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娇
(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陇西748100)
当前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是废棉和棉籽壳,但这种原料来源有限,随着面积的逐年增加,已供不应求,而且价格上调,成本提高。为适应平菇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必须解决培养料短缺的问题。因此,在陇西县巩昌镇进行了菌草代料栽培平菇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试验地选在陇西县巩昌镇南河新村康建东钢架棚里,占地面积0.4 m2。
平菇8105母种引自江苏天达食用菌研究所,原种及栽培种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98%麦粒、1%白砂糖、1%石膏。
设2组试验共16个处理,第一组:鲜菌草、棉籽壳代料栽培平菇对比试验,设8个处理,即处理1(编号AA):100%鲜菌草+相同比例辅料;处理2(编号AB):80%鲜菌草+20%棉籽壳+相同比例辅料;处理3(编号AC):60%鲜菌草+40%棉籽壳+相同比例辅料;处理4(编号AD):50%鲜菌草+50%棉籽壳+相同比例辅料;处理5(编号AE):40%鲜菌草+60%棉籽壳+相同比例辅料;处理6(编号AF):20%鲜菌草+80%棉籽壳+相同比例辅料;处理7(编号AG):10%鲜菌草+90%棉籽壳+相同比例辅料;处理8(编号AH):100%全棉籽壳(对比)+相同比例辅料。辅料:10%麸皮、1%石膏粉、0.4%尿素、0.2%磷酸二氢钾、4%生石灰、60%水。第二组:鲜菌草、玉米芯代料栽培平菇对比试验,设8个处理,即处理1(编号BA):100%鲜菌草+相同比例辅料;处理2(编号BB):80%鲜菌草+20%玉米芯+相同比例辅料;处理3(编号BC):60%鲜菌草+40%玉米芯+相同比例辅料;处理4(编号BD):50%鲜菌草+50%玉米芯+相同比例辅料;处理5(编号BE):40%鲜菌草+60%玉米芯+相同比例辅料;处理6(编号BF):20%鲜菌草+80%玉米芯+相同比例辅料;处理7(编号BG):10%鲜菌草+90%玉米芯+相同比例辅料;处理8(编号BH):100%全玉米芯(对比)+相同比例辅料。辅料:15%麸皮、1%石膏粉、0.4%尿素、0.2%磷酸二氢钾、4%生石灰、60%水。
1.4.1 装袋 采用25 cm×45 cm×0.03 cm的聚乙烯袋,每袋平均装料3.25 kg,然后两端用包装袋扎口塑料纸封口,每个处理装袋120袋。
1.4.2 灭菌、接种、培养 常压灭菌在95~100℃温度下灭菌12 h以上,菌袋冷却至室温后在自制接种帐内接种。接种后,控制培养室温度20~23℃,空气相对湿度55%,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同时,每周翻堆1次,查看菌丝生长状况,检查菌袋有无杂菌污染,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菌袋,及时拣出和除治。25~30 d菌丝长满栽培袋,去掉两头报纸及套圈,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1.4.3 出菇管理 降低出菇室温度到12~18℃,拉大昼夜温差8~10℃;同时,每天向出菇室空间喷雾状水2~3次,增加湿度,白天揭开部分草帘,增加光线,使出菇场地保持较强的散射光,促使出菇。现蕾后,棚内喷细雾轻水,并通风换气,使棚内相对湿度提高到85%左右。每出2潮菇,及时清理料面,停水养菌5~7 d,让菌丝恢复生长,后采用注水器补充水分和营养,营养液添加白砂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出菇期间每隔5~7天在菇棚及周围环境喷洒消毒液和菇虫净等食用菌专用杀虫剂,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状态。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各配方在菌丝生长及产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处理AA菌丝生长停滞,不出菇;处理AB、BB、BC、BD菌丝成熟周期长,只有第三潮出菇,且产量低下;处理AC、AD、BE、BF虽有出菇,但产量低,质量差,且后劲不足,部分菌棒现蕾不久后死亡;处理AE、AF、BH相较于AG、AH,第一潮、第二潮产量差异不大,但第三潮、第四潮产量急剧下降;处理AA、AB、BB、BC、BD、BE净效益为负,说明对应培养料配方不可行。处理AF、AG、AH的产量差异不大,说明在平菇栽培料配置中可以适量地添加菌草。处理BF、BH的产量明显低于处理AE、AF、AG、AH,说明玉米芯栽培平菇不如棉籽壳与菌草混合的产量高。
表1 不同配方菌丝成熟及现蕾出菇时间
表2 不同配方在不同温度下菌丝生长量 单位:cm/d
表3 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产量差异的原因:一是菌草处理方法不当,尚需改进;二是菌草中的营养不足,应增加麦麸等营养料的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添加10%鲜菌草或20%鲜菌草,其营养成分能够满足菌丝生长需要,跟全棉籽壳一样能出五潮菇,且菇质较好。从成本和效益分析,菌草的产值低于棉籽壳和玉米芯,可以就地取材,成本较低,可以少量添加,增加经济效益,很有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