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346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了。杂技,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把身体技巧作为杂技艺术的核心,无疑是正确的,跳和平衡动作,实际也是身体技巧的应用。但是杂技,特别是历史极为悠久的中华杂技,它所包括的内容远远不止于身体技巧,当时的杂技艺术水平之高。新中国成立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省级杂技之乡。
在河南历史上,不仅产生过中国最早的杂技表演艺术家,而且举行过中国最大的“百戏”汇演。《列子》一书记载:“宋有兰子,以技于宋元君,召见,以双技长倍其身属其径并趋;并驰弄七剑,选而跃之”,这是见之于记载的河南省最早出现的杂技女演员。隋大业六年,又出现了我国最大的“百戏”汇演,不仅有18000人的乐队,3万余人的表演队伍,而且还有绵亘八里、周围2500丈的巨大戏场。据《隋书》记述,这次在洛阳端门外举行的“总追四方散乐”的演出活动,“从昏达旦”,“终月而罢”,其营费钜亿万”,民众“三百里皆来观”,达到了历史上“百戏”活动的顶峰。市成立了专业杂技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
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杂技”一词,是1950年中国杂技团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定名的。
从现阶段我国杂技舞台的表演情况来看,我国的杂技逐渐朝着世界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管是在编排技巧、灯光、音乐还是服装方面,都从其他的艺术门类借鉴了很多有益元素,以此对自身表演形式进行拓展与改造。杂技《柔术滚杯》作为我国传统的杂技节目,也是一项典型的柔术类杂技节目,它以人体技术动作复杂、体态造型优美多变而受到观众欢迎。
一、《柔术滚杯》的表演特色
柔术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一类杂技节目,其以独特的道具,如“玻璃塔”“滚灯”等作为表演依托,将人体的柔韧性和优美体态充分呈现出来。《柔术滚杯》一直以来都是杂技表演中的重头节目。2004年,中国杂技艺术团表演的《柔术滚杯》登上了国际舞台,并获得多项荣誉。《柔术滚杯》的演员们不仅在表演过程中将杂技艺术的精髓表现出来,更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的赞扬与喜爱。
在柔术杂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柔术滚杯》在道具、美观性以及创新性三方面实现了很大突破。例如道具方面,《柔术滚杯》用直桶玻璃杯取代了以往的高脚塑料杯,这种玻璃杯的优点就在于方便进行叠加与盛水,其观赏性也更高。
而在表演美观性及艺术特色方面,整个节目表演过程给观众一种空灵柔美的感觉,并且充分展现了中国柔术杂技的功夫底蕴和审美特色。不仅如此,该节目对于表演者的技术与力量要求很高,而高难度的柔术动作与表演形态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心灵共鸣,触动观众的观感神经。
二、《柔术滚杯》中的文化内涵
艺术中蕴藏的文化是全人类共通的,观众能够直观地观赏艺术并感受其中的文化气息。世界上众多的杂技节目,各个国家的表演者都会将其独特的文化融入其中。在《柔术滚杯》中,节目设计者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了音乐、造型以及服饰之中,表达了传统的审美取向。
“圆满”是我国传统美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圆形”是天地万物存在发展的规律。在不同类型的艺术中,艺术家也都将“圆”通过自身的方式以及手段进行构建,其崇拜和追求“圆”,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要求表演者具备圆润的声腔以及圆熟的动作。杂技《柔术滚杯》将圆润之美通过独特的方式体现出来,其相较于其他柔术,更是将“滚”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追求“圆”的情趣、彰显“圆”的文化。
起伏跌宕的意境与特点是中国传统艺术特别强调的,这种一波三折的美学观念体现在了《柔术滚杯》节目中。叠杯技巧同样也会出现在国外的杂技节目之中,其为了表现惊险的效果,会在节目中叠加杯子。然而这些杂技节目在表演和编排上的单调性难以掩盖,除此之外还导致其缺乏艺术性。
而在《柔术滚杯》中,表演者需要在身体不同部位放置杯子,并按照水晶塔的方式排列杯子。在多重制约下,表演者不仅需要保持自身平衡,避免杯子落下,还需要将翻滚转体的动作表演出来。《柔术滚杯》节目在曲折离奇的表演中充分展现了人体之美。
三、柔术滚杯
《滚杯》是中国传统杂技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表演滚杯的演员一般都是少女,她们躺在一个小圆台上,用手、脚、额头、嘴等较平坦的部位,托举起多座叠摞成塔形的玻璃杯子做全身连续侧翻的动作,而杯摞始终不会倾倒。表演开始时,演员多做一些展体折腰、下叉滚翻等动作将身体活动开。随后即仰卧于圆台上,在身体各部放上玻璃杯塔,在四肢、头脸向上托举着物品的情况下翻转身体,要求演员无论在什么状态下,头、手、脚都要全部向上直立,使托杯的身体部位始终朝上,才能稳稳托举着杯塔,这就形成一系列奇异的身体状态。与《滚杯》类似的还有《滚灯》,其区别是道具的不同。《滚杯》类节目来源古老的祭祀典仪,随着祭祀活动更多地由娱神转向娱人,一些好看的形式和动作就演变成了供人观赏的杂技。中国杂技的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动作要求,《滚杯》突出的动作就是“滚”。而“滚动中的圆”又象征着一种德行,一种哲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以圆为美的观念,传说中,天地原本是“混沌”的“圆”状物,后来的天与地是人类始祖盘古将“混沌”劈开后形成的,因此“圓”又象征着天地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永恒规律,追求“圆满”、“圆熟”是中国人人生的至高境界。中国的建筑、工艺、书画、戏曲等艺术门类中都可以发现体现“圆”的作品。杂技《滚杯》体现的是两重含义的圆。一是演员本身在表演时始终以身体为圆心做出的各种带有“圆”含义的滚翻动作,比如“左翻右旋”、“别圆宝”等人体运动轨迹;二是经过艰苦的努力后,节目获得的圆熟完美的表演境界。
柔术滚杯这样的节目由于柔软妩媚的形象,文艺的典型,把它作为有黄色倾向的毒草加以批判。在巨大的压力下,别说是《柔术滚杯》,所有的柔术节目都一律被逐出舞台。这个濒于失传的节目后来又是怎样起死回生的呢?当然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这个解除思想上的禁锢的大环境,同时也要感谢杂技界的老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早在1986年,“文革”之中,就悄悄盯住了有着深厚传统、大有潜力可挖的《滚杯》,给它描绘了革新的蓝图。珍惜祖国文化遗产的这份苦心和发展中国气派的新杂技的理想,殚精竭虑共同克服身体和意志的重重难关,终于在1976年的全国杂技调演中,拿出一个让人惊喜的《滚杯》节目。戴文霞演出时额头上顶起3层高脚杯,一只脚上也托起3个叠摞在一起,为这个节目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1979年,国庆30周年的文艺调演晚会上,他们又推出了全身托举四摞鱼缸的高新技巧,额、手脚共托起4摞鱼缸表演翻身穿越月亮门的技巧,这在《滚杯》表演史上是第一次。这次表演在文艺界特别是杂技界引起轰动,认为是柔术艺术的一个重大突破。文化部授予这个节目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1981年,戴文霞又以托举5摞玻璃缸翻滚钻月亮门的精彩表演,在法国第五届“明日”国际杂技节中荣获金奖——巴黎市长奖。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杂技艺术第一次获得国际金奖,给整个杂技界以很大的鼓舞。1982年,中南区杂技汇演时,戴文霞又以四肢、额、嘴同时举起6座高脚杯叠塔翻滚的新成绩荣获一等奖。自此带动了整个杂技界,各地杂技团争相排练《柔术滚杯》节目。
漯河市杂技团的《柔术滚杯》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起步的,并敢于在高起点上求发展。漯河市杂技团的吴梅芬老师慧眼识真金,从杂技团的众多学员中一眼看中了素质好,体格天生柔软的张婷,自从1996年以来,师徒俩紧紧抓住杂技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在“新”、“难”、“美”的结合上下工夫,她们将托举的道具,由高脚塑料杯改为盛水更多、叠摞起来更高更险的直筒式玻璃杯。玻璃杯的数量从常规的56个增至108个,杯塔从6座增加到8座,道具的更换不单使杯子的数量增多和重量加大,而且也使重心增高,给滚杯技巧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此多的玻璃杯摆在33块平滑玻璃板上,只要稍有倾斜,杯子就会毫不留情地掉下来,对平衡技巧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承托8座水晶塔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彼此照应,稳稳矗立而又身体滚翻自如,对人体机能的协调、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腰腿要柔韧有力,而且要使全身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神经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这些动作,张婷在吴梅芬的精心指导下一点一点地练出来了,使得《柔术滚杯》的造型美、体态美、韵律美,以及它的气势、力度、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99年,张婷在河南省第四届杂技比赛中本人担当主演的高空滚杯荣获金奖;2000年在金狮奖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南大区预选中,张婷担当主演的高空滚杯荣获银奖。2013年在荷兰恩斯科德国际杂技大赛中荣获金小丑金奖以及银奖 。2017河南省第五届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十届杂技大赛中荣获金奖。杂技舞台上不断出现更多精彩的“滚杯”与“滚灯”,滚杯节目在20世纪90年代可谓群星灿烂,异彩纷呈。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福建、天津、安徽、等等、不同技巧,不同形式的“滚杯”和“滚灯”,体现了“滚杯”在技巧和综合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节目多次在国内外杂技大赛中获得金奖。
参考文献:
[1]张瑞卓,周磊,王琦.吴桥杂技服饰图案的民俗文化内涵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97-100.
[2]董迎春,覃才.当代杂技与中国形象——以七十年广西杂技对外传播为中心[J].南方文坛,2020(06):187-192.
[3]王妍,本刊.文化創意产业视角下我国杂技艺术创新思路的几点思考[J].杂技与魔术,2020(05):47-49.
作者简介:张婷,女,(1990. 9—),大专,研究方向:从事杂技事业。1996年3月进入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学艺至今25年。1997年开始演出,演过滚杯、钻铜、溜冰、柔术、吊环 花盘、空竹。获得奖项:1999年在河南省第四届杂技比赛中本人担当主演的(高空滚杯)荣获金奖;2000年在金狮奖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南大区预选中本人担当主演的(高空滚杯)荣获银奖;2002年在河南省第五届杂技比赛中本人担当主演(溜冰)荣获铜奖;2013年在荷兰恩斯科德国际杂技大赛中(柔术)荣获金小丑金奖以及银奖;2017河南省第五届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十届杂技大赛中花盘(小城.雨巷)荣获金奖。
(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 河南漯河 4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