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严防致命的低血糖

2021-05-07 14:06章复毅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降糖胰岛抑制剂

章复毅

糖尿病患者需使用降糖药长期维持治疗,而低血糖症是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轻者有饥饿感、手抖、出汗、心慌等交感-肾上腺素神经兴奋症状,重者出现精神失常、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在实现降糖达标的同时防范低血糖的风险。

胰岛功能偏差者易发生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将低血糖诊断标准定义为: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 L。低血糖是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研究显示,约7%~15%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经历过1次低血糖事件,其中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2%。

临床发现,胰岛功能偏差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合并糖尿病胃食管并发症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事件。此外,老年人、生活不规律的年轻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较高。

2种情况下易发生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症:一是降糖药使用不当,如注射胰岛素过量,或服用优降糖过量,再加上肾功能不好,就极易发生外源性低血糖;二是大量饮酒时,由于酒精会抑制脂肪、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所以易发生酒精性低血糖症。

那么,如何知晓自己是不是血糖低呢?低血糖的症状轻重既与血糖下降的程度有关,也与血糖下降的速度有关。常见症状有饥饿、手抖、乏力、出汗、紧张、心悸、脸色苍白、头晕、视力障碍、言语困难,偶有偏瘫及癫痫样发作。

低血糖比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是以秒来计算的,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对身体的危害性甚至大于一辈子控制高血糖所得到的好处。其危害主要有:持续性低血糖对大脑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可诱发脑卒中;使周围血管收缩,发生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一次低血糖后,可反复多次发作,而且没有低血糖症状,这在临床被称为低血糖效应,其心衰、心梗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低血糖患者。

预防低糖血,做好3件事

那么,該如何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呢?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1.合理选药。糖尿病患者要平稳降糖,降糖应先降基础血糖,然后再降餐后血糖。胰岛功能偏差的患者,以基础胰岛素治疗为主,选择低血糖风险小、降糖疗效肯定的基础胰岛素,并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有无胃食管并发症、饮食情况、运动量等因素,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胰岛功能尚佳的患者,可联合使用不影响胰岛功能的口服降糖药物,如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双胍类等;老年患者可联合口服DPP-4抑制剂、阿卡波糖等,这些药物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小,血糖波动也较小。

2.注意用药时间。糖尿病

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有时间的意识:进餐时间必须固定;做到按时睡眠;运动时间必须安排在进食后,如注射速效、短效或短效的预混胰岛素不可立即运动。另外,不同降糖药服用的时间也有不同要求,比如磺脲类药物,其降糖作用不依赖血糖浓度的高低,起效较慢,持续作用长,故应注意预防两餐间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3.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提倡少量多餐,如每日可安排5~7餐。正常人的血糖只能维持10小时的消耗,如睡前血糖小于6mmol/L,应该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加餐,加餐以膳食纤维丰富、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为主,比如燕麦片、酸奶等。发生低血糖症时,如反应较轻、神志清醒,可用温开水冲服白糖或红糖,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

猜你喜欢
降糖胰岛抑制剂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4个进口PD-1/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有些人需要强化降糖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