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南卖官案

2021-05-07 02:58张鸣
廉政瞭望 2021年3期
关键词:书吏衙役巡抚

张鸣

一个王朝最大的病,就是吏治腐败。而这样的病,到了一定时候,一定会大规模发作。

乾隆时期号称盛世,但是,在其后半段,吏治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皇帝无条件信任权臣和珅,一个大贪官下面,不仅有千千万万的小贪官,而且结成一个网络,上下一气,营私舞弊,无所不用其极,夤缘逢迎,欺上瞒下。清朝的官僚体系,到了乾隆末年,已经进入加速腐朽期。乾隆死后,和珅倒台,暴露的一个湖南卖官大案,就是一个典型。

卖官案的主角,是湖南布政使郑源璹。清朝的规矩,由吏部发遣到各省的官员,补哪个缺,什么时候补,是布政使的职权。但是,由于总督巡抚负有监察管理各省之责,所以,很多时候,总督巡抚也能管到这个事儿,甚至说了算。但是,这个郑源璹走了和珅的门路,来头比较大,所以当时的湖南巡抚姜晟,只能让着他,不插手人事。

郑源璹卖官,相当特别。但有新官到任,他就说,你该补的那个缺儿,现在有人署理,你得先候着。如果时间长了,我给你调剂一个更好的。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一年过去了,就是没有消息。眼睁睁,那个缺儿就在那儿,他就是可望不可即。眼看着川资要用完了,一打听,说是要补缺得使钱,数目还不小。

这时候,就会有人来给候补的官儿出主意,说可以通知你所要候补的那个府县的书吏衙役,让他们先给你垫上。到了这般田地了,病笃乱投医,不是办法也是办法了。

事实上,只要候补官答应,自然会有人通知那个地方的书吏衙役,带着银子就来省城了,钱一交上去,补缺的任命立即下来,官员就可以到任了。然而,还没到任,就花了人家一大笔钱,以后书吏为非作歹,肆意滥取,加倍浮收,就没有人管了。

一旦有案子,衙役吃完原告吃被告,两边勒钱。但有大案,连同相邻四舍,都不得安宁。有盗案,被盗了财物不能告官,告了之后,枉费钱财,也抓不到盗贼,抓到了也会得钱买放。所以,人们都说,被盗经官重被盗。

其實,乾隆时期得缺要打点一下布政使和督抚,早就是惯例。只是郑源璹的胃口太大,光官员自己带的银两,显然不够多。而郑源璹的这个损招,等于是鼓励官员从任上先行支钱,这样的话,卖一个缺,所费至少可以得万两。只要把候补官员逼到走投无路,大抵都可以遂愿。只要不肯顺从的,就一直让他候补下去。比如说,湘乡县的知县张博,说起来已经到任7年了,但实际到任才不过4个月。而湘潭县知县卫际可实授已经5年,根本都没有到任。

就这样胡来,让郑源璹捞得肥肥的。当然,相当部分,得孝敬和珅。而他自己的家人,竟然有400人之多,都指着他吃饭发财,他的家,可以养两个戏班子,招摇得很。可是有和珅罩着,任你是谁,都拿他无可奈何。和珅倒台之后,他的事才被揭出来。最后,经过查实,不仅丢了乌纱,还丢了脑袋。

尽管如此,已经腐坏的官僚机器,已经没法因为反腐而复原了,皇帝抓了几个大头,并没有让从上到下的官吏收手。眼睁睁,大清就这样日薄西山,滑下去了。

猜你喜欢
书吏衙役巡抚
杜甫妙用“敷演”驳书吏
杜甫妙用“敷演”驳书吏
一字一师
从《南部档案》看晚清县衙书吏请假制度
衙役卖画
杜万卷
陈县令拍错马屁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遥远的道德箴言
吹牛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