职业倦怠的深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对工作的认知程度及个人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程度。中层管理者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和较强的成就动机。因而中层管理者因兴趣与职业不匹配而导致工作倦怠的现象普遍存在。
2、工作因素
1 )工作压力:中层管理者是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他们普遍存在工作负荷过大、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以及缺乏工作自主性等问题。当上司和下属这两个角色切换过于频繁,彼此的界限又不明确,就会使两者的角色内容发生混乱和冲突而造成工作压力。
2)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是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工作中面临的角色定位与角色期望不一致,而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在工作中缺乏清晰明确的工作责任、权力、目标、标准等。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往往会导致中层管理者负荷过重,容易产生与同事或上司的冲突。如果这种超负荷感不能及时有效排除,极易导致职业倦怠。
3)工作要求与资源:工作要求包括工作自主性、工作完整性及胜任特征等因素。工作资源主要表现为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组织资源包括工作控制点、决策的参与性、任务的多样性等;社会资源指同事、家庭和同伴的支持。当工作需求高,而工作资源受限时,往往使人们身心资源耗竭,个体动机逐渐削弱,从而产生消极态度,降低角色承担意识。
3、组织因素
1)组织结构: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员工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建设,而低效的组织结构可能妨碍上级支持的获得及团队成员的支持。团队型及较为扁平的组织结构则更有利于中层管理者的工作。
2)组织制度的公平性及合理性:公平是个体对组织公平的一种主观感知,制度的公平性包括分配公平及程序公平。工作程序也对中层管理者的职业倦怠有影响。如何形成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使得中层管理者不被当成传声筒是影响他们是否会倦怠的重要因素。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的基础,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企业文化对中层管理者职业倦怠的影响是内在的、深层的。如果中层管理者与企业的价值观不协调甚至矛盾,则他们的工作会遇到重重阻碍乃至无法得到上级的认可而导致倦怠。其次,企业的领导风格和人际关系也会妨碍中层管理者获得上级的支持性反馈以及团队成员之间支持性的互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再次,工作环境因素。
4、社会因素
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快,要求中层管理者掌握更多知识和技术,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及参加各种培训,以应付“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过于紧张的工作及学习负担很容易使他们产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He Zhou chun .Job Burnout of English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Western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1,34(1).
[2] 白玉苓.工作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0.
[3]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