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PA致失眠大鼠的时钟基因表达变化

2021-05-08 12:59:46杨晓敏胡秀华简郭血骄杨向竹赵俊云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旷场脑部时钟

杨 阳 杨晓敏 胡秀华 曹 简郭血骄 杨向竹 郭 健 赵俊云

失眠是众多睡眠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入睡难、清醒早、睡眠质量低和睡眠时间短等特点。长时间的失眠状态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记忆力或注意力的下降、各种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衰老等[1]。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 PCPA)是经典失眠动物模型的诱导因素。PCPA可以通过抑制色氨酸羟化酶以阻碍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合成进而导致失眠,目前对PCPA致失眠的机制研究也多集中在5-HT方面。失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系统起着主导作用。生物钟系统包括位于下丘脑的主钟以及外周各器官的外周时钟,其中主钟于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产生节律信号并通过神经和体液的方式送往全身。机体的自主性节律主要是由时钟基因Clock、Bmal1、Per和Cry基因通过负反馈调节所形成的。肝脏是涉及糖代谢和脂代谢,并与时钟基因联系紧密的重要子钟器官之一,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主钟和外周时钟的精密调控。本研究采用经典失眠动物模型(PCPA致失眠大鼠),探究PCPA致失眠大鼠中脑部和肝脏时钟基因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失眠与时钟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材料:16只SPF级雄性SD大鼠,年龄6~8周,体质量200±20g,购自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为SCXK(京)2015-0015。其他主要材料:PCPA(美国Ark PharmLnc.公司,批号:AK-80383,纯度>98%),Trizol(美国Invitrogen公司),M-MLV反转录酶、dNTP(10mmol/L)、2(Ex TaqMix[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DNase Ⅰ、RNase Inhibitor、6×Loading Buffer[美国Fermentas(MBI)公司],引物(北京中美泰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LISA检测试剂盒(北京奇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仪器:大鼠旷场实验箱,Safire2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3K15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Eppendorf公司),S-18KS手持电动微量组织匀浆机(莱普特公司),2720型PCR仪(美国ABI公司),Roche LightCycler®480II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德国Roche公司)。

2.方法:(1)模型动物的喂养:适应性喂养16只SD雄性大鼠,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8只),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PCPA30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饲养过程中采取正常环境光照,给予大鼠正常饮食。(2)旷场实验:实验第3天进行旷场实验。旷场实验箱体积为100cm×100cm×45cm,将大鼠轻轻放在旷场正中格,系统自动记录大鼠3min内行为的垂直得分(穿过地面方块的数量)与水平得分(前爪腾空或攀附动作的次数),以大鼠活动的总路程(垂直得分与水平得分之和)作为本实验的检测指标。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将动物粪便清除并擦拭实验箱底部及内壁,75%乙醇擦拭消毒,乙醇挥发无味后进行下一次操作。实验期间保持安静,周围参照物不变,实验者不变。(3)ELISA法检测HPA轴激素水平:实验第3天,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4℃下静置1h;3500r/min离心15min,收集血清,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4)RT-qPCR检测时钟基因转录水平:采血后,从大脑皮层和肝右叶靠近门静脉处取样,匀浆处理。从对照组和模型组中各取3只大鼠的脑、肝脏匀浆样品,每个样品进行1次RT-qPCR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脑部、肝脏mRNA,R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其浓度和纯度。将RNA提取物反转录为cDNA。RT-qPCR反应条件为95℃ 5min预变性后,95℃ 15s,62℃ 30s(荧光检测),45个循环。引物序列详见表1。

表1 RT-qPCR引物序列

结 果

1.自主活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得分(大鼠3min内活动的总路程,即穿过地面方块的格数与前爪腾空或攀附动作的次数之和)显著升高(P<0.01),详见表2。

表2 PCPA对失眠大鼠旷场行为学得分和HPA轴血清水平的影响

2.HPA轴激素水平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脑部时钟基因转录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部Clock、Bmal1、Cry1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Cry2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Per1、Per2的表达变化不显著,详见表3。

表3 PCPA对失眠大鼠脑部时钟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

4.大鼠肝脏时钟基因转录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Clock、Cry2、Bmal1、Per2、Cry1的表达变化不显著,Per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详见表4。对比脑部与肝脏时钟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趋势,发现脑部与肝脏的Bmal1、Per1、Cry1、Cry2的变化趋势一致(Per1、Cry2上升,Bmal1、Cry1下降);而Clock、Per2的变化趋势相反,脑部Clock基因表达下降,Per2基因表达上升;肝脏Clock基因表达上升,Per2基因表达下降。

表4 PCPA对失眠大鼠肝脏时钟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

讨 论

PCPA在啮齿类动物致失眠中的作用显著,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研究中。中枢5-HT水平与睡眠有密切的联系,若脑内5-HT水平降低,则动物会出现失眠症状。5-HT以体内的色氨酸为原料进行生物合成。色氨酸羟化酶是5-HT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而PCPA是色氨酸羟化酶的选择性抑制剂,PCPA可通过抑制色氨酸羟基化以降低5-HT的合成。研究表明,大鼠腹腔注射PCPA后,大鼠脑中的5-HT水平会逐渐下降,在第3天达到峰值,同时大鼠会表现出昼夜节律消失、攻击性增加、活动增加等症状[2]。旷场实验能够评价动物活动的主动性,本实验发现模型组行为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PCPA模型症状[3]。

下丘脑中有多种5-HT能纤维,参与HPA轴的调节。目前认为HPA轴的过度激活是失眠的生理学基础之一,失眠中的生理兴奋一部分通过HPA轴的过度激活体现。生理条件下HPA轴通过负反馈调节,对维持正常的睡眠-清醒节律有一定意义[4]。另外,昼夜节律与HPA轴之间相互作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结合改变生物钟基因,参与外周时钟与主钟的节律同步调节[5]。睡眠时间还和炎性因子、HPA轴的激活和外周皮质醇的释放有一定的关系[6]。有研究发现,失眠者的ACTH和皮质醇水平有一定升高[7]。本实验中HPA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本符合临床中失眠患者的HPA轴激素变化趋势[8]。结合旷场实验中大鼠兴奋性的显著提升与大鼠HPA轴活跃度的上升,说明PCPA诱导失眠是有效的。

在哺乳动物中,时钟基因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和细胞中。在SCN区的主钟主要受到来自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光-电信号调节,而外周时钟则既受到来自主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其他诸多外界因素的调控,如温度、进食模式、营养条件等。在动物试验中,当SCN被破坏时昼夜节律完全消失。SCN区含有约20000个能够自主调节节律的细胞,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方式将节律信号传递到全身各处[9]。SCN区细胞的自主节律由时钟基因调控,时钟基因是机体自身调节的重要基础部分之一,与生命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10]。在生理条件下,时钟基因在一天中的表达波动通过负反馈调节。Clock和Bmal1基因的优势表达导致清醒,Per和Cry基因的优势表达导致睡眠。在11:00~14:00时,Clock和Bmal1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产生峰值,从而产生了清醒[11]。Clock和Bmal1基因表达量的升高激活了Per和Cry基因的表达,Per和Cry基因产物能进入细胞核并抑制Clock和Bmal1基因的转录,导致了睡眠[12]。Per和Cry产物会被自行降解,降解后则又迎来下一轮清醒-睡眠周期。如此交替,形成了昼夜节律性变化[13]。

本实验中脑部主钟的时钟基因呈现了有规律性的变化,正向调控因子Clock基因和Bmal1基因表达下调,负向调控因子Per和Cry基因表达上调。相较于其他造模方式无规律的时钟基因变化,PCPA造模法体现出了独特的意义。然而造成这种规律的机制还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在本实验大鼠脑部各时钟基因的规律性变化中,Cry1基因的表达出现了反常。Cry1的反常表达可能与细胞自噬有一定联系。化合物2-PCPA具有促进细胞自噬功能,而PCPA与2-PCPA在结构上相似,提示PCPA可能具有类似2-PCPA的促进细胞自噬作用[14]。

每个器官协调主钟与外周时钟的机制都有所不同,有时甚至能够拒绝来自主钟的调控。肝脏是涉及糖代谢和脂代谢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主钟和外周时钟的精密调控,故本实验选择肝脏作为子钟器官的代表进行研究。本研究中,肝脏外周时钟基因变化的规律性较脑部主钟的变化规律性低,正向调控因子与负向调控因子均各有升降。除肝脏的Clock、Per2的表达趋势与脑部不同之外,其他时钟基因的表达均与脑部时钟基因的变化趋势一致。肝脏除了受到时钟基因的调控之外,胰岛素、生长素、肠源性激素、催产素等,都会对肝脏的时钟基因产生影响[15]。肝脏的时钟基因表达还与循环胰岛素水平有关,当给予大鼠高脂饮食时,大鼠的Clock和Bmal1基因表达会出现紊乱。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PCPA致失眠大鼠的脑部Clock、Bmal1、Cry1基因表达下降,Per1、Per2、Cry2基因表达提高;肝脏Clock、Per1、Cry2的表达上升,Bmal1、Per2、Cry1基因表达下降。本研究中还存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取材时间、蛋白水平等,后续工作将进一步阐明失眠动物模型的相关机制,为失眠研究提供多层次的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旷场脑部时钟
别样的“时钟”
炒酸枣仁对焦虑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神经元信息编码动态变化的影响*
医药导报(2021年10期)2021-10-09 04:21:34
古代的时钟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
情绪异常大鼠模型的旷场行为实验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动物认知行为学在AD模型中药效评价的应用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有趣的时钟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奥秘(2016年6期)2016-07-30 17:34:30
压抑食欲使人笨
分忧(2016年3期)2016-05-05 0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