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职业制服中的中山装形制与符号

2021-05-07 18:44张竞琼白马婕
丝绸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山装符号

张竞琼 白马婕

摘要:在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都被大众接受且盛行的近代中国,中山装作为法定服装被运用到职业制服中。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近代中国中山装式制服的相关条例,对公务员制服与其他行业制服中关于中山装的规则与推广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民族性、思想性、文化性与国货条款等方面对中山装在职业制服中的符号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山装是近代中国职业制服的主要品种,并在作为职业制服的过程中完成了民族符号、思想符号、文化符号、国货符号的符号构建。中山装的推广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着装需求,也是一个思想性与功能性兼备的鮮明的时代符号。

关键词:中山装;制服;符号;形制;近代制服;职业制服

中图分类号:TS941.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21)04010508

Abstract:InmodernChina,longgowns,mandarinjacketsandZhongshansuitswereallacceptedbythepublicandprevailed,andZhongshansuitwasusedinprofessionaluniformsaslegalclothing.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research,thispapercombsrelevantregulationsonZhongshan-styleuniforminmodernChina,analyzestherulesandpromotionofZhongshansuitincivilservantsuniformsanduniformsinotherindustries,andstudiesthesymbolconstructionofZhongshansuitinprofessionaluniformsfromtheaspectsofnationality,ideology,cultureandbuy-nationalpolicies,etc.TheconclusionisthatZhongshansuitisthemainvarietyofmodernChineseprofessionaluniforms,andwhenintheprocessofbecomingaprofessionaluniform,ithasfinishedthesymbolconstructionasnationalsymbol,ideologicalsymbol,culturalsymbolandnationalproductsymbol.ThepopularizationofZhongshansuitisnotonlyawearingdemandduringthesocialtransformationofmodernChina,butalsoadistinctivesymboloftimeswithbothideologicalandfunctionalfeatures.

Keywords:Zhongshansuit;uniform;symbol;style;modernuniform;professionaluniform

作者简介:张竞琼(1965),男,教授,主要从事服饰文化的研究。

清王朝被推翻后,近代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冠服制度也随之结束。这一时期的服装种类繁杂,人们在接纳西式服装的同时,传统的中式服装依旧还在沿用。1925年后,中山装受到政府推广与大众欢迎,成为当时流行的男装之一。人们一般认为,西装、中山装与长袍马褂是近代中国男子的主要常服。

同时,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起初这些行业的制服仍然较为庞杂,出现了“职员服装有西装、中山装、长袍大褂子”[1]的情况。而后,由于中山装既能满足合体、便捷的需求,又区别于传统服装与西式服装,还代表着积极、先进的思想,故1929年第二十二次国务会议议决的《文官制服礼服条例》[2]规定:“制服用中山装,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正式拟定中山装为公务员制服的条例(此前已有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先行拟定),中山装形制成为近代中国公务员制服的普遍形制。”

关于近代职业装中的中山装研究并不多见,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分为近代职业制服的研究与中山装符号的研究两部分。有关近代职业制服的有陈黎琰等[3]的《近代江南产业女工职业装的流变及特点》,论述了江南地区女性从业者的着装变化,但近代女性职员制服较少使用中山装式样。有关中山装符号化研究的有陈蕴茜[4-5]的《身体政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及《崇拜与记忆》,详细论述了中山符号建立与推广的过程,但是关于中山符号在制服中的运用提及较少。本文通过检索上海图书馆、青岛档案馆馆藏相关文献与档案,梳理制服条例中关于中山装的条款及相应的推广使用情况,分析职业制服中中山装符号的建构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中山装是近代中国的典型男式服装,其基本形制为立翻领、前开襟、贴袋、装袖。立翻领是在立领基础上增加翻领部分而成,既区别于西装的开门领,也区别于学生装的单纯的立领。前襟上方的小袋为平贴袋,下方的大袋为立体的“琴袋”,均有袋盖。纽扣起初为7粒,后减为5粒。起初中山装有背缝,后背中腰处有腰带,口袋有袋褶,后简化取消,如图1[6]所示。

1 中山装的推广与应用

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国民政府一方面出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目的,另一方面出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各地普遍加强了中山符号的建构,具体表现为以“中山”命名的行政区划设置、市政道路建设、学校文化等的建设,包括中山县、中山路、中山桥、中山码头、中山市场、中山公园、中山亭、中山门、中山大学、中山俱乐部、中山体育场等市政类中山符号。有学者统计“民国时期拥有中山路(街巷)的城镇共计548个”[5]。这些数量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山符号,但是受限于空间与宣传的范围,而中山装具有更为直观、形象、流动的活化特征,更加容易传播,故填补了中山符号空间流动性。同时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之后的近代国人淡化了等级观念,而中山装没有高下等级的身份区分且成本相对低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被大众接受,逐渐成为一个生活化、社会化、常态化的中山符号。

故1926年后开始在报刊媒体上推广中山装,并且颁布要

求穿着中山装的服制条令。报刊媒体的宣传形式主要为短文、漫画,围绕“中山衣既可节省经费,又可锻炼身体,又可纪念总理,又可消除腐化的积习”[7]的观点倡导民众穿着,又出于民众办理事务的便捷考虑,倡导“党政机关人员穿着中山装”[1]。同时,商人也将中山装与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销售国产面料。

中山装经济实用的特点、所代表的爱国民族理念与继续革命的奋斗精神,使中山装在职业制服与日常着装中都受到大眾欢迎,出现了“自国民革命军到了杭州,中山装就成了最流行的时服”及“社会采用中山装、学生装者日渐增多”[8]的现象。

1.1 在公务员制服中的应用

1927年起,为整齐划一、止肃威仪、便利办公,部分中央政府部门与部分省、市、县地方政府部门颁布了公务人员穿用中山装式制服的条例。所涉及行业与岗位较为广泛,甚至部分岗位的女性公务员制服也采用中山装式样,具体条例如表1所示。

从1927—1939年颁布的部分制服条例可以看到,有法务、行政、警察三类岗位人员必须穿着中山装。法务人员具体包括检察官、法官、书记官等;行政人员具体包括地方行政官员、机关职员、参议院或参议会相关人员等;警察制服中包括礼服、制服与常服,均须采用中山装式。一般而言,要求“各地方行政长官有领导之责,务宜率先穿着”[9]。1934年4月,在湖南省国民党部执委的工作人员(即公务员)合影中,其中部分人员身穿中山装,如图2[10]所示。

这些中山装形制基本一致,但衣料、服装色彩与纽扣质地有所变化。一般春夏季采用灰白、淡黄等浅色;秋冬季采用青色、黑色等深色。同时,中山装因具体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而另有变化:法务系统中检察官穿着中山装时需佩戴武装带;法官在莅庭审判时由“另经规定制服”替换中山装[11]。警察的中山装式制服另配有领章、臂章等标识;其中女警的中山装式制服袖口钉揿扣,肩膀处附有肩襻。一般而言,中山装通常搭配西裤,即“裤脚直通不卷边,左右各有抄手兜一个”,这在当时的条例中亦被称为“中山裤式”[12]。而女警的中山装式制服可搭配裙与马裤。

1.2 在其他职业制服中的应用

1926年起,铁路、医疗、学校等更广泛的各行业人员着装也采用中山装式制服,具体条例内容如表2所示。

在1926—1944年,越来越多的职业制服采用中山装式,涉及铁路等交通部门、轻纺等产业部门、学校等教育部门、卫士等保安部门。一方面“员司”“校长”“教员”等文职人员可以穿中山装,另一方面“技工”“工匠”等蓝领工人也可以穿中山装。1934年5月,陇海铁路局职工等在郑州合影,其中部分职员身穿中山装,如图3[10]所示。上海各商科中学学生到商务印书馆实习,实习师生与商务印书馆职员合影,部分人员穿着中山装,如图4[10]所示。1941年1月,全国邮务总工会各地代表在重庆合影,其中部分人员穿着中山装,如图5[13]所示。

这些中山装式制服的细节与配件会因不同岗位而存在差异。在细节上,公署卫队人员制服的衣领不翻折[14]。在配伍方面,中山装依然搭配中山裤,如“裤用中山装式,裤脚不翻折”[14]。有时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增加配件,如铁路部分员工的中山装式制服增配有腰带;如港务局技工则增配有“帽一顶,帽罩两个”,另其中山装前襟的5粒大扣与袋盖的4粒小扣均为铜质[15];再如卫士服装夏季增配平顶白色草帽,冬季增配黑色呢质便帽[16]。在色彩方面,一般仍按春夏季淡色、秋冬季深色的原则进行配置,但也有一些岗位不做区分。如港务局技工的中山装式制服不区分季节,均用蓝色。

2 中山装符号的建构

2.1 民族符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民主的宪政国家。一般而言,政权交替时要“改正朔,易服色”,民国政府也不例外。而落实到具体的服装形制上,完全西化与完全复古之路都行不通。所谓:“西服虽好,不能适应我国人民的生活,正式场合会见外宾有损国体;传统服式,形式陈旧,又与封建体制不宜区别。”[17]即在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近代国人吸取来自工业文明的西式制服固然顺理成章,但是西服对于普通民众仍然存在一个适应度问题。。

另一方面,继续沿用长袍马褂,则难以体现和标志国家政权已发生更迭。因此,近代国人出于对国家与民族振兴的极大期望,亟待一个具有民族主义色彩、能够为各界所接受的象征符号[5],中山装就是这样一个象征符号。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同盟会主张“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和列强侵略,强调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权,这一观点在20世纪初期的国内外大背景下被大众普遍接受。

而中山装的形制采用西式服装的造型结构,但又改敞开的开门领为庄重的关门领,既符合现代社会平等化、功能化需求,又明显区别于长袍马褂等旧时代的遗留服装,因此自然而然成为一个能够同时标志反抗民族压迫与外来侵略的象征。穿着中山装一方面可以纪念中山先生,另一方面可以表达爱国情怀,于是中山装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的重要服装符号。而公务员等群体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代表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他们率先穿着中山装能够起到表率和引导作用,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山装作为民族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2.2 思想符号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服装也成为区别官、民身份与官员序列的重要标识。古代服装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官、民服装标识的分化史,官有官服,民有民服,不可逾越。同时古代服装史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部王室、贵族、职官等级体系的强化史,历代《舆服志》等相关古籍文献记录了王室的职官之间、大官与小官之间在服装形制、材质、色彩与纹饰等方面的区别。

1912年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临时约法》[18],至少等级制度在法理上已不复存在;再经过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平等观念已渐入人心。法理上与思想上的人人平等试图带来现实中的服装平等,于是中山装亦成为蕴涵着平等观的思想符号。

近代职业制服与古代职官服装的本质区别在于:近代职业制服中的中山装条例依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的着装需要确定,而不是依据人的身份。中山装不对任何人有任何身份、等级歧视,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官服等级,其适用群体平等而普遍,无论官职大小、行业类别均可以穿着中山装。所谓“上自‘国府主席,下至……均可穿着”,且“民众集会,一律穿着中山装,不见得参差不齐,不会发生阶级观念”[19],否定了过去等级秩序中服装与人的身份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封建社会夸大官民之差的服装特权与服装禁忌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本质差异,充分显示了人们平等思想的觉悟与时代的进步性。

在推广中山装式制服的过程中,政府规定公务员率先穿着,让中山装首先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标识,让中山装的思想符号在国家公务人员形象上得以充分展现。而后政府又规定其他若干种职业制服为中山装式样,进一步加强了中山装的推广。有学者认为“中山装比一般制服更具政治象征意义,容易使人们将具有三民主义象征意义的‘代码透过穿着中山装的身体实践嵌入身体空间,并化约为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5]。这表明在中山装思想符号的构建过程中,其平等的“民权”思想成分尤其明显。无论是作为公务员制服的无差别性,还是作为各行业制服的普遍性,中山装都能体现出“不会发生阶级观念”的精神内核,这正是中山装思想符号的实质。

2.3 文化符号

中山装采用西式服装造型结构,又保留了庄重的民族气质与传统,形成了近代服装融汇中西、实用经济的文化符号。就融汇中西而言,中山装在结构上采用了西式服装的裁剪制作方式,但在样式上采用了区别于西装驳领的封闭立领,采用了对称的前襟与衣袋分布,形成了以前开襟作为对称轴的审美意境,既延续了含蓄、庄重、平凡、大气的民族传统,又是近代社会开明、开放的进步精神的体现。

就实用经济而言,近代中国正处于由农业文明逐步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期,开始出现了一批新兴行业、新型岗位,开始需要与机器文明相匹配的功能型职业服,要求服装由传统的繁复的宽衣博袖向简洁、便捷、合体的方向转变。这是基于生产方式的变革所提出的对于服装功能性的新要求,而装袖、合身、立体裁剪结构的中山装符合这个要求,也符合中山先生本人对于服装“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20]的观点。

适应新兴行业的生产操作,也便于适应当时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故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既集横向的开放性与纵向的继承性于一身,又集便捷的功能性与成本的经济性于一身。

2.4 国货符号

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刚刚起步,其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固然难以与相对成熟的“舶来品”竞争,故需提倡国货运动来弥补。中山装作为近代中国走向独立与共和的民族符号,与主张“实业救国、挽回利权”的国货运动相互促进,故有关倡用中山装的条例,通常也附有倡用国货的条例,如表3所示。

国货的定义可参照1928年工商部拟定的《中国国货暂定标准》[21],从资本、经营、原料、员工四个方面对“国货”予以界定。近代中国的服装企业大都符合“国人资本、国人经营、国人工作”的标准,但服装面辅料的来源都是中外参半。因此国货中山装的实质,就是用国产面辅料制作的中山装。

从相关条例与报道来看,公务员行政、法务岗位的中山装制服,要求采用国产面料。同时,铁路、医疗、警察等其他行业制服条例中也规定中山装制服选用国产面料。一般而言,具体使用的面料,呢、布、绸均可,但强调必须为国产。

实际上,中山装面料的选择经历了从“舶来品”转向国产面料的过程。起初作为“时服”的中山装的面料约有十分之九源自进口,且“据裁缝们的见解,质料非用外国货不可”[22],这是因为中山装与西装裁剪结构一致,故早期认为中山装与西装的面料也应相似,由于当时中国毛纺织业在数量与质量还不能满足需要,故采用进口原料。

而后随着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与中山装面料的开拓(比如采用棉布制作),故制服条例在制定倡用中山装条款的同时,也制定了限用国货的条款,以此来扶持国内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抵御外侮,挽回利权。1929年浙江省政府发布公告指出“苏沪、广州等各地棉毛制品工厂所仿制之外国呢绒哔叽,暨其他替代品类尚属不少日出品优良,与外货不相上下”[9],说明中国民族纺织业一方面需要人们以爱国主义情怀来支持;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在开拓技术,提升质量,扩大产量以满足需要。在时间上,国货运动与职业制服中制定中山装条款几乎同步。在本质上,中山装的国货符号与民族符号也是一致的,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进一步加强了中山装“民族”与“民生”的象征意义。

至此,中山装式制服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制服中,成为当时职业制服的主流,意在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民族、思想、文化认同;同时引导人们的国货意识。

3 结 语

中山装是近代中国男装中与长袍马褂、西服相并列的主要品种,也被作为近代中国职业制服的主要品种。中山装结构合理而简练,适用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功能化需求;中山装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后确立的新服制,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体系,适用于近代社会各种行业的各类群体;中山装传递了人人平等的观念与继续革命的精神,作为职业制服得到了坚定的贯彻执行;中山装又与国货运动相结合,成为实业救国、挽回利权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中山装在近代职业制服中完成了民族符号、思想符号、文化符号、国货符号的构建。同时,中山装的符号构建也是近代中国整体而全面的“中山符号”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佚名.党政机关人员应着中山装才好[J].图画京报,1929(49):1.

Anon.PartyandgovernmentofficialsshouldwearZhongshansuit[J].PictureBeijingNews,1929(49):1.

[2]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内政年鉴(1936):4礼俗篇[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1.

CompilationCommitteeofYearbookoftheMinistryoftheInterior.DomesticAffairsYearbook(1936):4-EtiquetteandCustoms[M].Shanghai:CommercialPress,1936:21.

[3]陈黎琰,崔荣荣.近代江南产业女工职业装的流变及特点[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40-43.

CHENLiyan,CUIRongrong.TheevolvementandcharacteristicsofworkingwearofindustrialwomenworkersinsouthernofYangtzedeltainmoderntimes[J].JournalofZhejiangTextileandGarment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2011,10(2):40-43.

[4]陈蕴茜.身体政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J].学术月,2007(9):139-147.

CHENYunxi.Bodypolitics:statepowerandthepopularityofZhongshancostumeintheRepublicofChina[J].AcademicMonthly,2007(9):139-147.

[5]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3,44,435.

CHENYunqian.WorshipandMemory:theConstructionandDisseminationofSunYatSensSymbols[M].Nanjing:NanjingUniversityPress,2009:413,44,435.

[6]张渭源,王传铭.服饰词典[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666.

ZHANGWeiyuan,WANGChuanming.ADictionaryofCostume[M].Beijing:ChinaTextilePress,2011:666.

[7]闻.个个要着中山装[J].直捣周刊,1927,5:16.

WEN.AllofthemneedtowearZhongshansuit[J].ZhidaoWeekly,1927,5:16.

[8]张人杰,蒋伯诚,朱家骅.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训令建字第一七○六号,令各县县长案准工商部公函工字第二五五号[J].浙江建设厅月刊,1929,20:5-6.

ZHANGRenjie,JIANGBocheng,ZHUJiahua.DecreeNo.1706ofZhejiangprovincialgovernmentoftheRepublicofChina,orderthecountyheadstoabidebytheNo.255officialletteroftheministryofindustryandcommerce[J].ZhejiangConstructionDepartmentMonthly,1929,20:5-6.

[9]佚名.县政府训令第六〇号[J].金山教育月刊,1929,5(3):27-28.

Anon.DecreeNo.60ofthecountygovernment[J].JinshanEducationMonthly,1929,5(3):27-28.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历史图片档案:第二卷[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60,131,1003.

ChinasSecondHistoricalArchives.HistoricalPhotoArchivesoftheRepublicofChina:Volume2[M].Beijing:TuanjiePress,2002:60,131,1003.

[11]佚名.司法行政部训令(训字第二二六零号)[J].司法公报,1936,114:50-50.

Anon.Decreeoftheministryofjusticeadministration(No.2260)[J].JudicialBulletin,1936,114:50.

[12]佚名.聯合标制官警士兵技工夏季布单制服图式说明[Z].青岛:青岛档案馆,全宗号:33,目录号:1,案卷号:556.

Anon.Illustrationofthepatternoftheuniformofthemilitarytechnicianinsummer[Z].Qingdao:QingdaoArchivesCollection,CompleteRecordNo.33,CatalogueNo.1,FileNo.556.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历史图片档案:第三卷[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457.

ChinasSecondHistoricalArchives.HistoricalPhotoArchivesoftheRepublicofChina:Volume3[M].Beijing:TuanjiePress,2002:457.

[14]佚名.各公署卫队服装暂行规则[Z].青岛:青岛档案馆,全宗号:17,目录号:2,案卷号:856.

Anon.Provisionalrulesfortheclothingofguardsinthegovernmentoffices[Z].Qingdao:QingdaoArchivesCollection,CompleteRecordNo.17,CatalogueNo.2,FileNo.856.

[15]佚名.港务局技工夏季制服说明[Z].青岛:青岛档案馆,全宗号:33,目录号:1,案卷号:556.

Anon.PortAuthoritymechanicsummeruniforminstructions[Z].Qingdao:QingdaoArchivesCollection,CompleteRecordNo.33,CatalogueNo.1,FileNo.556.

[16]佚名.文职高级长官之卫士服装暂行规则[Z].青岛:青岛档案馆,全宗号:17,目录号:2,案卷号:856.

Anon.Provisionalrulesfortheclothingofseniorcivilservants[Z].Qingdao:QingdaoArchivesCollection,CompleteRecordNo.17,CatalogueNo.2,FileNo.856.

[17]安毓英,金庚荣.中国现代服装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9.

ANYuying,JINGengrong.HistoryofChineseModernClothing[M].Beijing:ChinaLightIndustryPress,1999:29.

[18]佚名.中華民国临时约法[N].时报,1912-03-13(02).

Anon.ProvisionalConstitutionoftheRepublicofChina[N].Times,1912-03-13(02).

[19]双石山人.中山装[J].民间周报,1935,120:14.

SHUANGShishanren.Chinesetunicsuit[J].FolkWeekly,1935,120:14.

[20]佚名.纪事:大总统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J].临时政府公报,1912,7:7.

Anon.Chronicle:letterfromthepresidentoftheRepublicofChina[J].ProvisionalGovernmentGazette,1912,7:7.

[2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财政经济[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743-744.

ChinasSecondHistoricalArchives.ACompilationofArchivesoftheHistoryoftheRepublicofChina:FinanceandEconomy[M].Nanjing:JiangsuAncientBooksPublishingHouse,1994:743-744.

[22]臣朔.胡说:中山装[J].国闻画报,1928,29:2.

CHENShuo.Informal:Chinesetunicsuit[J].GuowenPictorial,1928,29:2.

猜你喜欢
中山装符号
符号大派对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中山装的释义与史实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中山装起源图考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函数表示符号的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