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守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但溺水、火灾、食物中毒、运动损伤、交通事故……这些隐患威胁着中小学生的安全。为中小学生上好安全课,加强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就目前来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已被教育部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但仍有不少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重痕不重效问题突出,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临时任务和检查频繁,层层压实责任变成了层层完成任务。
实际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更多的应是落实到意识、实践、技能层面,仅靠一个提醒、一张卷子是达不到效果的。对此,学校应当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采取学生易于接受、能上手能实践的形式,比如开展情景式、模拟式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等。有关部门也要用好监督检查的指挥棒,对学校多一些支持配合、少一些文件表格,让学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安全教育。
全社会都有责任教育、引导和保护好青少年学生,使孩子从小就树立珍爱生命、安全成长的意识,自觉学习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健康安全等知识。只有真正把孩子的生命放在首位,才能改变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就是“填填空、画画钩”的思维,切实研究、创新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难点和方法,真正让中小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给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真正保障。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孩子的校园安全,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公益,高举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薪火,才能为创建平安校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