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当前,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成为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热题。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纲领性文件的印发,成为中国积极主动兑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了国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程。在学前教育领域,如何把现有的幼儿园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系起来,相关研究还较少。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有助于我国幼儿园有效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自2008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哥德堡倡议》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诞生以来,基于这一理念的倡导,瑞典研究者和幼教工作者就如何在幼儿园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在瑞典哥德堡访学期间的一些见闻,简要介绍瑞典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可持续发展教育哥德堡倡议》中曾明确指出,其教学需要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即以幼儿为中心,每天倾听幼儿的声音,关注和重视幼儿的个人体验。在瑞典的幼儿园中,除了日常的游戏、生活活动等,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与幼儿讨论、商定外出活动的地点和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带幼儿去、到城市中的博物馆、图书馆、游泳馆、银行、演播厅、公园、树林等地方,丰富幼儿的个人体验。有一次,孩子们在讨论冬天的海滩上有什么,结果一致决定要去实地看看。在幼儿的提议下,第二天教师在准备充足的衣物、食物等的情况下,全班步行40分钟到达了冬天阴冷的海滩,最后孩子们雀跃而归。还有一次在幼儿园室内的绘画活动中,几个幼儿在一起讨论如何给冬天的树木穿上漂亮的衣服,并向老师提议应该到树林里去画画。老师居然也同意了,当天带着绘画工具和孩子们去到幼儿园旁边的树林,在一棵已经干枯、倒下的树干上涂鸦。幼儿们高兴地说:“这回真的给树木穿上了衣服。”
即把不同主题的内容统一在幼儿园自己制订的课程中,并体现一定的创新。瑞典的一些生态幼儿园(由瑞典官方认证过的)课程中,优先考虑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以节能、环保、生态的生活方式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涉及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水、能源、森林和健康等主题。例如一所生态幼儿园一个学年的课程就涵盖五个主题:垃圾分类,蚯蚓是怎样工作的,森林中的降解过程,从种子到幼苗,具有环保标志的产品。这些主题的内容分别又会整合到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最后构成内容全面而有新意的幼兒园课程。
这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以问题为导向寻求解决方案来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未来应对各种问题做准备。幼儿自身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和策略呢?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对来自28个国家的数据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更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及与这些知识相对应的一些责任和能力,成人往往低估了幼儿。在一次去幼儿园附近树林里捡树叶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捡到了别人随意乱丢的牛奶盒交给老师。老师就把所有幼儿召集起来一起讨论“怎么办”,幼儿接下来的讨论中说道:牛奶盒应该投放到哪一类垃圾桶里,树林周围没有垃圾桶应该如何处理,由谁来负责完成这个事情,等等。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请老师把牛奶盒连同树叶一起拿回幼儿园,并由他们自己投到可回收纸盒的垃圾桶里。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出幼儿所具备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为幼儿体验集体讨论、共同面对、具体执行到解决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即幼儿对不同种族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方式的认识。由于瑞典是欧盟成员国之一,每年又接收大量难民,因此幼儿园中都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说着不同语言的幼儿。有的幼儿园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一些“国际日”“美食节”“美装节”等活动,鼓励幼儿介绍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美食和服装。有些国际幼儿园甚至每天还准备不同国家的特色午餐(如印度咖喱饭、美国汉堡、瑞典肉丸等),让幼儿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其他国家和种族的文化,意识到这些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保持的必然联系。瑞典幼儿园非常注重幼儿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保护,不仅通过去树林、森林玩耍等与自然环境保持密切接触,还经常开展林场、农场、工厂参观活动和与保护地球这一命题有关的项目活动,以提高幼儿对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认识。
这意味着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社区活动和工作中,认识到社区其他人的责任、权利等,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从而减少未来由于灾害等不可预期因素带来的影响。在瑞典一个幼儿园的“我们的家”项目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参观认识了幼儿园周围的社区医院、消防站、超市、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公园等。医院的工作人员还把急救车驶入幼儿园,让幼儿仔细观看急救车的内部构造、功能,并向幼儿演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如何联系医院派出急救车,加深了幼儿对于社区和社区医院的认识。对于幼儿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活动中心都很热情并设有固定场所,志愿者会在周末组织开展适合幼儿的艺术、科技、体育等各类活动。幼儿也会作为志愿者被邀请来帮助社区准备、组织和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
即让幼儿意识到他们是有能力改变和影响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从而为将来参与和改变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英格瑞德(Ingrid)教授的研究中提到的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一所瑞典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参观农场时发现,农场里的母鸡都挤在一个又一个狭小的鸡笼里,不能自由地在农场里跑来跑去。为了弄清楚是不是所有母鸡都是这样在农场生活的,他们又去参观了其他的农场。孩子们发现,有的农场里每只母鸡可以在自己单独的笼子活动,有的农场里每只母鸡可以在笼子外面的地里自由走动。这也让幼儿明白了,母鸡下的鸡蛋质量由它们的生活条件决定,大致分为三种:价格高质量好的、价格中等质量一般的和价格低质量差的。接着孩子们去自己幼儿园的厨房了解到,每天吃到的鸡蛋是属于价格中等质量一般的。为什么不能吃到价格高质量好的鸡蛋呢?幼儿们通过和园长交谈知道了,食物支出的费用是由市政厅的专管部门定期定额发放的,发放的这些钱只够购买价格中等质量一般的鸡蛋。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一起给市政厅写了一封信,请求给幼儿园发放更多的钱确保他们吃上价格高质量好的鸡蛋。最后,他们真的收到了市政厅的回信,如愿以偿吃上了价格高质量好的鸡蛋。在这个持续了很长时间的项目活动里,幼儿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经显现出改变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本次考察得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资助,并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