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家知名省级报纸的副刊日前为一位90后浦江姑娘开了一个文学专栏,这位27岁的青年作家名叫傅淑青。编辑对她说:“你取一个专栏名吧?”她想了想说:“就叫‘笔走仙华。”提起仙华山,人们就会想到浦江。那是傅淑青的故乡,之所以取这个专栏名,她这样说:“故乡是我一辈子都割舍不掉的,也是我创作的源泉,我希望能多挖掘和宣传家乡文化,用笔为浦江代言。”开栏的第一篇稿件,名叫《闲话土库》,是一篇文化散文,这便是一个源自浦江的文化故事。在《閑话土库》之前的8年时间里,傅淑青已经写了60余篇文章,一个个浦江文化故事在她的笔下“流淌”,除了白马土库,上山文化、嵩溪诗社等都是她关注的焦点。这些作品频频亮相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比如文化部创办的刊物《文化月刊》,不少作品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登上对外交流的省级刊物《文化交流》,传播至国外。傅淑青的乡土创作开始于2013年。那一年,她离开浦江,到杭州工作。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曾经,她也渴望离开自己熟悉的故乡,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实现抱负。闯荡多年,蓦然回首,她发现,最可爱的地方,还是故乡。在杭州,她写的第一篇怀乡散文,名为《家乡的柳溪水》,柳溪是一条故乡村边的溪流,奔流不息汇入浦阳江,柳溪畔是她文学梦诞生的地方。无论他乡的水是温柔的,还是豪放的,无论是被众人所熟悉的还是一文不名的,都比不了柳溪水在她心中的分量。它如柳枝般的柔软绵长给了傅淑青无限创作的灵感。她终于明白,家乡的诗社为什么会以“柳溪诗社”命名。从此,怀乡之情一发不可收。傅淑青一次又一次回乡,挖掘家乡的文史故事。“我虽然只是个小作者,但也有自己浓郁的故乡情结,也一直把故乡看作是精神图腾。”傅淑青说,浦江这片土地,有很多闪闪发光的文化亮点值得去书写,她想继续用手中的笔,以自己一点微小的力量,让“书画之乡”更名副其实,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浦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