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情腐败”背后的集体无意识

2021-05-07 02:58余静寒
廉政瞭望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题片熟人人情

余静寒

近日,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首次曝光多起贪腐案件的大量细节,其中就包括震惊全国的孙小果案。

上世纪90年代,孙小果在云南昆明三番五次强奸、侮辱妇女,是令当地百姓闻风丧胆的黑道人物。然而,作恶多端的他在两次被判死刑之后都离奇“复活”,继续为非作歹。

对此,广大群众感到好奇:一个死刑犯能死里逃生,孙小果家究竟有多大本事?专题片揭露,这一切都是孙小果的母亲孙鹤予和继父李桥中在暗中运作。但孙家的权势并非大到一手遮天,李桥中的职务是昆明市五华区城管局局长。李桥中能够打通层层关节,原因在于吃准了当地官场“卖面子”“送人情”的普遍心理。调查人员透露,虽然不少人收受了孙家的钱物,但他们表示主要不是图财,更多的是因為“朋友圈”“战友圈”的熟人请托,看的是人情和面子。

正是深谙“潜规则”,李桥中与孙鹤予屡屡得手,他们通过熟人依次找到当时的云南省高级法院立案庭庭长田波、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政委罗正云,以及时任云南省省长秦光荣的秘书袁鹏。袁鹏给时任云南省高院院长赵仕杰打了一通电话,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好办了。

这样的事情得以发生,反映了一种扭曲的观念曾在当地大行其道,即只讲人情,不讲法理。孙小果一案中很多涉案公职人员认为,“我这里通融一下,卖个面子给个人情,应该没什么问题,后面还有人会来把关”。可以看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并且在价值观念上也不认为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对,表现出一种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潜藏文化内核,换句话说就是那些我们不假思索便以为然的生活和表达方式。 费孝通曾指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人们对应血缘、姻亲、地域等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有着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对待原则。可以说,在这种关系型的传统文化里,有些人对“朝中有人”的吹嘘,对“摆平就是水平”的显摆,就是一种炫耀能力的集体无意识,让官本位的“互惠和互保功能”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文化中。

而孙小果案告诉我们,当这种人情文化渗透到公共利益、公权力使用等层面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些投机钻营之人不过是以“人情”为名,绑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捞取不正当利益,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本是捍卫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在孙小果案中,不少司法人员都丧失原则,让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我国不断加快推进法治进程的当下,情与法的界限分明。公职人员徇私枉法是对法律尊严的践踏,更是对人民利益的侵害、对社会良知的腐蚀。

司法机关成为腐败的后端环节,一方面说明其权力运行出现了漏洞、职责职权失去了刚性约束,另一方面更说明一些执法者在认识上也有不少偏差。正如云南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所说:“中间只要有一个人严格执法,他的这个事情就走不下去,每一个人都松这么一个小口子,最后就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因此,要革除人情社会的积弊,不仅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上的努力,让制度的牢笼织得更紧,也要让一些落伍的观念彻底失去生存土壤,才能杜绝“纸面服刑”,避免新的“孙小果”死里逃生。

总编辑  胡桂林

副总编辑  孟 盛     舒 炜

总编辑助理  曾 晖

猜你喜欢
专题片熟人人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和熟人相处之道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不要透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