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陈婷婷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疫情打乱了全民的生活节奏,直至五月初,宁静的幼儿园才迎来了孩子们快乐的声影。许久未见的孩子们兴奋地打量着熟悉的同伴和活动室,环顾四周后孩子们驻足在自然角:“这儿的小花盆放得挺整齐的,可小花都干死了。”“植物枯萎了,叶子掉得到处都是,一点都不好看!”“这样的自然角看起来像灾难现场,我不喜欢这样的自然角!”“我们能做点什么,改变它呢?”孩子们的语言描述了漫长假期后的自然角现状,后疫情时代,自然角该如何调整、优化已成了幼儿的积极关注点,如何把主动权还给幼儿,如何让幼儿与自然发生联结进行科学探究的生命教育,如何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带着问题,幼儿开始了自然角设置的探索之旅。
1.“我想这样摆”——自然角创设初体验
针对自然角的设置幼儿各有想法,他们用绘图的方式将自己的创设计划记录下来,带着自己表征的计划来到自然角。阳阳把树枝、枯叶、石头分类整理后送到了美工区,俊泽把泡沫箱和红酒盒移到空旷的场地上,林嘉用扫帚把草坪上的垃圾清扫了,娇娇把花架上的盆栽全部清空。俊泽看了看自己的计划表说:“我想把这些花摆成房车的形状,让它们去欣赏风景。”林嘉说:“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我想把它们的位置交换一下。”娇娇说:“把长得漂亮的植物先摆在一起,其他的植物排成一排放在架子上。”庆庆说:“我要把花架摆在阳光能照到的地方,种子天天晒阳光、浇水,才会慢慢长出来。”其他幼儿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自然角添置一些观赏型的植物,在泡沫箱和红酒盒里种植向日葵、辣椒、草莓等,在闲置的器皿中饲养小金鱼、小乌龟等,方便大家每天去观察、照顾它们。
分析:自然角来源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经验,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继而产生创设的热情,在自主发现、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角有了初次的改变。基于儿童视角,教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种植活动是幼儿的一时兴起,还是他们真正想要做的事?他们了解种植、饲养的相关经验吗?教师要做的就是持续观察幼儿,把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然角中有事可做并感受到快乐,继而建立长期的、积极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注意力、探索性、坚持性行为的发展,从而发挥自然角最大的教育效能。
2.“没阳光怎么种植”——基于问题后的调整
幼儿在家长支持下收集了一些种子和秧苗,他们将豆子、青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土豆、红薯、大蒜、芋头、生姜、辣椒苗、草莓秧平摊在地上,围在一起观察。青禾说:“我妈妈说草莓秧是可以直接把根埋进泥土中的。”林嘉说:“种子是可以用来土培和水培的。”徐梓说:“是啊,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泥土、水,还需要阳光呢!”潼潼说:“可是自然角这里没有阳光怎么种植呢?”幼儿通过讨论对植物的生长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老师,看!那里有阳光!”教师问:“那你想怎么做呢?”潼潼走到有阳光的地方,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说:“我们可以把泡沫箱移到这边种植啊!”
在潼潼的建议下,孩子们开始了调整:他们把用来种植的泡沫箱和红酒盒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去材料库找来塑料草坪铺在旁边,整齐地排列上花盆,自然角的布局被他们规划得美观又井然有序;土培小组将植物种在泥土里,直接感知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体验种植的乐趣;水培小组标记名牌,用小量杯给植物加水,用数字记录加水量,形成科学照顾植物的态度;菲菲搬来一张小方桌放在角落里,方便观察记录表征;空白的墙面也被幼儿利用起来,夹挂着关于植物生命的绘本,便于幼儿随时阅读,了解植物的生长秘密。
分析: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实践,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在种植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在与泥土、水、种子等直接互动中获得经验,同时,教师支持幼儿调动感官、以多种途径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细致的观察,认真的记录,与同伴分享和交流,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探索的科学素养,使自然角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有益场所。
3.“植物长高了”——测量后的改变
端午节后菲菲拎着喷壶进入自然角,忽然她惊喜地叫起来:“咦,大蒜发芽啦!土豆也发芽啦!”莅翔驻足观看:“哇!这个盆里出了两个小芽,那个盆里长出了三个小芽!”“它们现在长得有多高呢?”“我们来量一量!”他们从教室里找来直尺和软尺,动手测量起来。菲菲量了大蒜后说:“大蒜已经长到数字8这里了。”菲菲问莅翔:“你量的是多少啊?”莅翔看了看尺子停顿了几秒钟说:“我忘记了!”说完莅翔取来了纸和笔,在纸上画了个表格,在表格的纵列画上了植物的图标,用尺重新量了植物的高度,用写数字的方式依次在图标后面的空格里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了比较,“你看,大蒜苗长得比土豆芽高,红薯芽长得比土豆芽矮!”
利用表格記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吸引了更多幼儿参与,他们发现吸管、毛根、积木等也可以进行测量,在测量后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于是,孩子们在自然角的每盆植物土壤里插上了直尺、毛根、吸管等工具,做好标记,通过照片式、绘画式、表格式、符号与数字结合式记录方法来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继而发现更多的问题,如:“我们种的植物长得有多高呢?”“为什么萝卜上会开出紫色的小花?”“紫薯的茎叶为什么越来越多呢?”“小青菜怎么蔫儿了?”在幼儿的合力打造下,自然角又多出了一个问题展板,在师幼查阅资料、亲子互动、同伴讨论中寻找答案,了解植物生命生长的秘密,萌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情感。
分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幼儿在科学集体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测量经验,测量工具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放手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从测量表征到用绘画表格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既与同伴交流,又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发现了植物的变化,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判断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主动学习,直观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良好的教育契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自然是活教材,自然角就是浓缩的大自然。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充分支持幼儿主动参与创设宽松、和谐的自然角环境,提供动手的机会,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促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究,从而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初步探究能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获得对大自然一些初步的认知,体验劳动的愉快和珍惜劳动的成果;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基于儿童的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指南》中均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让活动“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幼儿主动参与自然角的创设探究活动,发现问题、记录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丰富经验,并在力所能及的管理中,与自然角互动,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的真实体验和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情况进行反馈与反思,对幼儿所需及时给予引导和支持,寓教于生活,给予他们自由开放的成长空间。
3.回归自然的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疫情当下,自然角的方寸之地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探索自然的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应幼儿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满足了幼儿发展的内在需求,给予幼儿充满情感、富于思考、多重感受的真实体验,促进幼儿亲近、热爱自然,拥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儿童视角下的自然角创设活动凸显教师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成为疫情当下回归自然生命教育的一个教育契机,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从发现问题、讨论、完善、创设灵动而丰富的自然角环境,在料理自然角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在与环境互动、自主探索与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喜悦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