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访古

2021-05-07 02:55呼延思雯罗豫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赵州桥石拱桥苏州园林

呼延思雯 罗豫

提起写说明文,不少同学一下笔就是埃菲尔铁塔、喜马拉雅山、埃及金字塔等,写的都是离自己的生活十万八千里的事物。于是作文就成了网上资料大摘抄,完全没有抓住说明文写作练习的要义。

其实,说明文属于应用文,有非常明确的现实目的,这跟新闻写作有点儿类似———要考虑现实需求,要考虑读者感受。无论是平实叙述,还是生动描写,只有抓住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这是初中生第一次学习说明文这个文体。课本中提供的几篇课文,除了法布尔的《蝉》以外,《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几篇文章都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说明文,分别介绍了桥、园林和绘画。为辅助说明文单元的学习和写作,拉近课本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我们结合北京地区的历史园林资源,设计了“京城访古”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利用课后与假日,寻史访古,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力图在活动中实现语文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一改写课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一文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这篇文章属于科普文。桥梁设计与建造有很多专业词语,但是作者并没有卖弄专业知识,而是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抓住石拱桥的特点,重点以两座名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娓娓道来,科学严谨,简练精当,又不失美感。

介绍赵州桥时,作者主要围绕“久”“美”“坚”“巧”的特点展开。作者先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它进行的修复,接下来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的弧度比较小,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第二点和第三点都是介绍赵州桥设计方面的独创性,比如“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不但能节约石料,减轻桥身重量,还可以在河水暴涨时增加过水量,此外,拱上加拱也可以使桥身更加美观;“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使桥梁更加坚固耐用。第四点是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并引用“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极言赵州桥与周围景色搭配之美。

《苏州园林》是作者为一本苏州园林的摄影图册所写的前言,所以虽名为《苏州园林》,实质上着重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这就不是事物说明文,而是事理说明文了。究竟如何确定说明对象,抓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作呢?我们安排了一次有意思的小活动,就是以本文内容为基础,将文中的信息重新整合,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给苏州园林写一篇事物说明文。

学生习作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界的一颗明珠,我国不少园林的设计建造均受苏州园林的影响。

设计者们煞费苦心将那些平常见不到的奇山异水浓缩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在原本不大的空间里构建出一幅幅堪称完美的图画,游人漫步其中,一步一景,有一种“如在画中游”的美妙体验。

苏州地处江南,多雨而潮湿,而长在潮湿地方的草木更显茂盛。于是苏州的园林好像偏要较着劲儿的不规整,好似和自然融为一体。无论假山还是楼阁台榭,处处都体现着文人雅士的情趣。即使是河边几块玲珑的石头,河道边沿的烂泥,也总归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像横跨河道、湖泊的桥梁,每一座都不尽相同;如果一座亭子在庭园东边,西边绝对不会出现同样的亭子。

中国人爱花,爱草,从古至今中国人为这些装点生活情趣的细节耗费了许多功夫。在北方的园林里,花草难以养活,便在院子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盆景。但是在雨水充沛的南方,这儿一丛草,那儿一簇花,随处可见,碧绿的青苔也蜿蜒在假山上。在北方生活惯了的人乍一看只觉得毫无章法,细细品味却感觉这是不一样的美。比如那曲曲折折的河道,那小径上的小卵石,高低错落的树枝自然优雅地将枝条伸向水面———中国画的韵味就在这里了。

苏州园林地方小,但是景观多,说是一步一景毫不为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苏州园林大抵如此。花墙和游廊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游廊两边无所依靠,更增加了景致深度,界而未界,隔而未隔。苏州园林的门窗也有独到之处。苏州园林的门窗款式多,图案精美,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丰富多彩的。门的形式有圆、长六角、长八角、正八角、定胜、海棠、秋叶、葫芦、汉瓶等多种形状。站在窗内看外面的景象真是千变万化,光影斑驳。

相较于北京园林,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因空气潮湿而萌發的草木错落点缀着粉墙黛瓦,令人感到安静舒适,花开时节,更衬得各种花明艳耀眼———说到底,苏州园林更注重自然和私家园林文人雅士的情趣,而北京园林更注重的是名园荟萃和皇家园林帝王宫苑的威仪。

———肖钰涵

这次练习锻炼了同学们对资料的提炼、搜索及整合能力,为同学们根据资料及自己的考察结果撰写说明文搭建了一个台阶。

二实地调查,合理使用说明方法

明确了事物的特征后,接下来同学们便要学习如何准确描述说明对象的特征。

首先,安排描述顺序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文章往往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比如:要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要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大多采用逻辑顺序;若涉及事物的变化发展,则常采用时间顺序。

其次,我们还要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详写突出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在说明赵州桥时把结构特点放在主要位置,着墨最多。因为赵州桥的例子想要主要说明的是中国石拱桥“结构巧”的特点。

最后,我们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各样的说明方法,如课后练习提到的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还有教材中虽未列出但课文中使用过的摹状貌,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学习这些说明方法不是为了辨识和罗列,而是要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某一部分使用某种说明方法。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在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概况时,作者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不但列举了这两座桥诸多方面的数据,而且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将两座桥的整体状况完整准确地展现了出来。

学习前两篇课文后,我们开展了“京城访古”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指导小组同学查找资料。根据所选主题的不同,小组需要查找中国园林桥/园林建筑的分类和特点、调查目的地的地图或导览图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在指导同学进行实地调查的时候,给选择“寻桥”任务的小组提出了相对应的调查要求。比如:小组需要确定调查目标所处地点或地理方位,需要测量桥长、桥高、桥宽(注意两头与中间宽度可能会有差别)、拱高、拱长、桥栏高和宽等,需要记录桥栏数、拱数、桥墩数等,需要记录桥的类型、桥洞形状、桥上装饰花纹样式等。此外,我们要求学生至少拍摄每座桥主体照1张、与周边环境照片1张、特色照2张,以确保在最终的说明文写作中有足够的素材可运用。

选择“寻建筑”任务的小组主要参考《苏州园林》一文,需要确定调查目标所处地点或地理方位,查找整体建筑长、宽、高等数据,记录建筑部件数据(如柱子的高度、花窗的大小、斗拱的层数等),记录建筑各部位色彩及建筑材质、装饰花纹或图案样式、花窗形状,记录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搭配等,并拍摄不同角度的主体照至少2张,与周边环境背景照至少1张,特色照至少1张。有了清晰的指导,学生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内容会更完整、思路更加清晰。

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绘制了调查对象的示意图。在绘制示意图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要确定调查对象的形制分类,要从多角度观察调查对象,绘制正视图、俯视图或侧视图等。同时,我们要关注部件、花纹样式等细节,尽可能在示意图中呈现出来。

一系列调研结束后,同学们已经对说明对象胸有成竹,我们才开始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若学生选择了“寻桥”任务,主要可以模仿《中国石拱桥》第五自然段进行写作;若学生选择“寻建筑”的任务,则需要根据自己调查的具体建筑,在《苏州园林》一文中选择恰当语段进行模仿和写作。

以《中国石拱桥》第五自然段为例,第五自然段承接前面的段落,先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并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来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进行具体说明,结构非常清晰。学生模仿这一段写作,可以更直观地体会说明文的严谨科学,以及段落结构的清晰有序,培养逻辑思维。

学生习作

玉带桥是一座宏伟秀丽的桥。桥身长26.7米,两端宽11.8米,而中间只有6.8米。这座桥有许多独特之处。一是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高11.6米,宽11.4米。桥面也随着拱的起伏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二是桥身两侧与中部的宽度相差巨大,这种别样的设计可以使桥身两端分担更多行人与桥身的压力,使桥更为平稳坚固。三是桥栏的立柱与桥的弯曲程度无关,完全与地面垂直。这种建造方式可以使桥对地面的压力始终是垂直的,不会轻易晃动。这样一座富于匠心、巧思的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造技术与智慧。———樊轩楷

在练笔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将说明文误写成了记叙文,比如开头便是“我们小组考察的是X X桥”,或者在文中过度添加作者的主观色彩,或混淆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某些写法。

我们也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相似,记叙文中的比喻修辞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相似,但目的不一样,说明文旨在准确、具体、客观地体现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认识和了解该事物。

《苏州园林》在介绍园林色彩素雅的特点一段时,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相比,举例说明苏州园林色彩以棕黑、白色、灰色居多,再与花草树木的明艳比较,突出建筑色彩的低调,与景致配合相得益彰的特点。作者也提到了人的主观感受,安静闲适,显得花草明艳照眼,等等。但这样的感受,无论是谁都很难质疑,这就是审美说明的分寸所在。同学们想把握这一点是需要仔细琢磨的。举例来说:

学生习作

佛香阁修建于60多米高的山坡上,南接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均衡地向两翼展开。登上佛香阁,可将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昆明湖已经结冰的湖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各式建筑在佛香阁脚下威严庄重。四周的山坡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和深度。

黄昏时,佛香阁四周此起彼伏的山峦和植被只剩下深浅不一的灰色剪影,屋檐上的琉璃瓦当和鎏金的窗子也暗淡下来。建筑的色彩虽然不浓艳,但也不显得单调,颇有威严的气派,俨然一幅大气的水墨画。

———宗煦阳

同学们看完这两段文字后都觉得写得挺好,然而它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混淆了主观描写与客观说明,例如提到昆明湖已结冰的湖面,这是特定时间看到的特定景色,并非客观表述。如果要修改,就要提到季节,但对于佛香阁本身的特点来说,这样说明意义不大。第二段也是典型的写景抒情,属于个性化的感受,而非对佛香阁景致的客观表述。这就是文化类说明文的难点所在,同学们很难界定哪些是共性的审美特点,哪些是个性化的审美倾向。

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我们带领学生做了课本99页“积累拓展”第五大题的练习,通过比较《夜宿卢沟观晓月》和课文《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卢沟桥的介绍,让学生具体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在写法上的不同,说明文旨在以知明人,记叙文则旨在以情动人。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夜宿卢沟观晓月》的文字中主观性描写叙述与客观说明文字的差别,但是未必能在写作时注意到这二者的区别。这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时要去掉主观的、个性化的见解与看法。保证客观的标准就是,无论是谁看到的事物本身都不会有所变化。例如课文中只写“‘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但并未细致刻画“卢沟晓月”的景象。但《夜宿卢沟观晓月》则展开具体描写,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别的人、特别的角度、特别的感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感受到这一切,这就属于主观的表达。经过练习和修改后,宗煦阳同学将佛香阁片段修改如下:

學生习作

佛香阁修建于60多米高的山坡上,南接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登上佛香阁,可将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昆明湖的湖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各种各样的中式建筑在佛香阁脚下排列开。四周的山峦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让人感到身处图画中。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其屋檐上排列整齐的琉璃瓦当和鎏金的窗子,让整座建筑显出了皇家的威严奢华,即使在傍晚昏暗的天光中也仍然非常耀眼。———宗煦阳

三撰写说明文

片段练笔修改合格后,我们进入活动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撰写说明文,我们要求学生以《的》为题(前面填地点,后面填调查目标)写一篇说明文。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以及前面各项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实践活动,我们启发学生说明事物要抓住具体特征,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说明方法。

在写整篇文章时,我们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提示同学们注意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中先概括介绍了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桥洞呈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最重要的是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久”“美”“坚”“巧”四个特点。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辉煌成就。最后分三点说明了我国古代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拱桥的新发展,是一篇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遵循了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最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调查报告,为说明对象撰写了说明文,有些同学还为作文附上了实地踏勘时拍摄的精美照片,图文并茂,丝丝入扣,异常精美。

“京城访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前后持续了四个星期,行程紧凑,内容庞杂,然而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以语文能力发展为核心,同时应用到了跨学科内容,综合物理、数学、地理、美术、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为说明文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促进了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大语文学习的目标。

未来,我们会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赵州桥石拱桥苏州园林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