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逾静
一、分享
分享——一个有魔力的词语,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与收获。
请以“分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什么是“分享”?“分享”,就是“和别人分着享受”。既然是“享”,那么所写的当然应是美好的事物。比如,子夜球迷守着荧屏分享世界杯足球赛的盛宴;父母边看着上台领奖的孩子边分享成功的喜悦;作者驾驭美妙的文字和读者分享见闻、体验……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发现等,这些都是贴切的立意。
写“分享”,不能仅写分享物质,而应着重写物质背后包含的爱意和心灵。为什么要“分享”?“分享”,能带给人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可以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分享”,可以让人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参与,学会平等,是人际交往、社会和谐的需要;“分享”,可以让人走出自私狭隘的自我小天地,提升人生品格;“分享”,还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
“分享”最本质的特点是个体参与而具有共同性,是由“分”而达到“合”,其中包含着体会、欣赏与学习。既可以写“我要分享别人的成果”,也可以写“我把自己的成果拿来和别人分享”。“分享”在注重沟通和交流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些人不会“分享”——冷漠自私狭隘的人不会“分享”,高高在上不尊重他人的人不会“分享”。“分享”,要求我們学会倾听,注重交流,能够欣赏。
二、慈悲
慈悲,是一个令人温暖和感动的词。作为慈善和悲悯的集合衍生,它代表了一种爱心的流向,对应着卑微孱弱的生命,使之得到身体上的安抚、精神上的慰藉。
请以“慈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真正的慈悲,是通过观照他人的痛苦而生起的爱怜之心,是一种宽宥而厚重的胸怀。慈悲的人,一定是善良的,而善良的人不一定懂得慈悲。因为慈悲需要有本性的尊重,责任的认知和对苦痛的理解。不懂慈悲的善良,对接受者来说,只能是伤害。
三、真正的拥有
从前,一位老隐士被邀请去参观当时最强大的国王的宫殿。
“我真羡慕你这样一位圣人,你拥有的地方那么小,却仍然感到满足。”国王说。
“我真羡慕陛下,您拥有的地方比我的地方还小,却仍然感到满足。”隐士回应说。
“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整个国家都是属于我的。”感到被冒犯了的国王说。
“准确地说,我拥有天堂的音乐,我拥有整个世界的山川河流,我拥有日月光辉,因为我灵魂里拥有上苍。而陛下您却仅仅拥有这个王国。”隐士说。
请以“真正的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值得关注——“因为我灵魂里拥有上苍”,所以“我拥有天堂的音乐,我拥有整个世界的山川河流,我拥有日月光辉”。显然,所谓“灵魂里拥有上苍”,指的是人生“真正的拥有”在于精神范畴,最大的满足是精神上的满足。
作家周国平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其实这些圣贤大家强调的都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拥有”,这启示人们:不必为物质的贫瘠而郁郁寡欢,更不必为争名逐利而头破血流,不必为身处糟糕的环境而扼腕,悦纳心灵,明月清风自在怀。
参考立意:1.真正的拥有不一定占有;2.奉献,然后拥有。
四、羡慕
有人说,将羡慕的挑衅自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便是人生的学问。
请以“羡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羡慕”本身并不让人讨厌,它是一种本能,一种欲望,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人人都在羡慕别人,人人又都被别人羡慕着。就像诗里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羡慕是一场梦,人人都有做的权利;只是,梦醒了该干啥还干啥,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而羡慕过后却往往要生出一些“副产品”来。
羡慕,努力向上攀一步,是发愤;稍稍往下滑一点,是嫉妒。发愤激励上进,激励追求,为了平衡,为了满足,一个理想可能因羡慕而成为现实;嫉妒造就痛苦,造就邪恶,歪门邪道,走火入魔,一丝丝贪婪因羡慕而引发罪孽。深陷在羡慕的沼泽中可能迷失自己,明天的你也许会羡慕今天的你——最要紧的是,自己怎么办。
五、哈佛自揭家丑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哈佛大学期末布置了一门课程的开卷考试,让学生回家去做,开学后交卷。老师改卷时发现有近一半学生的答案雷同,学校认为是学生互相交流、无独立思考的结果,属严重作弊行为。哈佛将家丑公布于众,一个个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最严重的劝其休学一年。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应在材料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是一则多向立意的供料。要分析材料,选好立意角度。从学生角度看,出现考试雷同现象,表面看是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实质上是不诚信的表现,属于违纪行为,由此可确定“要坚守诚信”“诚信比成绩更重要”“诚信也是一次考试”等立意;从老师角度看,发现此类行为,没有视而不见,而是上报,使作弊学生受到应有的处理,教育了学生,维护了学校声誉,由此可确定“严格就是负责”“不能容忍学生的作弊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制止”等立意;从学校角度看,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考试中的不端行为,不隐瞒,一个个约见学生,认真调查,严肃处理,由此可确定“严格管理,树人之本”“揭家丑更让人钦佩”“绝不容忍学生的错误行为”等立意。还可把三者结合起来思考,确立“勇于认错,敢于改错”“诚信,是做人之本”等立意。只要“所写内容在材料范围内”,都应视作符合题意。
六、名言三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共三则:第一则强调安贫乐道,第二则强调保持心灵的纯净,第三则强调坚守自我,不能一味追名逐利。三则材料的核心是保持生命的本真,或者说崇尚简单的生活。选取三者中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符合题意。
七、规划与调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曾执着地相信计划和控制,认为人生就应该树立宏伟的目标,制定完美的计划,然后坚定而高效地去实现。但是,我们的大脑并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强大,我们对世界的所知也极为有限,因此,一切建立在此时此刻对自己和世界认知基础上的规划,都无法抵御自身和环境的变化。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始终笔直地走在事先规划好的道路上,要么他是个早早洞察世情的天才,要么他必须承认自己终其一生都没有超越最初的见识。
规划有时也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有时也会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只有不断调整,才能欣赏到更美的人生风景。
根据材料的含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中,“规划有时也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有时也会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只有不断调整,才能欣赏到更美的人生风景”是关键句,构思时应抓住“规划”“障碍”“制约”“调整”这四个关键词,确定“不要让规划成为限制”“人生规划需要适时调整”“追求没有枷锁的人生”“调整规划赢得成功”等立意,都是切题的。
因为新材料作文鼓励发散思维,所以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会选择衍生立意,例如写的“规划”不是“人生规划”,而是“企业规划”“政治策略”;或者把“调整”理解为“变通”,确定“坚持与变通”“原则性与灵活性”之类的立意;抑或把“规划”混同于“计划”,确定“计划与变化”之类的立意;甚至由“規划”想到“计划”“变化”,确定“与时俱进”的立意……要注意,选择衍生立意的时候,千万不可窄化题意,可以用衍生立意和观点去证明题意,但不能用它们取代题意。
参考拟题:让规划适应变化 别给人生上锁 让规划不再冰冷 知其不可而不为 改变促成美丽 变乃通之道
八、沉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沉默型。”
请以“沉默”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沉默是金”。面对爱唠叨的理发师,马其顿王选择了“沉默”。的确,种种热闹只是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闹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懂得沉默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物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一定也是懂得怎样说话的。这应该是写作的第一个突破口。
也可反其意而用之:人,必要时当然应该保持“沉默”,但需要表现时更要善于表现自我。一味的“沉默”可能意味着懦弱、无能、保守、封闭,只有“表现”才能凸显个性,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可以从“沉默”与“张扬”的辩证关系入手,在指明“沉默”不可少的同时,侧重阐述“表现自我”。
九、什么才是最好的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找一个“最好的”专业,学一门“最好的”学问,然后设计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直接、简捷地获得“最好的”结果。
其实,这种想法未免太简单,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谁能界定呢?
请以“什么才是最好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此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就一种错误的想法,围绕“什么才是最好的”发表见解。“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谁能界定呢”这个设问句很有启发性,它意味着“最好”是很难界定的。
立意参考:一、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角度切入,论述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的道理。二、好与不好没有绝对的标准,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三、某种情况下,最稳妥的也就是最好的。
十、尝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莎士比亚)
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
(契诃夫)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爱默生)
有所尝试,就等于有所作为。
(朗费罗)
请以“尝试”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600字。
“尝试”,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作文时如果把“主动”和“第一次”丢掉了,写成“被动”和“第二次”,那就偏离题意了。
如果选写记叙文,构思时可以这样问自己:近年,“我”有哪些“尝试”?熟悉的人中间有哪些“尝试”?这些“尝试”中,有哪几个最令“我”动感情?其中,又是哪一个最让“我”心潮起伏、想起来就很激动?得到答案,就锁定“这一个”。也就是说,要在快速选材中丢弃“芝麻”抱“西瓜”。记叙文必须以情动人,自己不动情,写出来的文字焉能打动读者?如果写议论文,可考虑的分论点有:①尝试就是一种实践;生命中任何一次尝试,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②不断尝试,才能有所发现;③尝试是发明创造的前提;④尝试需要勇气和智慧;⑤尝试也要量力而行;⑥尝试需要一定的知识、能力作为基础;⑦在尝试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⑧浅尝辄止不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