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面对回不去的家乡

2021-05-07 14:44杨鑫宇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鸿沟游子亲人

杨鑫宇

就地过年让不少离乡在外的游子留在了工作的城市,无法返乡与亲人团聚,触动了许多人无處安放的乡愁;与此同时,也有人恍然发现,原来故乡与他乡的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同。

当代国人的迁徙,与其说是来去自由的流动,不如说是单向地前往更能实现个人发展的“远方”。在不断向远方前进的过程中,“回家过年”的习俗,就像一根细不可见的风筝线,在风中维系着我们与家乡的牵绊。对许多人而言,如果只是想和亲人相聚,并不一定要赶在春节,在一定程度上,那份包裹着记忆与乡情的“年味”,才是他们执着于返乡的真正理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家乡的“年味”似乎变得越来越淡。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工作地的春节和家乡的春节,才在游子们的眼里逐渐模糊了起来。年俗的褪色,让许多人难以返乡的遗憾归于平淡,而在这种现象背后,真正离我们远去的东西,显然不仅是节日的风俗,更是家乡在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样子。

不论出身何处,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乡。在那个故乡里,或有小桥流水,或有重峦叠嶂,也可能充满了繁忙的市场、高耸的烟囱。当我们身在家乡时,家乡会和我们一同成长变化,然而,当我们离乡闯荡,家乡便就此定格。从此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回家,但也注定有了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之前几年,一度流行过一种文体,名曰“返乡报告”。这些文章的内容,看似是对家乡现状的描述,但其中有一条共同的伏线,那就是对家乡变化的叹惋。当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作者回到养育自己的地方,最常见的感受就是“认不出来”。这种“认不出来”的背后,既是过去与现在的落差,也是想象与现实的背离。其中,有些“认不出来”,是因为家乡发展得太快,以至于让在外的游子有些“跟不上节奏”;也有一些“认不出来”,是因为人口的流失、产业的转型,让曾经繁荣的家乡变得萧条。真实的、现在的家乡,与人们想象中、过去的家乡之间,是一道由时间划开的鸿沟。面对这道鸿沟,或许有人能坦然接受,但更多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无所适从。这种无所适从既会转化成愁绪,也可能成为一种恐慌。

归根结底,不论我们对家乡的变化是爱还是愁,是喜还是忧,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之下,一切业已发生的变化都再难追回。这些变化既是这片土地上的当代史,也是国家发展留下的时代烙印。其中,那些积极正面的变化,会给下一代人留下属于他们的全新记忆,而那些令人心痛的变化,则激励着我们想方设法逆转这些衰落与萧条。面对回不去的家乡,我们除了留下一声叹息,其实也能选择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

积极面对家乡的变化,并非一句空话,而是一种让自己与家乡再度“同步”的情感过程。不论家乡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回头理清这些变化的脉络成因,都是“积极面对”的第一步。在这一基础上,我们不难明白,与其对着注定无法倒转的时光叹息,不如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家乡,与时下的家乡重建情感上的联系。面对家乡的进步,我们不妨和从未离乡的亲友同喜同乐;面对家乡的萧条,我们也可以试着用自己的努力做些什么。这些选择权,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猜你喜欢
鸿沟游子亲人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清明雨
念念不忘
浅析“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潮细胞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亲人( 连载一)
鸿沟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