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北归?怎么做不生病

2021-05-07 13:36吴梦婷吴彦佐莉莱
妇女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北归候鸟正气

吴梦婷 吴彦佐? 莉莱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候鸟”一词也代表了那些为了追寻舒适宜人的环境,在冬季结伴迁移至南方的人群。虽然逃离了严冬,但因辗转于气候差异过大的环境,常在北归后感觉不适。作为常年迁徙海南三亚过冬的尹先生,自诉每年四五月份从三亚归来后,因骤然间难以适应“冰城”哈尔滨寒冷的天气,年年出现嗓子疼、沙哑、流清涕、浑身无力等症状,最长病程达一个多月。像尹先生这样的情况绝不在少数;更有甚者,还由此引发凶险的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针对层出不穷的病例报道,许多人开始思考“候鸟族”是否人人可当?“候鸟式养生”是否人人适宜?

“候鸟”北归 宜“天人相应”

针对“候鸟”一族北归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及问题,中医认为,人与外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从而确立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灵枢·岁露》中明确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人体只有对自然界的天地变化、日月运行随时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才能保持内外环境的整体调控,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否则,人体固有的生理节律就会受到干扰,适应能力及对抗疾病的能力相应地降低,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疾病。

“候鸟”阳气损伤 促使疾病发生

中医认为,一年中四季应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的气血也顺应四季的变化,处在一个生、长、收、藏的动态自然过程中。冬季是储存阳气、养精蓄锐、给人体休养生息的极好时机,本应早卧晚起、潜伏志意、固密阳气,使阳气闭藏,以顺应冬日阳气沉潜的趋势。然而“候鸟”一族迁徙至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由于当地气候炎热,人体肌肤腠理大开,阳气外泄,再加上游玩运动,耗损大量阳气,使得阳气外浮而不能内敛,故而阳气大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亦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气的损伤必然使阴阳失衡,促使疾病发生。再加上旅途劳顿,休息欠佳,机体免疫力下降,正气亏虚,此时返回凛冽的北方时,因温差过大,邪气入内,更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衡,则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和问题,轻者如感冒、腹泻等,严重者则可因清窍蒙蔽,导致头晕、头疼、半身不遂等情况。

当然,不是所有的“候鸟”都会出现相应的病症,身体素质较好的青壮年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未必会有明显的不适;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本就年老体衰、正气不足、精血亏虚,更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病,并且多迁延难愈。

“候鸟”一族 并非人人适合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候鸟式”养生,他们普遍认为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十分安逸,且符合养生之道。

其实不然,“顺时养生”的概念应该被大力推广,“候鸟”一族并非人人适合,特别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之人。因长期居住在北方,已经适应了高纬度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突然置身于高温潮湿的南方,自身调节功能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标准,再加上疾病本身以及免疫功能本就薄弱,结果往往乐极生悲,适得其反,产生诸多不良反应。

所以,在争当“候鸟”一族时,需要冷静思考,全面检查评估身体状况,权衡利弊,以避免意外发生。

“候鸟”北归 要学会“倒温差”

建议“候鸟”一族,在北归时要学会“倒温差”。北方寒凉,为防贼风入内,刚回来的“候鸟”要注意戴帽子、围披肩、盖肚子、穿袜子,避免着凉。同时由于南北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加之气候各有鲜明特色,易使脾胃功能下降,常常容易出现“水土不服”。故在饮食上也需要特别留意,回来后和在湿热气候下的饮食应有所区别,特别是脾胃虚弱、胃脘不适者,最好吃些易于消化、养胃的软食,如稀粥、发面馒头等。当然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平日可根据自身不同的体质适当调理,服用诸如枸杞、黄芪、何首乌、桑葚、莲子等增强体质的中药,也可适当少量饮用滋补药酒药食同调,以扶助正气,平衡体内阴阳。

除此之外,针灸推拿也是不错的选择,使人体的气血阴阳得到調整而恢复平衡,借此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本版由《家庭保健报》供稿

猜你喜欢
北归候鸟正气
春雁为何北归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北归》——杭盖乐队2020巡回演唱会
清扫者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清风正气
“洋候鸟”回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