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构建策略

2021-05-08 07:13曹小琴陈茂清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链工业

曹小琴,陈茂清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2.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设计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得到肯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发展工业设计等产业,将工业设计放到了核心地位。原工信部副部长冯飞曾提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跃进,其根本在于提升产业价值链,而工业设计则是产业链提升的核心环节[1]。由此充分表明,工业设计产业升级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动力之一。

如今,国家及区域竞争的核心不单单在于产业内企业的单方面竞争,或产业链某一链条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竞争。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设计产业是区域创新设计的核心驱动力,珠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强大的制造业需求及市场环境,成为国内工业设计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规模;同时,珠三角地区政府对于工业设计产业链的战略重视,为工业设计企业与产业的共赢指明方向。在此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湾区工业设计服务产业及产业链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学者从产业的前后联系、产业联系形成机制、产业前后价值增值及网络形态等不同角度对产业链进行定义,如,赫希曼[2]从物质和功能的角度提出,产业链不仅是一个物质链,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链和功能链;波特[3]强调产业链的核心是价值,并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价值链是企业进行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一系列价值链共同组成了价值系统,价值链生成价值,而产业链则扩展了价值。柳冠中[4]、何人可[5]、李立新[6]、潘鲁生[7]、李砚祖[8]等学者在设计本体及产业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研究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工业设计、设计产业及其与城市、国家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已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在工业设计产业链方面,有黄雪飞[9]从生态、补贴策略等方面研究汽车产业链;庞冲[10]研究了动漫产业链的现状与相关问题。整体来看,目前对于产业链中的独个环节如产业链企业、产业链中介等研究相对较多,但对于工业设计产业链的系统框架进行的研究较少。

2 产业链及工业设计产业链

2.1 产业链

“产业链”的概念来源于产业经济学,在波特[11]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被提出。目前国内外产业链研究呈现出众多概念,综合来看,较为有代表性的是:产业链是将处于同一产业不同环节的企业作为对象、价值增值作为导向、满足用户需求作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其中上游、中游、下游环节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围绕一个本质核心[12]。

2.2 工业设计产业链

工业设计是横向学科,其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响应人类社会可持续生产发展的需要。工业设计的这种本质属性,让工业设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具备把握行业趋势、整合产业资源的综合能力[13]。工业设计产业链并不是新的产业业态,而是一种以创意、创新带动制造业提升能级的模式,使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大强化创造性活动,成为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原动力。具体到工业设计产业链的具体内容,本研究认为,工业设计产业链是指由上游(政府端、资源端、设计端)、中游(制造端)、下游(市场端、消费端)有机构成的链条,不同环节之间彼此联系、有机统一(见图1)。其中:

(1)政府端。政府端的主体包括职能部门及中介部门。如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的职能部门包括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经信委等对工业设计有管理权限的政府部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域工业设计政策的制定及相关发展战略规划。近10 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的各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如《广东省关于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企业)评定管理办法》等,从政策上全方位地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中介部门。中介部门的作用在于连接工业设计产业链链条上的各节点及创新主体,制定各项行业政策,增进民众工业设计意识、设计氛围的烘托等,促进提高创新的效率及有效资源配置[14]。如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的中介部门包括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等。

(3)资源端。资源端的主体包括技术资源及上游服务业。上游服务业包括提供市场调研咨询、设计业务信息以及新材料供应的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校。

(4)设计端。设计端的主体包括独立设计企业(工作室)、制造企业内部设计部门或中心、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设计部门或中心(工作室)等,其功能是整体设计方案、提供解决方案[15]。

(5)制造端。制造端的主体包括各类制造型企业,亦是设计企业的客户,属于工业设计产业链中的核心节点。传统设计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便是接受制造企业的设计外包。制造企业是实施技术、转化创意和产品商业化的主体,其承担模具制作、软件分析等任务[16]。

(6)市场端。市场端的主体包括传播企业及下游材料业,其功能是后期的设计服务营销等。

(7)消费端。消费端的主体包括下游服务业、下游中介业等。对于设计产品而言,到达消费端,用户体验的优劣牵引着产品的二次创新或持续性创新。消费端主要执行消费者反馈、可用性测试等工作,对于整个工业设计产业链而言有互动反馈的引导作用。

图1 工业设计产业链

3 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基础现状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制造业核心基地之一,制造业实力雄厚,目前正处于结构转型的探索过程中,依靠区域优势及政策优势,形成了典型的设计制造业及产业集群,包括区域内东、南、北三足鼎立的产业带,以及钢铁、汽车、石化、船舶四大产业等。珠三角地区目前正处于社会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设计产业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工业设计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服务性产业,到2020 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超过60%。工业设计产业从属于服务产业,工业设计产业聚焦珠三角,充分发挥珠三角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化配置优势,推动创新格局的新发展。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设计产业的产业链虽然初具雏形,但产业基础环境并不成熟,各个环节并未能够形成相互支撑、互为供给的完整产业链,存在环节缺失、链条松散等问题[17]。

3.1 设计产业链基础薄弱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2020 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得分为62.14 分,连续4 年排名全国第一;同时在“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两大指标评价中排名居首,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3 项指标评价中排名第二[18]。从创新综合排名来看,广东一枝独秀,但省内各地不平衡问题突出;从创新指标看,各市之间的差异较大,各市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指数中,创新发展程度最高的是深圳市,其指数是得分最低的肇庆市的2 倍多;除去创新指数排前有深圳市、珠海市和东莞市,其余地区的创新情况还需要加强。

从企业层面来看,设计在塑造制造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和效益,从基础到高端主要从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品牌设计、产业设计得以体现。根据《201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东省的科技创新实力得到显著加强,全年全省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有50 项,省级科技奖励成果有180 项;专利授权总量为52.74 万件,比上年增长10.3%,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超5 万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7.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19]。数量规模虽然不小,但设计产业龙头企业相对缺位,缺乏全球性的设计驱动创新型企业,独立的专业工业设计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设计涉及到产业链众多环节,但设计企业仍停留在产品设计阶段,配套能力较为薄弱,缺乏高端竞争力,产业协作水平较弱,设计创新没有提升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产业链整合等制造业高端环节的缺失影响了企业从产品竞争力到品牌竞争力的跃进,从而阻碍实现制造业创新能力升级。工业设计产业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在创新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临大型设计机构进入中国争夺市场,国内一些工业设计先进地区加强工业设计的顶层设计,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设计优势将会受到挑战。

3.2 产业链横纵向链接主体松散

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的运行路径已逐渐从传统的设计企业提供设计方案到提供全过程解决方案,产业链初具雏形。其中,工业设计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主体由设计创新的供需双方,即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组成(见图2),但是由于产业链规模和企业自身规模都较小,产业链各端口主体未形成多元化紧密联系,上下游链接主体的关联度较弱,未得到充分整合,“断链”等现象依然显著,限制了工业设计产业链的整合及相关产业集群聚焦。

图2 工业设计产业链的主体链

从工业设计产业链纵向及产业链上下游端口主体来看,端口内部同行之间横向联系亦不够,可以通过正式会议或研讨等非正式交流手段获取隐性知识,降低学习成本。

4 他山之石

《2020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名在前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如新加坡、丹麦、瑞士、荷兰、英国、美国、芬兰、日本等,在设计产业链发展方面成果显著。其在设计产业政策的推广及制定上目的类似,都聚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设计竞争力的提升、创新性国家构建等方面,而具体的举措重点及强度具有一定差异性[20]。

芬兰的国家设计产业政策涵盖了产业、公共部门和教育部门,以期使他们紧密合作。继2000 年芬兰提出国家设计产业政策“设计2005”,2013 年芬兰政府正式颁布了新版的国家设计产业政策——《芬兰设计政策:战略与行动提案》,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设计力的有效利用来改善芬兰的竞争力[21]。

英国政府多个部门共同支持设计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支持系统,包括专门设立了英国设计委员会、持续发布与设计产业关联的研究报告、在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出台各类新政策等。英国政府组建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ITF),明确英国设计产业发展的3 个方向,即保护知识产权、支援教育体系、资助年轻创意者,政府各有关部门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资助设计产业发展[22]。

1969 年,日本政府建立了工业设计振兴会(JIDPO 组织),重心放在工业产品的全面设计。日本在认识到工业设计产业链价值之余还拟定了系列政策,如日本通产省内设立设计政策办公室,2003 年提出“设计政策的文艺复兴——为了增强竞争力的40 条建议”,2007 年提出了感性价值创造的革新政策等,目的都聚焦在设计产业链上政府、企业与设计的协作等环节;同时工业设计振兴会也提供如设计与企业论坛等大量的机会给设计师、设计机构及企业开展沟通、交流与合作,以及奖励优秀设计企业、推动消费者认识设计和企业重视并使用设计,以全方位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23]。

作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源地,德国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使其制造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德国政府推出的设计创新政策已成为其再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德国的工业设计战略覆盖了制造业的各领域,从基础研发到技术创新、再到商业推广全过程[24]。

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美国是世界上设计产业规模、设计出口和设计创新第一大国。为整体提升美国设计行业水准,从20 世纪70 年代起,美国政府相继提出“联邦设计促进计划”“联邦图形促进计划”和“设计精英计划”等,重点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服务能力[25]。

在经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除此之外,韩国特别成立设计振兴院,通过出台设计振兴法、实施设计产业五年规划以及设计产业融合战略等,使韩国设计产业达到一定规模。韩国设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全方位适时的支持引导[26]。

素有亚洲时尚都会及设计枢纽之美誉的中国香港一直都重视设计产业的发展,推出了多项相关措施促进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在2009 年就成立了创意香港 (CreateHK)办公室,推动了本港设计创意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香港的设计师协会、设计中心在推广设计的增值功能、提升香港以作为创新及创意中心的形象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4]。

由此可见,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把发展设计产业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产业相关政策都被视为促进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设计产业的发展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业的竞争力、提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5 对策建议

工业设计产业链各链接主体已然意识到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及盈利点,但是产业链还得通过进一步的打磨才可以真正成熟。针对上述珠三角区域工业设计产业链的现行基础,以及国外设计产业发展路径的经验借鉴,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产业链构建的策略。

5.1 政府应科学引导工业设计产业链整合

建议政府部门从宏观到微观都重视珠三角区域工业设计产业链整合的发展与创新,作出整个产业的规划,特别是对工业设计产业整合理念作出相应指导,进而从政策性措施、法规建设、教育培训、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角度对产业予以支持。同时,相关政策布局应聚焦工业设计产业特性。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经验上来看,设计产业政策与制造产业的创新政策在税收、教育与研究、知识产权、商务服务、激励等方面有极大的相同性,但实际的内容与具体举措方向区别很大,设计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针对设计产业的自身需求量身定制,如设计产业的知识产权政策更加侧重于版权的保护甚于发明专利。

从产业层面看,广东省政府部门制定的聚焦产业链相关指导意见,引导工业设计产业的整体价值链从两方面提升:其一,有效引导工业设计产业价值链整合提升,表现形式为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其二,有效引导传统设计企业内部所属行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传统设计企业转型的核心,是在对产业价值链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控价值链高端、寻找价值链新要素、弥补既有价值链缺陷、用新方式组织价值链等方式,从而使企业在新的价值链中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价值链中的新价值[27]。

从企业层面看,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共同构建出供需双方,政府部门提供连接供需端口的有效保障条件,保障创新成果的畅通渠道。其一,通过政策内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解决工业设计企业生存压力问题,改善设计创新端口的生存环境;其二,制造企业作为设计创新需求方,存在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发展难题,政府或中介机构可在企业内部导入工业设计战略创新意识,将设计创新机制赋能企业内部管理,助力企业通过设计创新驱动实现产品创新,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和设计创新体系。

目前珠三角地区已有一些设计驱动的企业出现,如华南工业设计院突出产学研优势,为区域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是地方政府构建区域创新平台的榜样;宏翼创新集团成功突破传统设计公司的发展模式,发挥自身设计优势,引入资本孵化了多个知名品牌;广州市阔云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创新设计+中国质造+全球运营”,打造全球化品牌;云米以“设计+互联网”创新模式颠覆传统家电的应用体验;中山市泰帝科技有限公司深耕行业,贴合用户需求,坚持设计驱动的多品牌战略;广州哲品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以“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器物”为起点,致力于创建受人尊重的世界级品牌和新东方主义;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努力营造以智能投影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28]。虽然企业成果显著,但是针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自身需求,设计产业及企业的成功经验推广及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建议通过举办国际大赛、国际论坛等方式自上而下地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设置专项资金推动政策的执行、产业的发展;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各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包括具有设计与商业综合能力的设计人才培养等[29]。

5.2 加强产业链中创新主体链接点的紧密度

工业设计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推动工业产业链环节上创新主体的联动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可以将工业设计产业链连接点中以创新为目的的核心主体,如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通过人才要素、信息要素等多层面整合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与附加值,引领产业发展[30]。具体如图3 所示。

图3 工业设计产业链主体的整合创新

(1)加强设计企业与政府部门联动。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健全相关产业政策,深入调研工业设计产业政策的执行状况及企业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建立珠三角区域工业设计产业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构筑导向明确、内容完整、配套综合、上下衔接的政策体系。设计企业紧跟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步伐,规范行业秩序,共同营造良好产业环境。

(2)加强设计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作为专业学科理论研究的初始点,是工业设计产业链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完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及配合行业组织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评价。设计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延长设计价值链,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长效机制;同时以销售额提成、项目包干、技术入股、众创众筹等合作方式实现利益捆绑,以及风险共担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增强产业链的整体成果转化能力。

(3)加强设计企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联动。珠三角地区拥有电子、家电等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设计企业应研究和把握当地制造业的特征,将设计思维嵌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及战略规划中,强化设计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合作由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为主转向品牌培育、商业模式等高端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有效服务及保障机制,实现设计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协作。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如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引入工业设计,凸显行业龙头,面向全球客户提供行业智能终端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利用设计成功树立品牌形象的装备制造上市公司;广州诺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是利用设计驱动企业成功实现再造的中小企业范本等。这些企业都较好地利用了设计的引导作用。

(4)加强设计企业与中介机构联动。在设计企业与科研型高校及科研组织的交流中,中介机构往往扮演了桥梁的角色,能从多方面助力,促进二者的沟通和合作。中介机构在为各类型中小企业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可协助科研机构进行成果转化、制定促进机制,并为工业设计产业链条中的各个机构提供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将各方面的设计资源进行整合,甚至可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创新的商业模式,使参与设计过程中的各专业分工协作更加流畅高效。同时中介机构也必须注重自身的创新力发展,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以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行自我升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应是立体化、多层次的复合型服务,以及提供差异化的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应根据设计创新活动的具体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内容;而科技型中介机构因具有信息优势,并具备优质人力资源和良好资金支持,则可结合自身优势拓展服务范围,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支持设计创新。此外,中介机构还应紧跟时代,建设社会化和网络化的服务信息支撑平台,形成协作服务网络,整合资源优势,扩展机构间的联系广度,形成规模效应,加强专业化程度,从而进一步缩减设计创新的服务支持成本。

5.3 鼓励设计企业向产业链横纵向发展

珠三角地区不乏品牌好、极具资本实力的设计企业,通过截取产业链上价值战略区段,基于对品牌战略的理解,将设计服务从单纯的设计委托拓展至工业设计产业链两端,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整合上下游,升级传统设计或制造企业,使工业设计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进。

(1)横向延伸。横向跨环节延伸是指设计企业的经营内容从单纯的设计服务拓展到工业设计产业链上下游。按照产业链后向扩展到产品研发、模具制造、批量生产、品牌营销,或者前向扩展到设计咨询等,涵盖了同一种类型产品的不同阶段,包括产品、商品、用品。通过此种横向延伸方式,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稳定供求关系,以及增强产业链控制力,提升附加值的目的。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传统设计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佳途径便为延伸产业链,向上下游扩展,如昌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作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股,该企业横向延伸,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整合制造服务为商业拓展平台,努力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延伸,实现产品设计端与制造端、市场端的快速无缝连接;又如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是国内设计企业中的佼佼者,提出了全产业链设计创新平台模式,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规划的“大设计”解决方案;深圳市嘉兰图工业设计公司等设计企业在打好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31]。

(2)纵向延伸。设计企业在工业设计产业链的同一链接点或不同链接点上进行纵向扩张,深度延伸产业链。其优势在于促进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共享剩余资源,分摊或降低单位生产成本[32]。如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核心产品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衍生产品,以点带面,构建“核心业务+生态链”模式,组成生态链团队,形成了高效创新、快速进入市场、最大化利用资源等优势;领域内颇负盛名的美国青蛙设计公司(FROG DESIGN)也是在工业设计传统基础上拓展自己相关业务范畴,成立数字媒体部门,提供工业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商业战略设计等解决方案[33]。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研究以推动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为目的,从工业设计及其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入手,得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工业设计产业兼具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特征。工业设计产业链是由上游(政府端、资源端、设计端)、中游(制造端)、下游(市场端、消费端)有机构成与统一的链条。

(2)在外部竞争压力下,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设计企业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工业设计链创新,增强企业内部动力,挖掘产业内部潜力,达到工业设计产业与企业双赢的态势,才能打造珠三角设计创新的新引擎。

(3)加强设计企业与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制造业、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链接点的紧密联动。

(4)设计企业向产业链横、纵向发展,将设计服务从单纯的设计委托拓展至产业链两端,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整合上下游,升级传统设计或制造企业,向工业设计产业链更高层级跃进。

6.2 展望

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工业设计产业链研究所体现出来的新问题,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推测未来的研究重点将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1)工业设计产业链实践范畴扩展问题。探索对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路径和可行性,并以工业设计产业为核心形成相应的产业实践生态系统。

(2)产业链创新模式风险识别及把控问题。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层面都存在节点风险,而对这些风险产生的机制分析,并且以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评估,继而研究相应的规避和把控举措。

猜你喜欢
珠三角产业链工业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珠三角,2012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