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彦品
摘 要:本文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简单了解,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针对信息技术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引导自主学习、拓展交流空间等有效途径,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62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而信息化课堂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切实达到促进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三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特点,促使教学模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还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转变传统的教学学习模式和习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利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以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能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协作,教师还要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拓宽教学途径,转变教学方法,实现智能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在避免时间浪费的同时还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确保能及时的为学生解决问题。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面
1.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
语文学习作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科目,需不断跟随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模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拓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是,语文主要是以对文字的认知和对文章的记忆为主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对语文的基础学习还需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活跃性,在教学课堂中极易出现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不能理解具体教学内容的现象,不能将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将语文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多样性特点。
比如:在学习《井底之蛙》一文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青蛙构思”“小青蛙猜想”等问题的课堂导入,在授课过程中播放有关小青蛙动画、音频或视频等,通过制作小动画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语文教材相融合,在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从身心方面都深刻了解到井底之蛙典故的内涵,增加语文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突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可行性作用。
2.在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方面
从目前状态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是以传统教材为基础,逐渐演变和进化而来的,其中存在一定的落后性,虽然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操作性特点,但是不能满足现代化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入,根据信息技术独特的延展性、丰富性等特点,从而促使教学形式的有效转变,与此同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具体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正确指导,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网络信息资料收集,并将其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切实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搜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动画、视频、图片等,并进行相应的知识点汇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学模式,引导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课前可以制作PPT课件或是录制微课视频,在课件中将重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标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的内容制作成文档作为学习资料发至学生管理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前预先了解到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架构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框架,以便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点拨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学生通过课堂外的自主预习,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不仅仅依赖教师的讲解来理解语文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小的船》一课时,先将课件和教学资料发至学生手中,在课前布置了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行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价值观,并对文中的生字进行标注。在课堂上,教师会对所设问题再进行讲解分析,从而使得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
2.培养思维能力,拓展交流空间
语文的学习不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要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逻辑以便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固化认知,认为只需要背诵好教师划定的知识点就可以学习好语文,并获得优异的成绩,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交流空间。教师在課堂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例如:教师在讲述《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对楚王三次刁晏子,晏子是如何反击回去的,结果如何做了详细的分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间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高度融合,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入教学工作中,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俎丹丹.谈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7(21):498.
[2]延凌云.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文存阅刊,2018(1):124.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第八小学 贵州毕节 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