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
生命教育是指在感知生命存在的基础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教育”。3~6岁的幼儿正处在对生命感知的萌芽阶段,对生命的好奇是开启他们生命教育的一把钥匙,在这个阶段开展对幼儿的生命教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培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下面,笔者以大班活动“美好的期待”为例,谈谈大班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大班幼儿在个性发展方面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在逐步增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同时,他们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从心理上引导幼儿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表达自我,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1.认识自我。所谓认识自我就是让幼儿能够从外形特征、性格变化、自己的喜好等方面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察觉自己是独特的个体,能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在“美好的期待”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自己的照片,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同,进而发现每一个人作为个体存在于这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有独特的名字、独特的容貌、独特的想法……幼儿深刻地感受自己的独特,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2.肯定自我。“我是这样的吗?”“我可以这样做吗?”“爸爸妈妈喜欢我这样吗?”“老师会表扬我吗……”很多时候,幼儿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眼光,为了得到成人的认可而过多地掩饰自己,失去了真实的自己。在“美好的期待”活动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谈论,鼓励支持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自己被肯定、被关注。
3.欣赏自我。欣赏自我,其实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认识自我,从别人的态度中把握自我。在“美好的期待”活动中,教师请家长选择孩子成长中几个阶段的照片,并以粉色的信封装好,让幼儿自己拆开。幼儿们相互观察交流,不仅发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同伴的长处,学会欣赏对方的同时也能够欣赏自己。
4.表达自我。大多数幼儿在熟悉的人面前收放自如,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场所,部分幼儿会变得安静怯懦,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社会性能力需要提升的时候,会产生退却的心理表征。为了促进幼儿敢于自我表达,乐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选择的内容要让每个幼儿都有话可说,愿意主动表达。“美好的期待”所选取的内容是所有幼儿都亲身经历的,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发现很多可以表达、表现的内容与方式。
教学活动目标具有决定教学价值走向和基本内容的重要作用,也是决定生命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美好的期待”的活动目标有三条:第一条是感受生命的成长,体会生命变化的神奇和美好;第二条是以绘本、图片、视频等形式观看生命的成长,知道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第三条目标是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珍爱自己的生命。其体现了以下原则:
1.体现整体性发展的原则。“美好的期待”的目标分别从知识、技能、情感中获得,从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三方面提出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大班的生命教育活动应多通道地引领幼儿认识生命、发现生命、感受生命,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理解想象、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唤醒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2.注重健康领域核心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為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把幼儿看作生命发展的主体,从而提高幼儿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成为了主要的目标。大班幼儿生命教育活动要遵循幼儿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在设计教育目标时应关注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目标的第二条是教师在对大班幼儿健康发展特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而提出。
在幼儿成长所产生的一些情感中,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情感的高级表现,这些情感在幼儿园大班幼儿身上已经逐步形成,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道德感的产生。活动中设定了“知道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这一目标,让幼儿自己发现身边存在的危险以及自己是如何去避免这些危险的发生。其中就有幼儿提出了要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这一方法,自然而然让幼儿自我道德意识出现,产生了对自己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内心体验。
2.理智感的增加。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好问”是理智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美好的期待”活动中,幼儿对发现蝴蝶破茧而出的那一段视频充满好奇,蝴蝶的蜕变让他们期待着对生命变化的探究。教师为了满足幼儿的这一好奇,出示了图片,让他们了解了蝴蝶一生变化的四个阶段,满足了幼儿内心好奇的想法。
3.美感的提升。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欣赏唯美的影子舞、聆听舒缓的音乐,给他们一个视听感的全方位体验,以激发幼儿对美的表现,对美的创造。
生命成长需要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自我,也是尊重幼儿生命的重要表现。幼儿在活动中呈现的不同观点,尽管有的是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幼儿对于生命现象的思考与认识的独特性。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差异,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弄清幼儿的思维轨迹,及时加以评价和调控。
1.评价的方式以自我和同伴的互评为主。生命教育活动重在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因而它以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为主。活动中教师重在聆听幼儿的感受,让他们自己发现生命教育的内在意义。如在活动中欣赏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让幼儿谈谈对绘本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想法予以评析。“看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感受?”“你对生命的变化有什么想法?”让幼儿将自己对生命的想法大胆地表达,是对生命教育的一种自我评价。
在小组活动时,让幼儿摆放自己从小到大成长的照片,他们自然就想看看同伴的照片,也会向同伴主动介绍自己的成长变化。在他们介绍自己变化的过程中,会听到有趣的交流内容:“这张照片我放在最前面,这是我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时候,只知道睡觉。”“第二张照片我才一岁,光着屁股到处小便,哈哈哈!”“我一岁就会走路了,你什么时候会走路的?”“你这样摆放怎么跟我不一样……”在与同伴讲述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每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有不同,但都在不断长大。
2.评价的内容以幼儿的自我感受为重点。在“美好的期待”活动中,教师会从多方面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深化内心的感受。如播放影子视频《人的一生》,让幼儿从视觉上体验生命的发展,知道珍爱自己的生命;一家三口的暖心歌曲《幸福家家有》更是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幸福、生命可贵的真谛。
让幼儿对生命教育有一个持续研究的兴趣,是生命教育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增强了对生命教育活动的认知,并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有助于提升幼儿对生命的新认识、新看法。
1.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活动结束后将家长为幼儿收集的照片展示在区域中,让幼儿能够时时看到自己的变化,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班级的生活区张贴一张身高、体重图,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变化,更加具体地发现成长是在不断发生的。
2.与家园共育相联系。鼓励家长给孩子讲述一些小时候的故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孩子欣赏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以激起孩子对生命探究的兴趣,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也可以让孩子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绘画出来,制作一本属于自己成长的系列小书,和其他同伴或者成人分享。
3.与主题活动相渗透。利用特殊的节日设计一些与生命教育相联系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生命的感知与感恩。如与母亲节的主题“母爱最伟大”结合,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幼儿体会母亲的辛劳,感受生命的温情;重阳节送去对老人的关爱,感受生命的衰老。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不只是对自己生命的保护,还应该是对所有生命的珍爱,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成为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